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会礼仪(通用31篇)
当众剔牙不文明
西餐的餐具主要是刀、叉、匙,就是勺子、餐巾,像西餐桌上有些中餐桌常见的东西就没有,比如没有湿手巾。因为外国人把吃饭当社交活动,用湿手巾去擦脸,妆就消失了。另外没有牙签,当众剔牙是一种不文明的举止,破坏别人食欲,也破坏自己形象,所以你在西餐桌上别找牙签。
餐巾可以暗示宴会的开始和结束
在西餐宴会中,餐巾是一个重要的道具,有很多信号的作用。在正式宴会上,女主人把餐巾铺在腿上是宴会开始的标志。这就是餐巾的第一个作用,它可以暗示宴会的开始和结束。西方讲女士优先,西餐宴会上女主人是第一顺序,女主人不坐,别人是不能坐的,女主人把餐巾铺在腿上就说明大家可以开动。倒过来说,女主人要把餐巾放在桌子上了,是宴会结束的标志。此外一定要注意,餐巾只能铺在腿上,你不能放在别地儿。餐巾要铺在腿上,一般把它叠成长条形或者叠成三角形铺在腿上,避免吃饭时菜肴、汤汁把裙子或裤子搞脏了。
中途离开餐巾应当放椅面上
比如我吃西餐,吃着吃着的话突然有一个电话打进来了,这号码挺重要,不能不接,但是在餐桌上一边吃一边接也不太合适。我要出去打电话,餐巾放哪儿?记住了,一般而论,进餐一半回来还要接着吃,有一个最标准的做法,把餐巾放在你座椅的椅面上,此举表示一个含义,占地儿。此外,餐巾可以擦嘴,但是不能擦刀叉,也不能擦汗。
没吃完,刀叉不能并排放
西餐正餐跟快餐不一样,快餐有时候连刀叉都没有,就能下手了。但是正餐一般有刀叉而且不止一副,往往是两三副。不管你拿哪副刀叉,一般是左叉右刀。西餐的刀叉取用它有讲究的。取西餐的刀有个最省事的游戏规则:吃一道菜换一副刀叉。一般有三副叉,分别吃色拉、吃海鲜、吃主菜。三副叉按照顺序由外侧向内侧取,先拿最外面那一副,最外面那副一般是吃色拉的,然后再拿中间这副,中间这副一般吃海鲜的,最后再拿最里面这一副,最里面这副吃主要菜的,一般带齿,吃牛排的。
吃了一半饭的话,刀叉怎么放有讲究的。正跟中国人吃饭拿筷子指着别人是不礼貌的一样,西餐的刀叉是不能指人的。而且西餐刀叉切的时候有讲究,比如一般的习惯是什么呢?左手和右手肘关节这个地方应该正好夹在腰的两侧,这样控制你的切割的动作,你别跟木匠似的,那噪音都让人烦。它有一个讲究,你要是跟别人交谈的话,刀叉在盘子上放成汉字的八字,刀刃朝内,不能朝外,叉子虱朝上,齿朝下。这个动作就是告诉服务生和别人,我这个菜没吃完。你千万不要把它并排放,如果刀叉并排放,刀刃朝内,叉齿朝上,代表的意思就是不吃了,收掉。
汤匙不能含口中
一般而论,西餐的汤匙会有好几副,勺子该放在右手的刀的外侧,它大概会有两把或者三把,如果有两把汤勺其中一把用来喝汤,一把吃甜品,若有三把的话是用来喝红茶、喝咖啡的。无论喝什么,勺子的几个用法要注意,第一它也是要从外侧向内侧取的。第二,勺子是不能含在嘴里的。第三,勺子不用的时候不能在杯子里面立正,不用的话让它平躺在盘子上。另外你注意,舀食汤的时候,勺子到了汤里,向远侧舀起,然后转一圈回来。因为那个汤比较浓,要是直接就奔嘴里来,奔身上来,你搞不好弄一身。
宴会礼仪 篇11
“6M”是指六个以M为字头的英语单词:费用、会见、菜单、举止、音乐和环境,它们都是人们安排或参与餐饮活动时应当注意的重要问题,即在安排或参与餐饮活动时,须优先对费用、会见、菜单、举止、音乐、环境6个方面问题加以高度重视,力求使自己在这些方面的所作所为符合律己、敬人的行为规范。“6M”原则的具体操作如下:
(1)进入餐厅的礼仪
凡到餐厅共同进餐的男女,进入餐厅正门时,男士应让女士先入,关门要轻。进入餐厅一般都有迎宾(带座)服务员引领,若无人引领,男士则应在前开道,寻找餐位,并照顾女士先入座。随后的一切有关就餐事项应全由男士或请客的人出面交涉和安排;进入餐厅,男士应脱下帽子,女士可不必;如要脱大衣、外套,男士应先帮女士脱下,然后自己再脱。
(2)入座的礼仪
①寻位。男女共同进餐时,须由男士负责寻找空位,也可找服务员来安排。若是一位单身男士单独来就餐,其座位选择应尽量避免挨着独坐一张桌子的陌生女士。
②候餐。在餐厅无空位且又认准在此就餐时,须候餐。条件好的饭店一般在餐厅内设放有座椅的候餐区,候餐者应在此按序等候。但在小型餐馆里不设候餐区,应注意自己的举止:不要向等餐位的就餐者做出任何等急了的暗示;不要盯着对方进餐的动作;不要将手或提包搭在对方的椅背上,不要踩其椅子,不要离人太近;不要和同伴大声交谈或喋喋不休。当然,作为正在就餐的人也应体谅候餐者。
