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廉洁教育心得(精选34篇)
还有那些先烈们,只所以能够义无反顾了抛头颅洒热血,不惜献出自我宝贵的生命,正是因他们有共产主义远大梦想而支撑着。梦想信念永远是共产党人精神支柱。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更要对照《准则》确立的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我,把提升党性修养作为一辈子的精神追求,把个人成长提高融入党的事业发展。无论在任何岗位上,都牢记自我的党员身份,坚持“每日三省吾身”。
把严守党纪作为廉洁从业的行为准则,融入到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坚持“勤洗澡”、“常照镜”,排除非份之想,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官之德,常思贪欲之害。要以老一辈革命家和先烈们为镜子,认真自查思想行为,敢向自我开刀,善医未病之病,时刻在灵魂深处反躬自省,及时修枝剪叶、涤荡心灵,使其成为一种思维习惯、行为自觉,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始终坚持党员的正气。
三、坚守梦想信念,就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干事本事和水平。
“仅有学习才有提高,仅有学习才有未来”,共产党员学习的动力来自于对党的忠诚,来自于对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来自于对工作的职责感和使命感。共产党员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学习。党员干部做表率也不是一句空话,是要有真才实学,才能服众于人。党员干部要在学中干、干中学、学用结合。每个人的生命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但知识的海洋浩瀚无边,无穷无尽,是永远学不完的。所以我们要有的放矢学,联系工作实际学,在学习中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新困难,在工作中不断提升知识水平,最终到达提笔能写,张口能说,工作能干,难事能办。
总之,遵守党章准则和纪律,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遵守党章准则和纪律,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完成党交给的工作任务。每一名党员干部要把学习的成果转化成工作动力,围绕大局,聚焦中心,转变作风,准确把握《准则》和《条例》要求,履行《党章》职责,净化心灵,坦荡做人、干净干事。
关于廉洁教育心得 篇31
深入开展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活动对于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严守党纪国法,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如今少数党员干部放松了对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抵御不住诱惑,走向了犯罪的深渊,以致身陷囹圄,结果令人痛心,我对此感受颇深,启发很大。
一、加强学习,以案为鉴,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一是加强学习。警示教育活动开展后,我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积极参加集中学习、集体讨论,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又抽出一定的时间自学。重点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准则(试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观看了典型案例宣传片,通过参观警示厅、阳光厅的图片展,警示教育片,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开展警示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这次警示教育活动,通过对这一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反面典型教材的学习讨论,使我心灵受到极大震动,思想受到深刻洗涤,更是从中得到一些深层次启示和警醒。
二是坚定信念。始终坚定共产主义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是共产党员的立身之本。党员领导干部丧失了理想信念,就会失去精神支柱,失去灵魂。在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只有自觉地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坚定自己的信念,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坚决抵制市场经济条件下物欲横流的诱惑,过好权利关、金钱关、人情关,才能经受住各种考验,抵御住各种诱惑,立于不败之地。
三是以案为鉴。在加强自身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观看了一些反面案例警示教育片,在自己思想深处受到极大触动。对他们犯罪道路的过程、原因及教训作了反思:一些领导干部不注重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私欲膨胀,背弃共产主义理想和党的宗旨,人生观、价值观偏离了正确方向,道德观念失衡,把国家和人民赋予的神圣权力,当成了谋取不义之财,谋取私利的工具,政治上丧失信念、经济上贪得无厌、生活上腐化堕落,踏上了不归路。“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通过这些典型案件说明,领导干
