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师德学习心得体会(通用26篇)
“一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工作是辛苦的,每天都进行着大量的平凡琐碎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但是,我会立足现今,着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勤勤恳恳。在教育、教学的工作实践中,用高标准的师德观念,规范自身的行为,提高自身的素质,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出不平凡的力量。
通过这次教育局党委开展的“讲师德、正校风、做楷模、树形象”师德教育活动,我认真学习了《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等一系列的法律条文,这使我收益颇深,无论是在思想上,政治觉悟上,还是业务水平上,我都有一定的提高,同时,在大局观上更能体会领导们的高瞻远瞩,以及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的.崇高地位,今后我将一如既往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做好每一项工作,向冯志远和王双铃学习,学习他们的大公无私的教育精神,学习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的工作态度,在看过电影《冯志远》和《烛光里的微笑》之后,我感触很多,王老师的形象时时在我脑海里浮现,看到了周围她的影子。在我周围也有许许多多像王双玲这样的好老师,他们为了让我们健康成长,耗费了许多心血。老师多崇高啊!正如教育家陶行知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烛光里的微笑是美的,但更美的是一个普通教师的心灵。王老师以一颗纯洁的心、宽大的心、温柔的心默默地给每一位同学送去温暖。影片的结尾,孩子们自发的给王老师开了一个追悼会,在融融的烛光里,孩子们泪流满面的倾诉着对这位好老师的思念之情。一声“妈妈”更喊出了孩子们的心声,银幕前的我也被感动的热泪盈眶。虽然在当今社会,教师没有崇高的地位,没有丰厚的薪水,但是这群孩子却给了王老师最高的评价“妈妈”。“妈妈”是世间最美称呼,王老师没有孩子,可是上天却让她成为了更多孩子的母亲。身为母亲,她无疑是幸福的,身为老师,这更是无上的光荣。
看完这部电影,王老师的教育最让我感动的是:她用自己纯洁的心、宽大的心、温柔的心默默的送给每一位学生温暖,在平时的教学中积极转变观念,热爱并尊重学生,最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作为职业中专的教师的我们,更需要这样的作风和精神,王老师的一心只为学生的忘我精神,这也是我最感动的地方。
观看了电影《冯志远》后,使我更深入地思考一个问题,教师岗位意味着什么,这也是我一直都在思考的问题:我们如何看待教师工作,或者更确切地说,教师的工作是什么?电影《冯志远》给了明确的回答:教育的任务和职责是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因此,课堂这个舞台对我来说,教书育人的分量更重一些。但与冯志远相比,深感差距很大。结合学习有感而发,谈几点体会。教师岗位——特殊的岗位责任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
教师是一个岗位、一种职业,但更是一种责任。冯志远从教47年,却从未评过职称。他不计个人得失,一心只为教育。燃烧自己,照亮别人,靠的是什么?是一种清醒的责任意识。教师可以在不同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表现出不同的教学艺术,构建不同的教学模式,但是清醒的责任意识和在此基础上持久的内在动力,是教师完成卓有成效工作的必备条件。冯志远扎根西部农村教育42载,用执著的信念和博大的爱心播撒着教育的火种。
是啊,有了像冯志远、王双铃等这样的榜样在我们前面,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现在的来之不易的生活条件和教育环境呢,不是每个人都有从事教育事业的机会,也不是每个人都愿意从事教育事业,但是我要说,我热爱教育,我愿意为了教育事业贡献我毕生的力量,在今后的工作中,无论我会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我都会时刻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迎接挑战,迎难而上,时刻听从党的召唤,绝对服从上级领导的指示,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同时,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做到让领导放心,让学生家长满意,让自己无悔!
2024师德学习心得体会 篇10
师者肩负着家长的期望,承载着孩子对未来美好的憧憬,背负着学校的明天。用其青春、甚至生命书写着教育的辉煌篇章。而今,通过学习蔡亚里的《加强师德修养,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对教师这一职业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一.关爱学生是师之魂
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产品,而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如果说智慧要靠智慧来铸就,那么爱心要靠爱心来成就。我们老师面对的多是普通生,甚至是差生。曾有个学生跟我说:老师,我们就喜欢你教。“怎么呢?”我问她。她欣喜地说:你对我们多好啊!从来没有歧视我们。说实话,我做了些什么呢?真没有什么特别的。就是扎扎实实上好每一节课,从不放任自流,尊重他们,公平公正。你也会因此得到他们的尊重。每次从校园走过,学生发自肺腑一声声“老师”就是对我们最好的回报。不要抱怨学生不懂感情,不要抱怨一代不如一代,而要问问,我们付出了多少情感。浙江大学教授郑强有个理论:中国学生小时候太拼命,长大后就失去拼搏的欲望。国外孩子则相反。这也许可以解释有些差生最后发展很好的原因。爱学生吧,不要有条件。一个人的能力也许有限,影响力有限,但无数能力有限的人行动起来,这个世界就有了改变的希望。在我的身边,许多老师关爱学生的行动震撼着我的心灵。许多老师下班时间仍伏案
批阅,尤其是那些班主任,严爱结合,从心灵深处教育学生,确实是真正将自己的心掏出来给孩子们的。让爱化作我们的行动,去抚慰学生的心灵。在新的历史时期,教育有了新的特点,爱学生有了更深的内涵。我们要从唯一正确的师长假想中醒悟出来,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欣赏、公平公正、尊重学生,成为学生的伙伴,成为学生的朋友,引导他们走进社会。
二.热爱教育事业是师之根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小而言之,关系着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和谐。对我们自己而言,也许就是一个职业,一种谋生的手段,我们以此为生,养家糊口,但是,我们为此付出了宝贵的青春,还将继续付出我们一生的心血。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我们可以自己抱怨教师工资太少,埋怨教师地位低下,但我们绝不容许有谁污染教师这一职业。我们总有些话不说,总有些事不做,我们觉得那样不符合我们的身份。教书是我们安身立命之本,我们别无选择,愿我们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延续一下我们的生命,快乐的工作,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爱岗敬业,我们不能仅仅把它停留在口头上,更要把它熔铸在我们的生命里。
三.努力学习提升素质是师之本
读书让自己强大。先贤梁启超说过一句富有哲理的话:读书可以忘记打牌,打牌忘记读书。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自认不够格。我总
是通过不同的途径来提高自己,但确实还很不够。多读书是唯一的方法。读书,可以增强我们的知识储备,开阔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分析能力,健全我们的人格,提升我们的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改作文一直是我最棘手的工作,随着积累的增多,现在有了很大的改观。我们高屋建瓴时,一定也能让学生有更深刻的认识,或许我们的人格魅力会成为学生人生旅途的明灯。当我们装饰了学生的一路风景,学生也装饰了我们的梦。那将是多么迷人的梦啊!学习让自己敏锐。教师就是一个普通人,并不是圣人。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是最优秀的,从领导到家长也都要求我们把学生管理得最好、教得最好。但总是事与愿违,我们总有恨铁不成钢的不平衡心理,在教育教学行为上表现为没有耐心、方法简单,甚至违反教育教学原则出口伤人、出手打人。要平衡我们这种心理,就要时时告诫自己,要允许学生犯错!试想想,学生在知识上不犯错,他们岂不是可做你的老师;在行为上不犯错,他们岂不都成了圣人!学生不犯错就不是你的学生。因此,我们要不断努力学习,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自己的认识和师德修养,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把为学生服务做到实处。只有这样做,学生在教育中不但端正了自己,还学到了宽容和理解。因知识受益的人不容易忘记老师,因得到做人道理并行轨迹的人永远感激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