③入座。男女共同进餐,其座位可由男士选择,但同时也应征求女士的意见。通常应将最方便的座位留给女士,同时要考虑男左女右的关系。如有若干女士,应尽可能安排他们的男伴坐在其左边。女士入座时,男士应替女士拉椅,待女士入座后,方可坐下。在较正规的场合,如果女士中途临时离开,在其返回时,男士还应恭敬地站起来,替她拉椅。照片8让位
(3)点菜的礼规
外出就餐时无论请客还是自请,都少不了点菜,点菜需注意三点。
①量入为出。力求做到不超支,不铺张浪费。要做到这一点,一是轻易不去高档餐厅,或每餐必点高档菜。二是点菜时懂得搭配之道,适度而不过量,三是切勿乱请客,不把“大吃大喝”误作社交应酬的主题。四是在日常聚餐时提倡“AA制”,即聚餐费用人均分摊,每人负责自己的那一份。
②相互体谅。社交聚餐时,做东的一方和吃请的一方在点菜时都应善解人意,体谅对方。做东的一方既不可过于殷勤,也不宜过于吝啬。被请的一方,在不失自尊的同时,切勿抱有“不吃白不吃”的心态,嘴下不留情,大“宰”做东者。做东者在点菜时,有两种办法可行:一是整点,即点套餐或包桌,这样做费用固定,菜肴档次与数量相对固定,省时省事。二是零点,即现场临时点菜,其好处是自由度大,可兼顾个人财力与口味。但不论做东者以何种办法点菜,都应尽量征求被请者特别是主宾意见,不可只凭个人喜好行事。当然,也没必要“打肿脸充胖子”,再三要求对方“随便点”、“放开点”。在点菜时,被请者要做到:一是不乱点,不要连点的菜是什么都不知道。二是不多点,不要大点名菜、贵菜,让做东者过于破费。三是对别人点的菜或被大家点过上桌的菜不挑三拣四,不非议。不要说自己“吃不惯”、或是“做得太差劲”。被请者在点菜时最明智的做法,一是告诉做东者,自己没特殊要求,请对方做主。二是自己先点上一个价格不太贵的菜,随后请其他人再去各点各的,这既符合做东者的要求,又没有对其他人实行包办。
③考虑周到。点菜的时间不要很长,不要讨论再三,以免服务员站得过久而影响对其他客人的接待。点菜时应考虑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要点本地特色的菜肴。宴请外籍人士时,应首选具有中国特色的代表性菜肴;宴请外地人时,应尽量安排一些具有本地特色的菜肴。二是应点该餐馆的看家菜。在知名餐馆点菜时,应尽量安排它的看家菜,因为大家通常是奔它们去的,不然的话,就有可能让被请之人产生看法。点菜时,还应兼顾来宾的饮食禁忌,特别是对主宾的饮食禁忌应予以高度的重视。饮食方面应考虑的禁忌有:一是宗教禁忌。对此应有所了解,否则贸然犯禁会带来很烦。二是地方禁忌。不同地区的饮食偏好往往有所不同,应予以兼顾,不可强人所难。三是职业禁忌。有些职业出于某种原因,在餐饮上也有特殊禁忌。如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时不准吃请;在公务宴请时不准大吃大喝,一般不准用餐超过国家规定标准,不准饮烈性酒等。再如驾驶员在工作期间不得饮酒。若忽略这点,不仅是对对方的不尊重,还可能使其因此而犯错误,惹麻烦。四是个人禁忌。有些人由于种种原因在饮食上往往会有一些特殊要求,如不吃牛羊肉、不吃动物内脏、不吃海鲜、不吃辣椒等等,对此应充分予以照顾,不可明知故犯,或说三道四。
(4)餐中的言谈举止
①注意文明使用餐具。在等待就餐时不能用筷子敲打任何餐具。吃中餐使用筷子夹菜时,不要在菜肴上乱挥动,不要用筷子穿刺菜肴,不要将筷子含在口中,不要让菜汤滴下来,不要用筷子去搅菜,不要把筷子当牙签,不要用筷子指点别人,给别人夹菜时使用公筷。席间临时离开餐桌时,不能把筷子插在饭碗中;需要使用汤勺时,应先将筷子放下。餐巾应平铺在大腿上,不能围在脖子上或折在腰间。中途离席时,可把餐巾放在椅子上,而不应放在桌子上。席间餐巾可以用来擦嘴,但不应用其擦手、擦脸、擦餐具、擦眼镜等。西餐餐具较中餐复杂,应以上菜顺序从外向里选用餐具,通常叉置于餐盘左侧,刀和匙置于右侧。用刀叉进餐时,不要弄出很大声响,应用叉铲着切割好的食物吃,不能用刀扎着它吃,注意刀叉的朝向和餐匙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