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爱教育心得体会(精选25篇)

2024-09-19 03:58:46心得体会打印
爱教育心得体会(精选25篇)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农民不再守着家中仅有的土地,纷纷走出家门到外面闯天下。于是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空巢”家庭,也就产生了这样一种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

爱教育心得体会 篇1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农民不再守着家中仅有的土地,纷纷走出家门到外面闯天下。于是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空巢”家庭,也就产生了这样一种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

  分析留守学生的现状,他们大多属于“爱”的缺失、祖辈的唠叨,独处时的孤单,课余时间的无聊,没有父母的关爱,缺少同龄孩子的乐趣,等等,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自卑孤僻、冷漠不合群、不爱学习、不爱说话等几乎成了这一特殊群体的共同心理特征。如何对这一特殊群体给予特别的关注,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曾经有这样一个留守孩子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当我接手教一年级时,班上有一位这样的小男孩。他是个留守儿童,父母都在外面打工,一年到头很少回家,一直跟着奶奶生活。上课时,我发现他总是习惯地盯着桌箱,手中一直玩弄着什么东西,根本就没听课。我故意叫他起来回答一个最简单的问题,他也会回答一两个像样简单的问题,这一点让我知道了他并不笨,能学好。这时我发现了新的突破点,那就是随时关注他,让他自己充满自信心。首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然后才能提高学习成绩,成绩提高了自然对学习有兴趣。我经常给他的监护人打电话,建议她多关注孩子的学习,规范一下他的学习行为。平时也少不了对他进行心里疏导,他听了,重重的点了点头。没想到这一招一出,激发了他的学习兴趣。每堂课上,他都积极举手发言,哪怕是回答错了,我都趁机表扬了他。看到他那高兴劲,我的心也高兴得像花儿一样。紧接着我就测验了单元试卷,发现了他的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我又趁机打电话给他的父母及监护人。希望他们一定要配合我一起鼓励他、教育他。后来,这个男孩好像变了一个人,各种行为习惯变好了,期末考试成绩也提高了许多。

爱教育心得体会 篇2

  有幸参加了学校教学部门举办的老师培训,为期五天的培训,使我进一步了解到教师职业的神圣,同时也感责任的重大,从观看《爱的教育》、《一切为了学生》,我时刻都感觉到自己的责任之重大。下面我从以下几个个方面谈谈我对本次学习的心得:

  一、什么是爱的教育

  没有爱的教育就不是教育,爱在我们在教育中怎么体现呢?在观看了《爱的教育》—

  全国优秀

  老师师德报告团报告会专辑,体会颇深:

  1、教师要具有无限的爱生之心

  “感人者,莫过于情”,感情是人格力量的基础。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情感在学习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信念的催化剂,我国教育家曾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是政治教师道德威信形成的根本保证,职业学校教师只有以良好的感情,崇高的道德去关爱学生,才会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如果教学中忽略了这种情感的关爱,就等于抽掉了教学的灵魂。教师在授课中的情感以及伴随而发的语言,不仅能激活学生听课的'情绪,而且能增强说理性,可以收到感人至深的效果。只有用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才会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2、对待学生要温和、微笑、多赞扬

  微笑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热忱、关心和爱护,是“爱”的一种表现。实践也证明,教师的微笑,能取得多方面的教育效应,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说,凡是教师寄予希望的学生,感爱到教师的关心,爱护和鼓励,他们就常常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老师,对待学习和对待自己,但如果被教师冷淡或厌恶的学生,则势必走向反面。

  3、要以情动心,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

  俗话说:情通才能理达,情不通则理不达。如果教师不讲情,就会把课讲得干干巴巴,枯燥无味,影响教学效果。一位心理学家说,青少年的心灵像一架多弦琴,其中有一根弦是和音,只要找到它弹一下,就会使其它弦一起振动,发生共鸣,协奏起来产生美妙的音乐。如果教师能用真情拨动这根弦,使它在学生心中产生共鸣,教学就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讲实话、真话、要理论联系实际,这样学生就会感到亲切,不知不觉地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从而受到生动深刻的思想教育。

  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似乎是一句很平常的话,当我看完“重庆开县优秀教师群体事迹报告会专辑”后,我在深深地问自己,我做到了没有,我们的老师做到了没有。我认为要做好学生的服务,主要是帮助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必须转变学习观念,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切实转变观念,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开放教育以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为主,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手段为学生提供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和多种形式的教学组织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提供多种学习支持服务。只有围绕“以学为中心”,才会千方百计寻找资源,一心一意提供服务,把搞好对学生服务变为我们的自觉行动,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所求所需都能得到较好的满足。对学生的支持服务不只是针对某一个人、某一门课程、某一个时期,而是全方位、多层次、多功能的纵横交错的支持服务体系。

爱教育心得体会 篇3

  在惯彻实施“三爱教育”的过程当中,让我明白了许多事情,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教师的无尚光荣,看到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懂得了有一种比自己生命、比家人的安全更重要的东西,叫做老师的责任。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爱岗敬业的精神,在这一点上,我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的。

  第一,在教育教学方面,我以严要求高标准来衡量自己,不断给自己施压,主动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学活动。教学中,针对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同时,认真做好作业批改和辅导工作。

  第二,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第三,在纪律方面,本人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有事主动请假。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能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

  其次, 要爱生如子。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可能是学校中最不容易满足的群体。他们思想活跃,对周围的人和事容易理想化,而我们又习惯把学生当成“不懂事者”,对他们的声音往往听不见或者不想听,对他们所做的事情往往是不屑一顾,做错了事情不去深入了解就一味的批评。事实上,学生是一个活的“生命体”,他们有属于自己的感受和要求,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闪光点。我通过做班级联系人,经常与学生沟通,努力地去挖掘,其实就能发现他们每个人都有闪光点。要把“学生当成人来培养”,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意见,师生之间应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师生之间的教与学实际上是一种矛盾,处理得好就会像父与子、母与子的关系,但处理不好就会产生对立态度。我在今后的教育中,注重把学生当成朋友,改变师道尊严的旧习俗,彻底转换观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师生共同发展,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

  最后,在爱校如家方面,本人自觉维护学校形象,发扬合作思想,弘扬团队精神。可以说,爱校如家是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本人主要通过以下几点去实施的。

  第一,增强主人翁意识。进一步强化校荣我荣、校衰我耻的主人翁意识,适时对外宣传我们学校,在招生方面也尽心尽力。

  第二,增强大局意识。“不谋全局,难以谋一域”,舍小我为大家,舍私利为公利。本着开源节流的精神,不浪费学校的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

  第三,增强合作意识。在工作中树立合作共赢的理念,以1+1>2的观念,加强团队协作精神,能与学校各部门各专业的教师和谐相处。

  综上所述,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明白了:师生之间是一种人格上的平等,教师是服务于学生的,并在服务的同时教会他们怎样做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一句话,教师专业发展是实现教师人生价值,让学生满意的客观需要。愿“爱岗敬业,爱生如子, 爱校如家”成为我们的师表之基,师风之根,师德之魂。

爱教育心得体会 篇4

  “教育要由境入情,情景交融,以情感人。这些精辟的论述为我们点明了文与道、境与情、潜心会文与入境悟神,语言文字训练与情感意志的陶冶之间的辨证统一的关系,成为我们情境教学的依据。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以“美”去激发“爱”,从而实现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主动地、和谐地、生动活泼地发展的教育目标。”这是李吉林老师情景教学法的精髓。阅读这平淡而又饱满的文字,李吉林为教育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着我。她的情景教学法为我的语文教学增添了不少色彩。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