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党员冬训体会范文(通用27篇)
实现中国梦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有亿万人民的共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认真学习领会重要讲话精神,13亿人民构成一个“命运共同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必定能汇聚实现梦想的磅礴力量,一步一个脚印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
四、在深化改革中激发前进力量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是在讲话中反复强调的一个重大问题。深入学习贯彻系列讲话精神,就是要深刻理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正确方向,不断激发全社会的发展动力和创造活力,把改革发展各项事业推向前进。
35年的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社会的巨大进步,又不断催生着中国人民思想的伟大觉醒,升华了我们党对改革开放的深刻认识,增强了我们党的改革自觉。正如指出的,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我们都要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当前,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我们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一点都不亚于30多年前。唯有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才能攻坚克难,奋力取得历史接力赛中我们这一棒的优异成绩。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明确目标。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揭示了改革的方向,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引领,也是我们必须把握好的第一位要求。实现这一总目标,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这样的历程,必然要求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的改革。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牵引和带动其他领域的改革,就能使各方面改革协同推进、形成合力。
越是深化改革,越要坚持正确方向。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偏离了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偏离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南辕北辙了。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全局和局部、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改革发展稳定等的关系,从而确保改革积极稳妥、健康有序推进。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最终决定力量。紧紧依靠人民,激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最广大人民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我们就一定能汇聚起强大正能量,把党的xx届三中全会描绘的改革蓝图一步步变为灿烂的现实。
五、以科学发展赢得更好未来
改革开放35年来,我们靠什么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用几十年的时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历程?靠的是发展。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这是着眼党和国家未来、从我国实际出发得出的一条重要结论。
“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扎实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围绕推动科学发展进行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论述,是对我国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关于科学发展理论的进一步深化。深入学习领会讲话精神,就是要更加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更加重视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加重视民生改善和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我们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是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仍是基本国情。我国经济总量虽然已经跃升到世界第二位,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排在世界第九十位左右,我们还有1.28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让13亿人民都过上富裕的日子,就必须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只要国内外大势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不能也不应该改变。这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120xx年不动摇的根本要求,也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根本要求。
实践已经深刻告诉我们,发展不等于片面的、不计代价的、竭泽而渔式的增长。那种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增长方式,再也不能持续下去了。懂得了这一点,我们就深刻理解了为什么强调,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要尊重经济规律,坚持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在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中实现增长,切实把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进入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叠加的阶段,如何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三者关系?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挥好“两只手”的作用?如何以创新驱动推进发展、牢牢把握竞争主动权?如何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力度、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一系列讲话指明了方向。现在,无论是经济增速在主动调控下的有所趋缓,还是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稳步提升,或是发展内生动力的不断增加,都表明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方式,我国经济社会将会赢得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天地之间,莫贵于人。”既要“见物”又要“见人”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面对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期盼,推进我国发展必须更好把握人民意愿、彰显人民理念、增进人民福祉。各级干部要深刻认识,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要深刻体会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要更加自觉地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以实现好人民利益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才能让改革造福人民、让发展乘势而上。
我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发展面临新的矛盾和问题,正反两方面的国际经验表明,在工业化中后期实现发展方式转变,是顺利迈向高收入社会的必然要求。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我们就能够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赢得更美好的未来。
六、充分发挥我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旗帜,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追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阐明了这条道路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理念和方略。学习领会讲话精神,就要深化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法治国的重要思想和新要求的认识,更好地发展人民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充分发挥我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适应扩大人民民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就要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以保证和发展人民民主为己任。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根本性质,是我国政治制度区别于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本质特征。三者是一个有机整体,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都不能偏废。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核心思想、主体内容、基本要求,都在宪法中得到了确认和体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就要自觉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就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就要切实保障公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依法公正对待人民群众的诉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