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党员心得体会(精选27篇)
在教育教学工作上,我认真学习新课标并撰写学习心得,力求备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在教学工作中,尽量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着手,努力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在课堂内多精讲,在课堂外多拓展,精挑优选作业,从多方面、多角度去启发学生,努力形成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在平时多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多听课,多学习有益于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教学经验。
我尽量扩充自己的知识面,订阅了各种书籍,努力提高文学素养,提高教育教学理论的知识,为能够扎实全面地完成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经过一年的工作、学习,我可以说的确是有所收获,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少不足,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从自身找原因:
1、工作的经验积累还不够,这需要我平时多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同时注意也要注意这方面的积累。
2、理论学习不够深入,缺乏深刻的认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存在距离,有些只能是想法,并没有演化为具体的做法。
3、工作上胆子不够大,有瞻前顾后的思想,惟恐事情做的不到位。而实际上思想包袱背的越重,工作反而越难开展。这需要我解放思想,放下包袱,本着只要立足点站稳,基本点站牢的原则,大胆、细致地开展本职工作。
在工作中暴露出问题是正常的,关键是如何面对这些问题,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认识,加强理论学习,增长自己的才干。认真开展正确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使教育活动成为弘扬党的优良作风的生动实践、加强党性锻炼的严肃课堂,教育活动就一定能够扎实推进,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2024党员心得体会 篇15
我有幸参加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生业余党校20xx级党的知识培训班的学习,感觉收获颇丰。这次的党课学习,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填鸭式培训教学方式,而是采用讲座的形式、录像的形式、参观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等鲜活的体验样式,使我们不仅在理论上更加了解党,了解中国历史,更在活生生的故事以及讲座人旁征博引之中切实的感受到党的伟大和它全心全意为人民的风采。党的事业是一项光荣而伟大的事业。组织上入党一生一次,思想上入党一生一世。这次的党课学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更加坚定了我追求共产主义理想,为党的伟大事业奉献青春的决心和信念。
下面就谈一谈我参加完这次党课学习后的几点心得体会。
对党的进一步认识。
这次的党课学习,讲座人分别来自中科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等各个单位,水平都非常高。在他们的讲座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以前没有接触到的知识,也理清了一些原来自己对党认识中的误区。他们的精彩讲解,常常赢得阵阵掌声,不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我对党的性质、纲领、任务和宗旨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尤其是对党史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再学习,使我更深刻的了解了中国共产党,使我更深深的感觉到,中国共产党的确是一个伟大、光荣、优秀的党。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中国共产党章程从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党的根本宗旨,党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对党的性质的概括。从这之中,以及党课上生动的讲解之中,我切实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它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它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同其他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它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是一个真正为人民利益服务的党。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政治原则和经验总结,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飞跃。而改革开放二十年间,我们党在理论上取得的最大的收获,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中,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之后,xx大修改的党章中又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是我们党付出了巨大努力获得的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党和人民进行新的历史创造的科学总结,是中华民族振兴发展的强大的精神支柱。
2024党员心得体会 篇16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基础、最核心的部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反映了我国社会所寻求的价值标准和文化观念。价值观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核心与基础,在现今价值观多样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期间,在青年大学生中旗帜鲜明地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更深层次地影响青年大学生的思想熟悉与行为方式,进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心识,也是调理公民和国家关系的基本政治规范和道德规范。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爱国主义始终是国家同一、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性情、价值取向和共同信念。所以,虽然不同的时代,爱国主义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但作为一种正义的气力始终一脉相承。从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赤忱照汗青”;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趋避之”,都是古代知识份子爱国情怀的生动写照。
最近几年来,我国制定的公民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都把“爱国”放在首位。作为一脉相承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尽不能切断历史文化的血脉和传统,只能在继续的基础上结合新的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予以创造性地发展。
二、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
以人为本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定要求。价值观是人们在实践中构成的,对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处理各种价值题目时所持的比较稳定的态度和观点的总和。以人为本之所以能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就是社会发展不再能把人当作客体、手段和工具,而要当作出发点和回宿,切实保障人的生存权、自由权和发展权,切实尊重人的尊严、人的劳动和人的创造,为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延续发展创造条件。
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
是人类社会共同的理想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它最集中、最鲜明地体现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诉求,是指导社会成员价值选择、行为取向的基本标尺。资本主义所提倡的核心价值观是效益,这是一切逻辑中的重要逻辑。这类价值观固然能增进经济发展,物资财富增加,但也致使人际关系的冷漠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既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和实生物”的继续,也是关注民生、重视公平的,是发展中的,是动态中的,是有序中的,更是民主法制保障下的。
四、责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底线。
责任作为一种宝贵的品质,是个人或组织应当秉承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能对文明进化和社会发展作出质量上的规定,现在日趋遭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中国几千年来的文明和道德传统,已构成了独具魅力的东方人格——社会型人格,例如,“以天下为己任”、“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世继尽学,为万世开太平”等等。作为我们大力提倡的核心价值观,就应将大写的“责任”作为共同的价值目标和理想寻求。
作为一位党员,应当依照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以实际行动争取践行入党的铮铮誓言。
第一、作为一位党员要正确地了解党,就是要充分了解党的历史。了解我们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建党时的几十名地下党员,发展到现在具有的7000多万名执政党员。了解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获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了解党实行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系列方针、政策,了解党与时俱进,发展创新马列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了解党提出的发展规划的雄伟目标。通过了解这些,你会发现我们党过往现在乃至将来仍然保持了旺盛和强大的生命力,你就会更加酷爱它。
第二、作为一位党员要对党的有深深的挚爱。无数革命先烈为党的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写下了一篇又一篇可歌可泣而又催人泪下的英雄史章。方志敏义士的《清贫》、《可爱的祖国》现在读来至今还在鼓舞和鼓励着我们每个党员。一个党有这么多为之奋斗的党员,它能不伟大吗?党之所以有这么强的凝聚力,是由于它除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外,没有其他任何私利。作为党的一份子我感到很是自豪,酷爱党、拥戴党,在党的领导下,继续和完成先烈们未竟的事业,是新时期党员努力寻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