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工作汇报材料(精选27篇)
集体备课是在个人备课基础上进行的。学校坚持每周一次的备课检查制度,及时召开业务会议,反馈业务检查中存在的问题,督促教师精心备课。
2、精心上课,提高课堂效率
开学初,学校带领教师学习教学常规要求,要求上课不带通讯工具进课堂,上课不迟到,下课不拖堂。尊重学生人格,启发学生思维,激励学生参与教学。努力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要求教师上课要精讲精练。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运用启发式、参与式和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式。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依据实际情况、反馈信息对教学任务加以数量上或难度上的调节,依据学案但不拘泥于学案,着重于教学效果。提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上课。
为此学校进行了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认真落实课堂常规要求,提高课堂效率。
3、精心布置作业
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学校积极倡导了分层次布置作业,作业内容精选、精练,做到有留必收,有收必批,有错必纠,有练必评。
级部主任和班主任较好进行了把关,教师指导学生建立了重、难、错题记录本,夯实学生基础。
4、坚持示范课制度
学校充分利用本校省、市教学能手优质课执教者等骨干教师,开展示范课等形式,推广了他们的教学经验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学校教学分管领导、教导处学科分管领导要协同教研组长每周至少听课、评课至少一节。
5、继续实行推门听课制度
为鼓励教师互相听课、评课,互相取长补短,学校开展了任课教师每人一节优质课(即电教优质课)活动,及时发现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认真分析、及时沟通、共商对策。
6、规范考试,建立试题评估、质量分析制度
学校以提升质量为核心,进一步规范考试,建立试题评估、质量分析制度,做到有考试有分析,以规范的考试与评价,寻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推进下步的精心的教学和质量的提升。
7、进行结对子工作
学校组织开展了“师徒”结对子活动。学校选派优秀教师与新分配教师、改学科教师进行了结对子工作,相互听课、相互研讨,实现了传帮带,使青年教师得到了较大提升,避免了走弯路。
8、精心进行教育教学反思
学校要求教师从制定学期教育教学计划、开发课程资源、备课、上课、作业、考试与评价、课外学习与生活等方面,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
9、开齐、开足课程
本学期根据国家课程计划和地方课程计划的安排,开齐开足三级课程,认真处理好三级课程之间的关系。教导处统一管理,做到计划、师资、课时、教材(或资料)备课五落实。学期中、学期末以考试、实际应用、作品展览、比赛等形式进行成果表现。
10、精心指导学生课外活动
教师把指导学生的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导处、政教处联合,以级部为单位帮助学生制定节假日、双休日学习与生活计划,指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开展基于兴趣与爱好的读书、学科拓展和社会实践活动。
以校园文化艺术节和校达标运动会等为载体,广泛开展文艺、体育、科技等活动。本学期重点落实校达标运动会、校文化艺术节、课间操、演讲比赛、拔河等活动,落实好阳光运动项目。
、积极改进教学评价和学生评价方案
按照突出“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促进人的发展”的基本理念,在按照市教育局评价体系对学校、教师、学生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根据我校的实际,制定出我校特色的评价方案,有力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
学校调整了教学质量考核方案,调整了职称评职、评优等方案,加大对教学一线人员、特别是班主任的倾斜力度,让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真正做到多劳多得、优质优酬。方案以过程性评价为主,不单纯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高低评价和奖励教师。
学校完善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建立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重在过程性评价的评价机制。完善了学生成长记录制度,加强对学生课堂提问、作业展示、实践活动、标志性成果等过程性材料的积累,以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了评价。
11、加强电化教学,每人建立电教档案
学校xx个班级、音美教室、实验室、都有多媒体,为提高多媒体使用效率,学校对教师多媒体使用进行了培训,要求教师上的研讨课、示范课全部是电教优质课,有力推动了教师电教手段的应用。教师都有一定数量的电子备课。
12、加强毕业年级教学管理
毕业年级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点。一是学期初召开全体毕业年级教师会议,统一思想,加强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二是学校业务领导、分管领导多听课、多检查业务,多反馈,多听取教师的建议;三是加强学生的学法培养,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特别是自习课的学习效率。
13、营造“书香校园”氛围
学校开设了“经典诵读”校本课程,调动学生学经典、用经典。同时以“经典诵读”为依托营造一种浓郁、厚实的读书氛围,营造浓郁的文化校园特色。
我校本年度教育教学工作本着在“实”字上下功夫,在“细”字上做文章,积极探索学校精细化管理新路子。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决心推动教师发展性评价,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实现“三年迈出三大步,步步走上台阶”的好局面。
教育教学工作汇报材料 篇21
本学期,根据自治区课程教学计划,我们六年级年级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经过一学期的校本课程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与时俱进。
自治区校课程的开发顺应了当今新课程观念。校本课程是一门新兴的课程,是凸显学校特色的课程,没有多少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但在开发实施的过程中,认真学习了学校的文化建设解读的相关文章,努力使自治区校本课程的实施围绕着我校地区特色、学生的发展培养目标而展开。把握自治区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开放性、针对性等原则,促使自治区校本课程的科学实施。
二、关注学生的发展。
通过学习新的课程理念,我更加明确了教育者的责任,那就是尽最大可能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条件。而学生的发展也应是多方面的。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关注个体差异,提供发展的可能。因此,在确定校本课程开发项目及内容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真正实现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三、实施内容及要求:
(1)确定校本课程结构。我们根据以下几方面来确立学校校本课程。
①学生发展的需求,尊重学生意愿,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
②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规律。
③学校的实际情况,包括学校办学特色目标,师资和设施条件等。具体作法
1、严格按新课程计划开课设节,不占用及挪用校本课程的时间,保证开足课时。
2、应加强学习、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尽心尽力搞好自治区校本课程的教育工作。
3、对自治区校本课程不断探索,利用网络资源,努力提高自治区校本课程教学水平。
4、自治区校本课程的教学讲求实效,不流于形式,努力上好每一课。
5、在实施自治区校本课程活动中,及时进行总结,不断吸取经验教训,在总结中不断开拓、提高、更新。
6、教师进行总结、反思,改进教学中的失误,充实、开发校本课程内容。
7、遵循自治区校本课程开发适应学生兴趣、爱好和社会需求的'原则,在开发校本课程活动中,广泛征求学生意见,结合学校本身的实际,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不断改进充实与完善校本课程内容,使我校校本课程内容真正开发成培养学生个网络资源,适应社会发展的特色课程。
回顾这一学期的自治区校本课程工作,我们总结出不少经验,这与学校领导和很多老师的支持都是分不开的,我们会取长补短,让学生们成为富有文化底蕴的一代。
教育教学工作汇报材料 篇22
一、学校基本情况
楠竹小学位于鄂州市梁子湖区沼山山麓,梁湖湖滨,占地面积约2400㎡,建筑面积1100㎡。学校创建于1981年,是一所具有38年历史的公立小学。20xx年,楠竹小学五、六年级拆并到海博实验学校,改为教学点。学校服务半径约1800米,覆盖楠竹村4个自然湾(金家湾、新屋湾、钟家湾、楠竹林湾),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730人。学校现有4个教学班,在校生58人,教职工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