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共同缔造心得(通用34篇)

2024-07-11 18:32:16心得体会打印
共同缔造心得(通用34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增强和提升整个民族和国家的向心力。党的十九大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遵循。人心相聚,最根本的动因在于价值相通、内心认同。....

  自“共同缔造”活动开展以来,我镇按照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坚持落实xx县生态优先,突出人文引领,推动绿色发展思路,紧紧围绕“一个目标”,明确“三项任务”,落实“五项措施”,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扎实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望。

  二、主要做法

  (一)围绕一个目标,打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乡村振兴的“升级版”。

  xx镇依托独具特色的自然风光和结合以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融合阴那山大景区旅游资源,沿线串联整合小留、大留、下村、中村、坑尾和桃石6个村的美丽乡村自然风光优势,充分发挥各村的资源禀赋和人文特色,通过“五共”路径探索村庄“六变”发展模式,重点建设小留村和大留村“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示范点”核心区,致力建设成为一个看得见青山、望得见绿水、留得住乡愁、引得来游客、送得出产品的物阜民丰生态美的美丽乡镇,打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乡村振兴“升级版”样本。

  (二)明确三项任务,促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的共同发展。

  共同缔造的核心在于理念“共同”,通过党建引领、政府主导,依靠村级“主体”和村民“主力”来开展社会治理,以落实好完善机制体制、人居环境整治和惠民兴民工程的“三大任务”,促进广大村民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的共同提升。

  1、完善机制体制。

  一是建立一根红线“纵向到底”的机制。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健全村党组织体系,在三年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部署指引下,实施“头雁工程”“党员先锋模范工程”等一系列党建建设,提升支部队伍组织力。完善农村党组织书记年度轮训制度,建立健全村党组织书记激励机制,确实让农村党组织书记在共同缔造中成为活动的发起人,在共同缔造实践过程中成为村民带头人。推动党建根基延伸到自然村、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民合作社组织,发动驻村镇干部、党员、村内有号召力人员、外出乡贤、技术支持单位代表等参与,对村内重大事务进行共议和决策,鼓励每个村民积极加入一个或多个村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共同缔造中的引领作用。近年来,大留村热心党员乡贤不仅在缺口资金上大力支持,还无偿拿出土地搞好村内绿化及完善公共设施等,带头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先拆自己或自己直系亲属的废旧房屋、牛栏猪舍等,从自身做起,让村民看在眼里、触动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为“无障碍”推进共同缔造工作起到榜样示范作用。

  二是“横向到边”建立村民理事会,发挥村民主力作用。只有生活在本地的村民,才最能体会自己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才清楚有哪些紧迫的需要,通过村民理事会组织实现自我管理,积极发动和协调村民开展村庄建设与管护工作,提升村庄环境容貌,化解邻里之间的矛盾与纠纷,齐心合力发展农村经济,才能真正符合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目标,通过共同缔造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的不断需求。其中,大留村以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为核心,建设了4个村民理事会、培育1个新型农村合作社,有效发动全体村民共同参与到盘活村落闲置资源、人居环境提升和产业发展等村庄建设中来。三是“协商共治”搭建多种参与平台,充分发挥乡贤对村民的带动与凝聚作用。以党建联村为纽带,以自然村为基本空间单元,村民理事会为平台,通过座谈走访、入户调研、问卷调查、微信群、村民小组座谈会等方式,了解村民对村庄环境整治、建设等方面存在问题的看法,收集村民建议,发动群众参与。实施新乡贤返乡工程,支持在外新乡贤通过参与乡村治理、引资引智、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行医办学、捐资捐物等方式服务乡村,让乡贤参与村庄决策,对村庄发展提出更加优化的建议,凝聚各方共识,带动其他村民有效推动共同缔造的开展。四是强化政府支撑作用。我镇改变“自上而下决策、大包大揽实施”的工作思路,将政府角色转变为引导者、鼓励者,将各部门职责、任务时间节点列出清单,统筹推进工作实施,实现“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农村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机制。

