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汇报材料(精选35篇)
我县学校体卫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建设现代化教育的需要,与国家教育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目标相比,还存在着一些差距。特别是有以下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部分学校体育场地不达标,学生体育活动的场地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体育运动技能与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为此,我们将结合《“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优化学校布局,加大投入,加强学生运动场地的建设,确保体育教学与活动的正常秩序,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增加学生体质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是农村学校专业体卫艺教师缺乏,大多数农村学校体卫艺教师为兼职,200人以上的学校虽然有专职教师,但多数为专职不专业,使体卫艺的教育质量还不高。今后,我县要在现有基础上,面向社会招聘一些专业学校毕业的,具有相应专业技能的人才,充实到体卫艺教师队伍中,以更好地满足这些课程的开设需要。
三是全县各学校之间卫生工作存在着不平衡性,教室内课桌椅摆放时只单一的考虑到课桌整齐度,没有结合学生身高配备两种以上不同高度的桌椅;部分教室日光灯没有严格按卫生标准要求配齐;绝大部分学校没有专职校医、食堂没有专职营养师,没有配齐持有卫生专业资格证书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能适应服务师生的需求。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加大工作力度,对力所能及的问题立即整改到位,暂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如专职校医等),将制定长远规划,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分步实施到位。
今后,我们要抓住改革发展的极好机遇,抓住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工作发展的良好势头,加大普及力度,提高普及质量,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注重学生身心素质的提高,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体育艺术与健康教育的全过程。“苦尽甘来不觉累,校园体艺总是春”,我们相信在省、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县各校的共同努力下,我县体育卫生艺术工作必定会迈上一个新台阶。
关于汇报材料 篇12
自全面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以来,我乡严格按照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要求,把推进医改工作作为一项重大的民心工程和责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狠抓关键环节。现将我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我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医改工作,迅速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分管医疗卫生副乡长为副组长,卫生院院长和各村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落实责任,建立健全乡医改工作机制,确保医改工作各项规划落到实处。
二、强化“三主”意识,加强对重大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校卫生等组织协调工作
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分管卫生副乡长为副组长,学校、医院、各村负责人为成员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国,提高基层卫生应急能力,做好辖区内突发公共事件预防控制与医疗救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威害,保障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组织乡卫生院对医院、学校、人口聚集地进行集中的消毒;组织乡村组干部开展传染病和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加强学校及其周边环境卫生和食品安全督促检查。
三、加强辖区内医改工作督导检查
对辖区内医改工作定期不定期地进行督导检查,尤其是乡卫生院对发热门诊落实以及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的应对力的督导检查。
四、加强新农合工作领导
把这项工作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缓解和消除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好事、实事来抓。
成立新农合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各种途径加大新农合政策宣传力度,本乡群众对新农合政策的知晓率达100%。我乡今年新农合参合率达99%。对新农合病人的外伤情况落实专人严格调查,没有一例开假证明的情况发生。
关于汇报材料 篇13