部一旦贪欲膨胀、利欲熏心,就会丧失理想信念,在金钱面前打败仗;一旦追逐名利、捞取功名,就会导致急功近利,贻误事业的发展;一旦恃权轻法、心存侥幸,就会触犯法律受到制裁,最终变成人民的罪人。从中也使自己清醒的认识到: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应该时刻提醒自己,时刻牢记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奉献意识、服务意识、勤政意识。如果为人民谋利益之外的胆子大了,会出大事,轻则政治上的死亡、精神上的死亡,重则生命上的死亡。如果是这样,怎么能对得起党组织的精心培养教育,对得起上级领导和人民群众的信任和重托,对得起给予无限关爱的家人。通过学习对照,既提高了自己的认识水平,又从反面教材中汲取了教训,从点点滴滴处严格要求自己。
二、以身作则,作好表率,永葆公仆本色
一是带头廉洁自律。廉洁自律是反对腐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领导干部能否以身作则,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动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发展至关重要。以身作则,首先要做到廉洁自律,这是每一名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品格。古人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是讲为政者必须身正行直,办事公道。广大干部群众对领导干部是听其言,观其行的。如果说的一套,做的又是一套,群众是不会信任的,实际上会让其他党员干部和群众上行下效,带坏了党风,带坏了政风,带坏了一方社会风气。因此,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科学的发展观,权力必须为群众谋利益,绝不能为个人或少数人谋取私利。要立志做大事,把心思用在工作上,用在干事业上,用在为群众谋利益上。领导干部只有严于律己,公正严明,群众才能相信组织,好的党风、政风、社会风气才能树起来。所以,领导干部一定要按照制度和规定,严格对照检查自己,自觉做到不收受下属单位、有关单位和个人的现金、有价证券;禁止到下属单位报销应由本人及其配偶、子女支付的个人费用;认真落实领导人员配偶、子女从业的有关规定,真正在廉洁自律方面带个好头。
二是带头接受监督。要如履薄冰,严于自律,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作为领导干部,手中拥有一定的权力,求你办事的人也多,遇到的诱惑和考验也多,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要把握自己,洁身自好,清廉自守,千万不要
干“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蠢事。因此,大家都要正确对待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勇于接受群众的监督。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是一种警戒,是一面镜子,经常想一想,照一照,检查一下自己有什么不足和缺点,及时加以改进和纠正,对自己的成长有好处。小洞不补,大洞吃苦。越是职位高权力大的干部,越要自觉监督,任何人都没有不受监督的特权。这些年我们党制定了一系列反腐倡廉的规章制度,包括各项监督制度,一定要很好地贯彻落实,真正做到领导人员的权力行使到哪里,党组织的监督就实行到哪里。要进一步拓宽民主监督渠道,充分发挥各种监督的作用。
关于廉洁教育心得 篇32
以勤俭为本,爱惜一布一饭,这是人生道德启蒙教育的一部分。中国古代的家教崇尚勤劳俭朴,认为“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人从简朴走入奢侈容易,从奢侈回到简朴则很难。历史上,很多古人留下过家训。他们并非穷得揭不开锅才大谈简朴,而是清楚的知道很多事“成于俭约、败于奢靡”,把简朴廉洁当作人生中一种美德。
这些道理既不深奥,更不新鲜,可如今许多人似乎知之甚少。现在有的人挂在嘴边的话是:“就这么个孩子,钱不花在他身上给谁花?”那些自己含辛茹苦、并没有太多钱的父母也这样认为:“我们小时候够苦了,让我们的孩子再浪费些也不算过份。”正因为有这样的思想指导他们的家教实践,有不少家庭的教育失败了。这样也就会有十几岁的小学生发脾气撕百元人民币以示威;高等学府的“骄子”多买几两米饭用作洗碗的“抹布”。而受过教育的古人都是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把让孩子常常得到享乐的体验当作一种“重要责任”。其实这样下去,孩子长大以后,往往心理素质、承受能力、意志力都会比较差,人生的苦头在后面。
古代家教不仅崇尚勤俭,特别注重正直廉洁的教育,讲求“清白传家”。《汉书疏广传》记载,疏广告老还乡时,带回不少皇帝和太子赐赠的黄金。他用这笔钱每日宴请乡里亲友,当钱快花完时,疏广的子孙便私下托人劝疏广留点钱为子孙置些田产。疏广听了说,我不是不考虑子孙后代,我想他们如果能够辛勤耕作,家中原有的田产是可以维持一般人的生活水平的,现在如果再多给他们钱财,岂不是教他们怠情吗?在“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的词旁有一副对联:“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这些事例都告诉我们,真正为子孙、自己的长远利益着想,就应该喻之以义,遣之以义,而不遗之以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