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倡廉心得(精选25篇)
廉洁是教师立教之本。廉洁所持,道之所存;道之所存,师之所立。孟子认为“教者必以正”,为师不廉,师道必坏,师道坏则必误学子。教师不仅要用广博的学识,授业解惑,而且还要用高尚的人格魅力立身传道,成为学生求智、做人的楷模。因此,教师要“修身慎行,敦方正直,清廉洁白、恬淡无为”;要处处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刻刻提醒自己要实实在在求学问、认认真真当老师、清清白白干事情,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所钟爱的事业和工作中。唯其如此,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廉洁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要求。社会期望教师具有比其它行业更高的道德情操,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以及家庭美德等方面,都要求教师能做出表率。不廉洁,贪欲多,就很难为人师表。教师清正廉明是从教的一个重要的条件,是教师"育人"的品德基础,它要求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秉持一种神圣的感情和执着的献身精神,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在面临社会各种诱惑时,严格约束自己,廉洁从教,抵制不良风气,坚守人民教师的操守。
总之,教师要真正承担起教书育人神圣职责,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约束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增强清廉意识,坚守高尚情操,廉洁从教,保证教育的公正和有效。
三、教师要做到廉洁从教
当今社会,新旧体制转换带来了价值观的碰撞和体制规范的失衡,少数教师由于受社会上金钱至上,权钱交易等不正之风的影响,经不住物质的诱惑,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偏差,丧失了应有的职业道德,出现了以教谋私,见利忘义等不廉洁的现象,严重损害了教师队伍的形象,削弱了学校育人的效果,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那么,教师如何做到廉洁从教呢?
首先,教师必须坚守高尚情操,传承和发扬奉献精神。教师的奉献精神就是以为学生服务为最高目的,以培育青少年成才成人为最大责任,不计报酬,淡泊名利,乐于献出,不重索取的以教为志、以教为荣、以教报国的精神。
其次,要正确认识教师职业的苦与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这个职业,不会带来任何物质上的富有,但是在精神上却是充实的、快乐的。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安贫乐教,爱岗敬业。
再次,教师要杜绝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当前确实还存在着腐败、分配不公、教师待遇偏低等问题,但教师作为社会上一个思想水平较高的群体,应以正确的心态来认识和对待这些社会问题,以坚定的立场来维护教师自身廉洁从教的形象,不能因为心理上的不平衡就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
时代,要求学校抓好廉洁教育,时代,要求教师廉洁从教。我们应自觉地将师德原则、师德规范内化于心,刻意操守并最终达到“随心所欲不愈矩”的境界,自觉抵制不义之利的诱惑,社会“潮流”的冲击,扎根祖国教书育人的伟大事业!
反腐倡廉心得 篇4
市地税局为进一步增强干部廉洁从税意识,提高拒腐防变和抵抗风险的能力,精心选取市纪委查处的副处级以下干部的部分典型案件和全市地税系统近几年来查处的部分典型案例,号召全体税干认真学习。通过身边人身边事的警示,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廉洁从税,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具有深远的意义。细细读来,我深感“思想受到洗礼,灵魂受到触动”,认识到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要打赢这场硬仗,从思想上扶正祛邪,始终是放松不得的“灵魂工程”。
“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无论职位高低,每名干部手中都掌握着一定的权力,都应该心存敬畏、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必须加强自身道德修养,领悟“政者,正也”的深刻内涵,并且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审慎用权,正确用权。国家权力是属于人民的,而公务员是受人民委托,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提供公共服务的。人民赋予的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办事,为人民谋利益,绝不能为己谋私。权力必须始终置于人民的监督之下,一旦失去监督,必会导致腐败。正如孟德斯鸠所说的,“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一条万古不易的经验。”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环境对一个人有巨大的影响。谁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思想世界难免受到环境的习染。因此,我们在正身修心的同时,更要勇于接受工作的磨砺、社会的考验,放之于小事小节去涵养,放之于实地实处去锤炼。大包小包送礼上门,能不能拒之门外?老百姓事有急难,能不能有求必应、敢于担当?执法遇到打招呼、求人情,能不能一碗水端平?无论是在何种情况下,都能坚守、慎独和自律,于不见处固本守节,清正廉明,方能展现“纯粹”人格魅力。
“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现在有一种新型腐败,即拍脑门决策,搞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缺乏科学决策,只看眼前价值,不考虑长远影响。例如,开发一片森林,可以增大耕地面积,但有可能造成生态恶化、水土流失;引进一个污染企业,可以扩大就业、拉动GDP,但易导致环境破坏,城市不再宜居。明确指出,“树政绩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人民谋利益”。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必须始终心系群众、增强科学论证,着眼长远利益,“功成不必在我”,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检验、人民满意的实绩。
陶行知先生有诗云,“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当我们进入公务员队伍,在人生的履历上就已烙下我们的事业选择。公共事业是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奋斗的事业,这样的事业是崇高而正义的,从事这样的事业就是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让我们学习先辈“纯粹”的精神,确立做事的目标,心无旁骛、一心用在做事上。
反腐倡廉心得 篇5
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实践中,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新的壮丽史诗,同时也与消极腐败现象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反腐倡廉的理论与实践,深刻认识反腐倡廉建设贯穿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必要性,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腐败是私有制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的痼疾。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逐步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封闭半封闭向全方位开放社会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容易滋生和蔓延。这就决定了我们党必须始终与腐败现象作斗争,把反腐倡廉建设贯穿于改革开放的全过程。
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腐败的危害性是全方位的。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如果不坚决防范和惩治腐败,任凭腐败现象蔓延,最终将导致经济衰退、政治动荡、文化颓废、社会混乱,导致党严重脱离人民群众、失去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过程中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就必须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改革开放越深入越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指出:“我们自从实行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经济两个方面的政策以来,不到一两年时间,就有相当多的干部被腐蚀了”,“如果我们党不严重注意,不坚决刹住这股风,那么,我们的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他还强调,整个改革开放过程都要反对腐败。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们党对改革开放过程中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反腐败的必要性的认识更加深刻。指出:“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经历一个艰难的新旧体制转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制度和机制的不健全、不完善,工作中存在一些漏洞和薄弱环节,也会给腐败现象滋生以可乘之机。”“越是改革开放,越要加强党风和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对反腐败斗争的形势和任务的认识更为清醒,在党的xx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