为适应煤炭行业发展新要求,加快我公司现代化矿井建设步伐,实现矿井生产规模化、装备现代化、队伍专业化、管理信息化、和谐人性化,根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关于印发的通知》文件精神要求,我公司积极对照《标准》制定工作方案严格进行了落实,现把各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矿井概况
山西通洲集团留神峪煤业有限公司是经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以晋煤重组办发[20xx]82号文批准,由原山西安铭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山西留神峪煤业有限公司矿井重组整合而成予以保留的合法矿井。在原安铭工业场地作为矿井兼并重组后的主井工业场地,利用原安铭的主斜井作为主斜井,副斜井作为进风行人斜井,回风斜井作为1号回风斜井。利用原留神峪工业场地作为副井工业场地,利用原留神峪的主斜井改造后作为副斜井,副斜井改造后作为2号回风斜井。整合主体企业为山西通洲煤焦集团煤矿管理有限公司。矿井批准生产能力为120万吨/年,井田面积15.8593km2,批准开采2号—11号煤层,属于高瓦斯矿井,保有煤炭资源储量为8817万吨,工业资源储量为8642万吨,设计资源储量7263万吨,设计可采储量4696万吨,设计服务年限27.79年。总占地面积12.35公顷。批准开采9#—11#煤层,生产规模120万吨/年,地质储量为6823.2万吨,矿井地质构造简单,水文地质构造为中等,根据20xx年瓦斯等级评定鉴定结果,瓦斯绝对涌出量为1.3m3/min,属于瓦斯矿井。20xx年3月3日和20xx年7月16日省厅先后对地质报告和初步设计进行批复,同年9月13日省安全监察局对公司的安全专篇进行了批复,20xx年11月3日省国土资源厅为公司换发了证号为采矿许可证。20xx年我矿办理好“五证一照”后,正式转为生产矿井。
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单水平开拓,三个斜井,两个进风井,一个回风井,主井作为主要提煤斜井,兼做进风,副井作为运料,行人兼做进风,回风斜井作为专用回风井,安装了两台同型号同能力轴流式主扇风机,电机功率132kw,一台运行,一台备用。
矿井首采煤层为9#煤层,工作面采用长臂综采放顶煤工艺,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在一采区布置一个接替工作面,矿井采掘比为1:2,以一井一面达到矿井的设计生产能力。
二、组织领导及保障措施
1、公司成立“六个标准”建设领导组:
组长:
副组长:,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监科,由安监科长负责“六个标准”建设的日常管理考核以及信息沟通和交流工作。
2、统一思想,强化“六个标准”的学习培训。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宣传栏等宣传工具和媒介,深入宣传矿井“六个标准”建设的目的、意义,宣传“六个标准”建设的规划目标,宣传“六个标准”的实施方案和保证措施。同时,由公司培训中心牵头,各专业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分工负责,根据“六个标准”要求编写培训教案,全面系统地对全矿干部职工进行“六个标准”的学习培训,用实际行动,统一全矿干部职工的思想,为矿井“六个标准”建设的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制定方案,落实措施,全面推进矿井“六个标准”建设进程。 按照省、市“一年重点达标、两年基本达标、三年全面达标”的规划目标,由公司主要领导牵头,各专业领导及工程技术人员配合,严格对照标准,对标找差,全方位的开展各环节的自查自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有针对性的实施方案和达标措施,落实责任,强化管理,严格考核,有效地保证了矿井“六个标准”建设的全面推进。
三、“六个标准”建设进展情况
1、《煤矿办矿企业标准》建设情况
矿井“五证一照”、“六长”证件齐全有效,20xx年经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办矿企业等级评定,我矿的企业等级标准为丙级。矿井的企业规模、主要负责人专业技术职称及管理煤矿经历的年限、主要专业技术人员中级及以上职称人数、百万吨死亡率、安全培训机构、安全建设管理机构设置、安全建设管理制度的建立及矿井采掘机械化程度、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现场管理及注册资本等方面,均达到《标准》要求。
2、《煤矿管理标准》建设情况
坚持合理开采顺序,不断优化矿井和采区设计,积极推广采煤新工艺、新技术,提高矿井资源回采率;坚持集约高效原则,实施了“一矿一井一面”生产模式;严格按核定生产能力制定和安排生产计划,做到了均衡生产;严格按照劳动定额定员标准配备作业人员,杜绝了“三超”生产;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落实了矿井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和法定代表人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责任。 建立生产技术、安全、“一通三防”、地质及防治水、机电运输管理、调度及应急救援管理等机构,并按规定配备了相应的专业人员;落实了生产过程管理领导责任,严格领导带班下井和下井人员数量核查制度,带班下井领导和当班下井人数在井口明显位置挂牌公示;建立并完善了安全监测监控、人员定位、紧急避险、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等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安全费用的提取使用、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职称、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及持证、劳动用工“五个百分百”以及安全文化建设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基本达到《标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