形象礼仪(精选5篇)
(三)学生形象礼仪教育需求强烈
90%学生认为中学生有必要重视自身的形象礼仪,70%左右学生“渴望”或“很渴望”提升自身形象。学生最想在“言谈举止”“待人接物”“仪容修饰”“穿着打扮”等方面提升自身形象。从这种排序的需求中可以看出,我们完全不用担心开展形象礼仪教育会使学生整天只想着如何穿着打扮的问题。在调查中,很多学生直言:“同学中有较多讲脏话的,应加强教育。”“要制止异性同学间的不雅行为。”一些住宿学生强调:“学校应给我们打扮的时间。”很多学生“希望老师能从生活细节方面多教一些礼仪知识”。
三、中学生形象礼仪教育缺失的因素分析
(一)应试教育严重制约学校教育,致使学校美育和礼仪教育理念不清和实践混乱
第一,受考试评价制度的影响,学校美育认识不清,实践不利。在现实的中学中,中、高考成为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美育沦为迎来送往的表演和装饰学校门面的奖杯奖牌。学校只关注学生考试成绩,无视学生审美权利,特别是审美素养的提升,不准学生有丝毫爱美“杂念”而影响应试科目的学习。学校的艺术教育课大多被减半且沦为有“术”无“美”的枯燥“训练课”,或毫无教学计划的“休闲课”。教师审美素质亦不高,应试科目教师只关注本学科知识教学;艺术学科教师只专注于自身专业发展或学科教学,无意于美育研究,致使学校的学生仪容修饰、穿着打扮等美育实际问题未能得到教育实践者和教育研究者的有效关注。第二,受考试评价制度的影响,学校礼仪教育认识肤浅,实效不佳。目前,中学没有单独开设礼仪教育课程,相关学科的教学渗透亦多是礼仪知识性教学,少有实际操练,终难成为学生的行为规范或习惯养成。一些学校和老师专注于中、高考成绩,礼仪教育既无明确的教育目的或目标、系统的教育内容,更无有效的教育方法,自然难以取得实际成效。形象礼仪教育实际上已被窄化为防止学生因不当的形象礼仪而在来校参观考察的专家和领导面前丢分丢脸,完全变成了一种纪律约束和面子工作,毫无礼仪示人以尊重的本质体现,更无视学生个性化的审美需要。因而,学生自然反感与抵抗,礼仪教育实效可想而知。
(二)家庭形象礼仪教育基础不牢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是孩子在生活中模仿的主要对象,礼仪教育本应起步于家庭。然而,当下父母自身礼仪意识淡漠,礼仪知识匮乏,礼仪素质偏低,他们既无良好的礼仪修养和榜样示范,更无有效的礼仪教育方法。由于受独生子女和应试教育等因素的影响,一些父母要么对孩子娇生惯养,溺爱纵容;要么对孩子施以棍棒,粗暴打骂,家庭教育严重失当。更有一些父母忙于生计或生意,对孩子缺少情感沟通,缺乏家庭教育,礼仪教育更是无从谈起。
(三)社会形象礼仪教育支持乏力
改革开放以后,社会进入转型期,一些是非混淆、美丑颠倒、善恶倒置的社会现象不可避免地给涉世未深与判断能力尚浅的中学生带来极大的消极影响。特别是公众礼仪素质低下,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喧哗吵闹、排队加塞、乱闯红灯等不文明现象随处可见。社会上一些相关单位对中学生礼仪教育更是缺乏积极配合意识,甚至不惜腐蚀中小学生,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向学生兜售低俗漫画、色情书刊。这种社会大环境对中学生形象礼仪素质的提升极为不利。(四)中学生特殊身心发展阶段教育失当中学阶段正值青春发育期,随着身心的急剧变化,中学生自我意识迅速觉醒,开始关注容颜修饰和穿着打扮。这让父母和老师担心不已,害怕他们因此影响学习而“唠叨”不止,其结果是加剧他们的逆反心理,错失形象礼仪教育的有利时机。异性交往和偶像崇拜都是中学生青春期教育绕不开的话题,人生没有哪一个时期比青春期更需要异性交往和偶像崇拜的正确指导。然而,时下的多数家长和老师对此要么讳莫如深、避而不谈,要么“唠叨”不止,妄想一禁了之。其结果则事与愿违,往往会使学生形象和行为更加“离经叛道”。
四、中学生形象礼仪教育的建构
要改变中学生形象礼仪及其教育现状,必须破除以上中学生形象礼仪缺失的直接制约因素,建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和适应当代中学生发展需要的形象礼仪教育新目标、新内容、新策略。
(一)形象礼仪教育目标
