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增强党性观念提高思想觉悟的党课讲稿(通用3篇)
关于增强党性观念提高思想觉悟的党课讲稿(通用3篇)
关于增强党性观念提高思想觉悟的党课讲稿 篇1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在全党全国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精神的背景下,我就在报告中提出的党员应具备的“四种意识”作了一些思考,并写成了题为《关于党员意识问题的思考》一文,将在近期《湖南城市学院学报》发表,今年4月15日的《湖南城市学院报》(总第168期)已刊出文章的一部分,题目为《谈谈增强党员意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我今天以“共产党员必须增强四种意识”为题,向各位汇报我对“党员意识”这个问题的学习与思考。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今天主要汇报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四种党员意识的提出及其内涵
二是党员意识淡漠的表现及原因
三是增强党员意识的有效途径
为了传递正能量,第一个问题讲得多一点,介绍三位共产党员楷模,正面典型;第二个问题讲得比较少,只简单罗列一点现象,简要分析一下原因;第三问题,如果时间不允许,就请大家去看《湖南城市学院报》(总第168期)。
党员意识是共产党员的立身之本,是党员理想信念和政治觉悟的具体体现,是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宗旨意识和使命意识的综合体现。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部分党员的党员意识淡漠了,其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党员意识并非天生就有,也不能一劳永逸,可以在发展党员时培养党员意识,在教育管理中增强党员意识,在自我修养中提升党员意识。——文章摘要
一、四种党员意识的提出及其内涵
在报告中号召全党:“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必须增强使命意识,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在xx大报告中早就强调:“认真学习和遵守党章,增强党员意识,……使党员真正成为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先进分子。”党员意识问题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
党员意识,是党员行为规范在观念上的反映,通俗地讲,就是一名共产党员,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要意识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心系人民群众,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所谓意识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就是要对自己独特的社会身份、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有清醒认识,对党的纲领与任务、组织与纪律、党员的权利与义务有深刻认同,以党员标准约束自己,自觉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群众利益在前,个人利益在后。从根本上讲,党员意识就是党员的先进性意识,是党员理想信念和政治觉悟的具体体现。下面结合党的提出的“四种意识”,谈谈本人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1.忧患意识。中华民族是一个饱经忧患的民族,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劳兴国,逸豫亡身”,这些古训正是中华文明所孕育的忧患意识。忧患意识是中国共产党人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重要思想武器和精神动力。我们党自建立以来,之所以能从只有50多名党员的小党,发展成为拥有8000多万党员并且长期执政的大党,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一批批党员干部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时刻保持艰苦奋斗作风,居安思危,不断强化忧患意识。在新的历史时期,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共产党员只有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和冷静的忧患意识,才能激发起锐意进取精神,工作才更有预见性、创造性和实效性,才能不断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胜利。实践证明,忧患意识能激发创新意识。
“百度”了一下“毛泽东的忧患意识”。在求是理论网上找到一篇文章《五个未了“情结”:毛泽东的执政忧患意识》。文章依次叙述了毛泽东的“李自成情结”、“海军情结”、“工业化情结”、“百姓情结”和“‘文革’情结”;表现了毛泽东为保持来之不易的人民政权,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民族振兴,居安思危,艰辛探索,顽强追求的意志和品格;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毛泽东于历史感悟与现实忧患中形成的治国方略和防范措施,特别是作为新中国缔造者所始终具有的执政忧患意识及其丰富内涵。
一、“《甲申三百年祭》要永远读下去”——毛泽东的“李自成情结”
二、“太平洋还不太平”——毛泽东的“海军情结”
三、“没有工业,便没有国家富强”——毛泽东的“工业化情结”
四、“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毛泽东的“百姓情结”
五、“恐将夙愿,付诸东流”——毛泽东的“‘文革’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