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安全生产月心得总结(通用30篇)
为了做好新一年的安全生产工作,安装队组织班组长以上干部认真总结过去工作经验,通过事故案例反思,他们一致认为:作为“兵头将尾”在工作中率先自己紧起来,现场情况怎么样?现场安全评价是否到位?工作内容是否存在隐患?这些隐患如何处理?都是班组长、跟班队长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一刻也不能松。同时,在工作中要严于律己,身先士卒,要求职工做到的,自己要带头率先做到。并修订了综合管理制度,把对管理干部的要求定在制度里,以制度管理干部,这样做到以制度管人,以理服人,层层严管,推进安全生产,赢得职工群众的信任。
今年,公司安全管理的要求比往年更严了,压力更大了,但管理越严越要下功夫,压力越大,越要严管理。安装队将继续抓好干部跟班、下井质量,对重点工程全程跟班监督指挥,在规程措施现场的落实上凸显出严字,让安全隐患在严管的高压态势下彻底偃旗息鼓!
六月安全生产月心得总结 篇21
预防是保障安全生产的前提和基础,在工作前开展风险分析和预防措施,是安全意识转变为安全行为,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和杜绝事故的发生。
“安全第一、生命至上”,每一次事故通报中都含着血的教训,这些人身伤亡事故都是因为工作负责人责任心不强,作业班人员作业不负责任,粗心大意,不按规章制度、作业流程作业,忽视安规及操作程序所造成的事故。假如他们按照规章制度,也需就不会有这样的事故发生,但是生活没有假如从来的机会,只有抓住每一个环节,做好每一项流程,才能控制和预防事故的发生。规程和制度本就是在前人血的教训中得到的总结,是用生命的代价窥探到安全底线,在这样的底线和教训中,还是有侥幸的心态伴随在工作中,安全意识不强,盲目最求工作效率,减少安全措施的执行,就导致了事故发生的必然。
我们身在电力生产企业,每一次电力事故的损失和影响是无法估量的,设备的安全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电力系统能否安全运行,事故的发生,轻者伤人伤设备,重者出现人身伤亡,往小了说对个人切身利益造成损失,往大了说是造成国家财产的损失,更是人民生活保证造成损失,牵一发而动全身。
在我们日常工作中,每一次设备巡视都是对安全隐患的排查和预防,随着现代技术的高速发展,设备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导致了工作中容易出现松懈和盲目的乐观。如果每次巡视都走马观花或者每天少巡视,都有可能造成隐患的滋生和扩大,那么在现场的工作人员无异于直接暴露在事故当中,随时可能被安全隐患所吞噬。如今电力设备,装置仪器精密,结构复杂,即使一个不起眼的指示灯不亮都可能是装置本身无法正常运行,而一个装置的失灵可能又会导致电力设备无法安全生产。所以不论是巡视还是维护工作,都不允许我们松懈,必须要细心,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保证巡视和维护工作保质保量的去完成。
安全生产上的主体是人,要预防事故的发生,就必须提高人的安全意识,每次工作前自觉开展风险分析和预控,牢记“四不伤害”,人人都参与到安全中来,对他人的习惯性违章及时提醒,当场纠正。对违章作业及时制止,即要保证自己安全也要保护他人安全。安全生产不是口号,是我们人身安全唯一保障,不能因为以前的安全就忽略了以后的危险。
预防工作是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工作未动,安全先行,只要安全日常管理工作提前策划分析到位,使安全工作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才能从根本上杜绝事故的发生,最终落脚点体现在避免任何事故发生上。
六月安全生产月心得总结 篇22
安全生产学习心得体会
在企业安全生产活动中,人们通常把管理者对员工提出安全规范要求称之为“要我安全”,而把员工的自觉安全行为称之为“我要安全”。两种提法,不仅仅表述了语言概念不同,且安全实现方式和管理效果也不一样。“要我安全”,是从客体出发,由外因发出安全生产约束控制信息,作用于安全生产行为的主题,最终到达生产安全;“我要安全”则是从主体出发,由内因产生安全生产的动机,主观能动地实现安全生产。从管理角度来说,“要我安全”和“我要安全”是辨证统一的关系,“要我安全”是外因,是动力;“我要安全”是内因,是根据。两者相互关联,相辅相成,从不同方应对实现安全生产起到推动或决定作用。
