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4篇)

2024-09-05 02:56:57心得体会打印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4篇) 通过这段时间的生本教育学习,渐渐有了点自己的想法。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生本教育课堂,就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篇28

  通过研读xx教授的生本教育,我才对这个陌生的词语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所谓的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教育的宗旨不应是控制生命,而是要激扬生命,教要以学为皈依,让生命自己行动。所谓教学,应该是教师支持下的学生的自主学习。而我们现在的教学用个词来描述就是“师本教育”,而更让我感慨的是,我们现在的教育方式在几年之前就已经落伍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意识到了,在我们学校也开始迈出了课改的步伐。

  在我还没接触“生本教育”之前,我对“素质教育”这个词可不陌生,可是如果让我说出“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我还真说不准确,但是读了xx教授的“生本教育”之后,我认为,“生本教育”和“素质教育”是相通的,而我们现在进行的素质教育,无非就是增添了不少活跃的课外活动,也常常将以学生为主挂在嘴边。但究其实际,它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起了作用,仍值得怀疑。

  在现实中,我们经常可以看这样的情景: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鸦雀无声,临下课,教师小结,问学生:“这节课的内容大家听明白了吗”,假如有学生说“不明白”的'话,教师必定勃然大怒:“我都讲得那么详细了,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真是蠢得要命”,这就是传统教学课堂的一个缩影。而在生本教学课堂里,我们看到的将是另一番情景:学生之间你问我答,小组成员激烈讨论,小组之间激烈争论,整个课堂生机勃勃。现在我们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假如你是一个学生,你会选择怎样的课堂?

  我们所有的教育希冀和理想,都可以依托生命而实现。而生本教育就是教育和人的生命自然的和谐结合。它正在改变教育生态,它拒绝冗繁,通过教育的生态保护,让所有的人,享受为生命的神奇所氤氲着的美好的教育。它是一种崇高的理想,虽然举步维艰,但绝不是梦想。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篇29

  近期研读了郭思乐和他的生本教育,感受颇深,从心里到精神上真正体会到教育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创造。是以“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为核心的一种教育模式。

  在现实中,我们经常可以看这样的情景: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鸦雀无声,临下课,教师小结,问学生:“这节课的内容大家听明白了吗”,假如有学生说“不明白”的话,教师必定勃然大怒:“我都讲得那么详细了,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真是笨得要命”,这就是传统教学课堂的一个缩影。而在生本教学课堂里,我们看到的将是另一番情景:学生之间你问我答,小组成员激烈讨论,小组之间激烈争论,整个课堂生机勃勃。现在我们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假如你是一个学生,你会选择怎样的课堂?我想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

  我们经常会发现在教学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发现自己失败了学生不领情,,因为教育不可能像修剪树苗对学生进行外在的'改造,这就要求我们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开展教学活动!郭思乐教授提出了让学生进行前置性学习(由教师提供一个最根本的,最简单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的成果),班级交流学习(提出更深刻的问题),熟悉学习(巩固学习内容)四步教学模式。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教师引领着学生,既能让学生够得着,又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空间,教师的设计要把握知识的要点,又要把握整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更是激励者。郭教授指出,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才能走出师本,走向生本。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直至不教而教。先学要注意:低入(简单、根本、开放),多做,深思,高出。就语文教学来说,方向是阅读,整体感知,然后品读,并在课外进行了大量的阅读,培养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在作文教学中,开始是自由作文,先写后评,先评后改,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兴趣。

  粗浅的学习让我认识到教学最大的资源是孩子本身,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对我的学生应该多一些理解、宽容和耐心。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

  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应该说生本教育对新课程的核心理念阐述更清晰明确,具体可操作性的实践模式更为具体化。

  郭思乐教授认为:生本教育提出对课堂进行根本的改造,使之成为儿童自己的课堂。具体说来,教师所要做的事情就是:积极地旁观;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教师的角色时而是活动的促进者、平等的合作者、谦虚的倾听者、真诚的赏识者、得体的协调者、资源的开发者、得法的组织者,时而又是“顾问”与“同伴”,“顾问”角色其行为特征是“指点”;“同伴”角色,旨在参与合作,教师以同伴身份参与学生的活动。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篇30

  今天上午在滦平一小听了三位老师的汇报课,下午在职教中心进行了评课和生本教育培训,我认为对我这种非科班出身、半路出家的人来说特别的有用。希望这样的活动以后能越来越多,帮助像我一样的年轻教师提高水平,争取早日成为名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现把我的收获汇报如下:

  一、对生本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以前看到生本教育感到陌生,查阅了资料也都是理论,懂得的一知半解。今天真正懂得了生本教育的三部曲:前置性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小组展示。最重要的是今天的.讲解是结合课堂实际进行的,深入浅出,让我理解的更到位。

  二、一直以为升本课堂老师会更轻松,现在发现生本课堂对于老师来说不是更轻松,而是肩上的压力越来越大。生本课堂上,学生自由发言,想法千奇百怪,很多时候超乎我们的想象,在课下备课时我们不可能备到,这对教师的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要求越来越高,对教师的课堂调控水平、应变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的教师应该是知识博大精深,能力超群的。

  三、生本课堂上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不可以忽视。教师在课堂上不仅仅是倾听者,还是引导者、调控者。如果课堂上教师不注意引导,让课堂跑偏,那么是十分可怕的。

  四、生本教育的三部曲环环相扣,每一步都有学问。前置性作业的布置要基础、简单、开放、把握重点。每一节课该如何去布置,需要教师深思熟虑。小组合作交流中教师该怎么去做,怎么去发现也是有学问的。小组合作展示中如何引导学生,引导到那个程度合适也是有学问的。具体这些都要从实践中去探索,思考。

  生本教育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就我所教班级的目前情况来看,开展生本教育还有一定的难度。试过几次,参与的学生寥寥无几,没有成功。有自己的原因,也有学生的原因,很多学生不具有良好的作业完成习惯,更别提前置性作业了,加之家里的各方面条件也有限。但是我不会气馁,还会继续努力,一步步往前走,争取早日实现升本教育。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篇31

  什么是“生本教育”?怎样才能施行“生本教育”?带着这样的疑问,我静下心来,非常认真地读了郭思乐教授的相关文章看来一些公开课的视频,感受很多收获也很多。有些念头在脑海中忽闪而过,似欲飞出却未能成型,处于似懂未懂的境界。

  当我进入郭思乐的“生本教育”世界中时,我原先的好多疑虑都在这儿找到了答案,也清楚了“生本教育”中什么才是教学的重点,什么才是学生最需要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自主的学习。教师转变角色,由演员变为导演。教师的核心任务不是自己教,而是组织学生学,服务于学生的“学”。“生本教育”中的“先学后教、不教而教”的模式不就是新课程理念的具体体现吗? 那为什么我们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把老师从沉重的教学负担中解脱出来,还给学生充满快乐和激情的课堂呢?我认为我们与新课程理念不相适应的评价制度、考试的指挥棒还在深深的影响着老师的思想,制约着我们的教学实践。老师不敢放手,不相信学生的能力。担心如果老师不面面俱到地把每一个知识点都灌输给学生,考试结果就不理想。我特别欣赏文章中案例所涉及的小学取消任何形式的统考及期中、期末、月考等,取而代之的是“研评课”。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