中学生形象礼仪教育的总目标是培养提高中学生的形象礼仪素质。在文明礼仪方面遵循《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关于“做优雅大方、豁达乐观、明礼诚信的合格公民”的教育目标;在综合形象方面让学生把自己塑造成为一个阳光自信、知书达礼的当代中学生。具体分为外观形象、行为形象和综合形象三个层面。仪容仪表、穿着打扮等外观形象要让学生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学生模样,整洁大方,自然得体;言谈举止、礼仪交往等待人接物和行为姿态的行为形象,要体现文化教养,举止文明,处事得体;为人处世、学识修养或精神面貌、人格特征等综合形象,要展现个性风采和阳光自信、积极向上的靓丽形象。
(二)形象礼仪教育内容
中学生形象礼仪教育应坚持传统礼仪教育与现代礼仪教育、东方礼仪教育与西方礼仪教育、形象教育与礼仪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传承中华传统礼乐教化之顺情合性、美善相乐之理念,借鉴西方强调个性、平等和简单、实用的交往礼仪文化,以形象礼仪规范教育为主要内容,兼顾形象礼仪理论知识教育,从形象管理、礼仪规范、习惯养成等维度建构内容体系。一是形象礼仪理论知识:简要介绍个人形象管理或塑造的意义、总体原则要求;礼仪的起源、发展、本质、特点和作用。二是仪容修饰:个人卫生(面容、头发、手脚),皮肤护理(皮肤类型与护理、青春痘的防治)和容颜修饰(脸形、发型、体形等协调)。三是服饰打扮:服饰与自身条件、外界环境的协调,服装与饰品(如书包、鞋袜、发饰)的搭配,校服及其穿着要求。四是礼仪修养:表情(眼神、笑容),姿态(站、坐、行),语言(语调语气、礼貌用语、说与听的艺术),交往(与父母、老师、同学,特别是异性同学、朋友的交往),就餐和旅行等。五是时尚审美:色彩知识,形式美法则和时尚趋势(健康、环保、低碳)。六是健身塑体:身材标准(健美标准)、改善饮食(减肥与零食)和注重锻炼。七是才艺开发:雄辩的口才,漂亮的字迹和拿手的绝活(插花、琴艺、书画等)。八是习惯养成:良习养成(专注、阅读等)和陋习矫正(自私、懒惰等)。九是心态调适:悦纳自我,宽以待人,积极处世。
形象礼仪 篇5
中学生个人形象礼仪
1、中学生首先要衣着整洁、朴素、得体、协调,按要求穿规定的校服,扣齐纽扣或拉齐拉链,不随意更改校服,不外露内衣,不披衣散扣,不把上衣捆在腰间;衣服干净整洁;不得穿奇装异服;校牌或团徽佩戴在左胸前。提倡平时穿衣服,参加升旗仪式和重要集体活动,一律穿校服。
2、不穿背心、短裤到校,不穿拖鞋,不追求名牌鞋,不穿高跟鞋,不穿厚底时装鞋。
3、课堂和集会不敞衣,不脱鞋。
4、不赶时髦头发适时梳洗,发型大方得体,不染发,不烫发。男生前发不覆额,侧发不掩耳,后发不及领;女生前发不遮眼,侧发不掩睛。
5、保持友好、真挚、积极的情绪状态,表情自然,不故意挤眉弄眼、吐舌、做怪相。
6、不佩戴项链、耳环(针)、戒指、手链、手镯等饰物。
7、不涂脂抹粉,不画眉,不纹眉,不纹身,不留长指甲,不染彩色甲。
8、坐有坐相,站有站样,走路昂首挺胸,举止文雅,稳重端庄,落落大方。
课堂礼仪
9、预备铃响,做好课前准备,并端坐教室安静等待。
10、老师宣布上课,迅速起立,向老师问好,并鞠躬行礼,待老师答礼后坐下。
11、不迟到。如果迟到,应该轻敲教室前门,立正喊“报告”,经老师允许后进入教室。
12、上课时,身体端正坐直,读书写字姿势正确;各种物品要轻拿轻放,专心听讲,独立思考,认真做好课堂笔记。
13、积极思考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举手发言。发言时,姿态端庄大方,声音洪亮清晰。
14、别人发言时,要认真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讲话,不做无关的动作,不发出各种声响,更不能取笑他人。要通过真诚的眼神和表情给发言者以鼓励。
15、上课时,如遇到同学身体不适等突发事情,不要围观或表现出厌恶情绪,要关心同学,听从老师安排,协助老师妥善处理。
16、下课铃响,老师宣布下课时,应端正起立,与老师互道“再见”。离开教室时,让老师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