如何实现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转变呢?笔者工作在电力建设企业,立足于生产第一线,对于安全是永恒的主题,安全是生产的保障,有了安全才有效益,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首先、着眼人的安全心理进行安全教育
安全心理是人在生产劳动这一特定环境中的心理活动的反映,是劳动过程中伴随着生产工具、机械设备、工作环境、人际关系而产生的安全需要与安全意识。主要包括:劳动生产中的安全心理、职业安全心理、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安全群体心理、安全组织心理等。透过对安全生产工作中心理现象的总结,能够提高安全教育的质量,产生安全教育的心理效应,到达抓住人心、震撼人心、深入人心的效果。因此,安全教育应抓住以下三个重点:一是利用安全心理的优先效应,抓好对新员工进厂后的安全教育,以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给新员工打下安全生产烙印。二是利用安全心理的近因效应,以本单位的典型安全案例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用活生生的事实影响员工、激励员工。三是利用安全心理的暗示效应,运用含蓄的、间接的办法,对员工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行常规教育。不管采用哪种教育方法,只要密切联系实际,坚持从人的安全心理出发,牢牢抓住人的安全心理倾向,抓住不同时期人的安全心理状态,抓住不同类型人的安全心理活动,进行因时而异、因人而异的安全教育,就会使教育和心理构成共鸣,强化人的自我安全保护意识,使员工产生“我要安全”的强烈倾向。
其次、把握人的安全行为贯彻安全制度
安全行为是人们在劳动生产过程中保护自身和保护设备、机器等物质的一切动作。在我们电力建设行业逐步实现科学化管理、自动化操作、现代化生产的条件下,安全行为不仅仅是个体自我保护行为,而且是生产要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总体行为。要建立起总体的安全防范系统,离不开个人的自我安全保护,这就需要有一套能够把个人安全与总体安全密切联系起来的制度规范人的安全行为。这套制度要站在安全行为者的角度来编制和操作,由安全行为者从内因产生“我要安全”的行为。就我们公司整体来说,因为企业生产性质不同,存在着多工种联合、多工序交叉、多环节衔接作业的特点,所以就就应从各自的实际出发,紧紧把握员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行为,建立和健全个人自我安全保护制度。主要是:员工有权对违章的生产指挥不执行;有权对违章的生产工序不交接;有权对违章的生产设备不操作;有权不在违章的生产环境中作业。这就从行政法规上确立了员工劳动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使之自觉地遵守安全规章制度,自觉地进行安全保护。员工们说得好,事故不难防,重在守规章;最大祸根是失职,最大隐患是违章。只要我们真正把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当成生命之友,安全之伞,就能够站在安全生产的主题地位上,实现安全生
产。
第三、针对人的事项障碍展开安全活动
安全生产活动中的思想障碍是影响员工“要我安全”的重要问题,是各种不安全因素中的主要因素。在抓安全生产的过程中发现,一般状况下,员工都会为满足自己的安全需要而采取自我保护措施,遵守安全生产规程,但有的时候,有些人则可能因为存在某些思想障碍,不仅仅忘记了“我要安全”,而且做不到“要我安全”。这类思想障碍归纳起来,大体上有以下几种:对安全生产规程并没有真正理解,看不到违章操作的严重危害性;对安全生产规程感到麻烦,图省事、求简便而不去遵守;因抢时间、赶进度,而忽视、忘记安全生产规程;对自己的熟练技术过分自信,心存侥幸,麻痹大意;逞强好胜,表现为胆大妄为的冲动,明知故犯;因为身体疲倦,精神松懈,注意力分散而顾不上安全生产规程等。近几年来,某些单位主管生产的领导和个别员工明知是违章作业,但他们为了赶生产进度而在不安全环境下操作,违反操作规程,结果发生了严重的事故,给个人或家庭带来极大痛苦,也给企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必须要注意从消除员工思想障碍入手,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开展安全活动。例如:开展安全规章制度教育,让员工明确遵章的必要性、违章的危害性;开展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技术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