  2、重点抓好人居环境综合整治。

  一是把“三清三拆三整治”作为人居环境整治的工作重点,全面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综合提升乡村环境卫生水平。目前,全镇22个村已全面通过县“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验收,加快开展美丽乡村连片规划和综合改造。二是以小留村为垃圾分类和垃圾不落地示范点为抓手,大力加强对农村“脏、乱、差”的治理,使农村地区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三是各村以房前屋后为切入点,发动村民积极投工投劳,执行环境治理依效付费,树立起“主人翁”精神,主动配合和做好“厕所革命”、垃圾分类、污水治理等工作,实施美丽庭园计划、开展清洁村庄行动、开展村庄风貌维护计划,加强农村环境美化绿化工作,从里到外改善村容村貌,逐步打造干净整洁村、美丽宜居村、特色精品村。

  3、加快推进惠民兴民工程。

  一是惠民工程。交通方面大力推进009县道,麻英路口至大留观景台绿道建设,串联沿线6个村的旅游节点、产业资源,打造“六村联动”精品旅游线路,完善“四好农村路”交通网络,解决日常出行、农产品输出“最后一公里”基础设施短板,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快速致富通道。稳步推进村内卫生站、养老、健身娱乐等公共基础设施,加快实施电网、光纤网络入户、快递下乡等服务项目,将惠民工作落实落细落具体。二是富民工程。以“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为抓手,支持村集体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泰国蜜柚、百香果、火龙果等农产品,培育打造“南粤古驿道”“粤美乡村”等特色旅游项目品牌,助推乡村产业发展。目前,坑尾村完成村级长寿乡“六有”标准建设,长寿文化氛围浓厚,进一步培育长寿文化、养生食品产业,目前正在进行百香果园50亩的规模种植;大留村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打造紫薇苗圃和50多亩的泰国蜜柚产业园;桃石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法鼓励农户进行茶叶品种改良,以“茶韵桃石”为主题改造一间茶叶加工厂,采取公司加农户的方式进行联营,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三是精品工程。我镇以小留村和大留村核心区为重点,大留村是全国“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示范点”,小留村是梅州市首个广东省“宜居村庄示范点”,通过两村互通的村道、水道和绿道为“纽带”,串联展示各节点自然环境、资源条件、特色产业等美丽乡村精品亮点,注重彰显乡村特色。活化利用现有保存的古民居,在小留村利用原有宗祠建设村史馆和家风家训示范点,通过民居改造鼓励村民参加游客服务中心组建;大留村改造原有的学校旧舍为特色民宿、建设农耕农具展示、美食展示体验以及大留酿酒体验区各一个,积极组织村农产品展示和销售,连片打造农旅文化体验拓展参观示范建设项目。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村振兴要求、自治法治徳治精神、移风易俗、村庄规划管理等纳入村规民约,注重与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相结合,传承气息浓郁的乡土文化和民俗风情,留住“乡韵”,记住“乡愁”,丰富乡村旅游的人文内涵,提升农村农民精神面貌,推动乡村旅游精品化、品牌化发展。

  (三)以“五共”促“六变”,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将“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理念融入打造的各个节点,实现村庄“六变”模式,焕发出新农村生机活力。通过发动群众和外出乡贤参与讨论村庄规划,特别是在改造池塘、小学、操场等场所问题上达成共谋;向外出乡贤寻求资金支持,发动全民投工投劳参与建设实现共建;完善好村规民约、理事会活动场所,以及村史馆、公厕等公共场所的清洁、管理形成共管;通过“美丽庭院”、“美丽阳台”等评比活动体现共评;最终实现“村祠堂变议事厅、老屋变别墅、危旧房变广场、猪栏厕所变农家乐、村民变股民、旧思想变新观念”的发展模式,实现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享。

  1、决策共谋。共同缔造中由政府引导支撑,村“两委”主体实施,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开展入户访谈与座谈会等方式,共同确定急需解决的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找出基础设施短板,共同研究解决方案,了解村民对村庄发展存在的疑问、收集村民对村庄发展的建议,主意大家拿、办法大家想、事情大家做。引导村民从“观望”逐步转向“关注”,继而转向“主动参与”。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