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工作六大行动汇报(精选35篇)

2024-09-13 00:27:18心得体会打印
乡村振兴工作六大行动汇报(精选35篇) 今日竹山网消息近日,竹坪乡在全乡开展“六大行动”集中走访活动。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力“引擎”。开展入户暖心行动。乡村两级干部深入农户家中,通过拉家常、聊天谈心等方式,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地交流,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中的情况,听....

  一是实施“提质增效”行动,筑牢乡村振兴“桥头堡”。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有序推进黄寨镇黄土等6个农村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修订完善村党组织书记及其他村干部职责清单和绩效考核办法,大幅度提高村干部薪酬标准。概算投资1000多万元,新建及改造升级柏树镇三星等村级党群服务中心21个,已开工18个,建成主体13个,打造了推进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是实施“创新赋能”行动,建强乡村振兴“主力军”。认真落实换届后乡村班子建设“八项措施”,调整村干部8名,考选聘专业化管理的村党组织书记和村文书6名,推荐命名全市乡村振兴“百名好支书”6名,培育乡村振兴带头人81名,调整轮换第一书记(队长)和工作队员4名,建立了一支政治过硬、活力充沛、能打敢拼的乡村振兴骨干队伍。

  三是实施“能力提升”行动,提振乡村振兴“精气神”。举办驻村帮扶工作队、优质苹果产业链等主体培训班13期1500人(次),选派20名乡村干部省、市培训,各级党员干部谋划工作、推动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聚力破解农村党员发展难问题,定向投放指标、拓宽选人视野,新发展农村党员32名。

  四是实施“定题破题”行动,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聚焦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积极组建红色领航产业链党建联盟,设立产业链党委8个,成立服务队3个,建立“六项”制度,推行“六联”模式,实现党建工作与产业链发展互促共融。深入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探索形成了柏树镇党洼村“五平共治”等一批先进典型。

  五是实施“改薄倍增”行动,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争取省级扶持资金450万元,在黄花乡水磨等9村建办手套加工、手工挂面等实体项目7个。全面推行每月分乡镇分村排名通报、每季度督查调度、季度排名靠后乡镇党委书记县委分管领导约谈、连续2次排名全县倒数第一的村党支部书记撤换四条硬措施,有力促进集体经济提质增效,第一季度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152.8万元,同比增长230.5%。

  六是实施“创新提升”行动,培树乡村振兴“新标杆”。深入开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五个十”典型创建,培育了锦屏镇赵湾“党建+乡村旅游”示范村、木林乡金龙“党建+红色驿站”等23个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典型,以点带面引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整体提升。

乡村振兴工作六大行动汇报 篇5

  今年以来,肃州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实施现代农业提质、美丽乡村建设、精神文化创建、乡村善治推进、民生福祉增进、改革创新赋能“六大行动”,全面提升了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逐步形成了兴旺、秀美、文明、和谐、幸福、活力的“精致乡村”。

  一是产业带动,兴旺乡村逐步凸显。深入推进中以(酒泉)绿色生态产业园、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设,构建形成了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三大体系”,园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产业园核心区内,已入驻荃银高科、奥翔种业育种企业11家;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县推进示范试点正在按部就班的实施中,20万亩高效节水项目已陆续开工建设,逐步形成了“小地变大地、分散变集中、零碎变连片”的“一户一田”经营格局;同时,肃州区以蔬菜、制种、草畜等重点产业为主导,着力优结构、提质量、增效益,落实蔬菜春播16.6万亩,百亩拱棚小区13个,各类农作物制种32.8万亩;新建养殖场11个,新增规模养殖户200户,带动全区畜禽饲养总量达641万头只,出栏达284万头只;并积极加强品牌建设,新认证肃州地理标志商标产品4个,申报“甘味”知名企业商标品牌6家6个产品,新创建“甘味”品牌2个,酒泉市十大名牌农产品2个,累计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88个。

  二是生态优先,秀美乡村逐步显现。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强化了环境保护,划清了生态红线,今年,新增造林面积3006亩,并积极开展尾菜处理技术指导,建立玉米秸秆还田示范区3个,落实小麦种植复种绿肥百亩示范区1个,通过农业面源污染的持续治理,目前,全区畜禽污染综合利用率达85%、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80%以上。同时,积极探索乡村建设新模式,强化规划引领,示范先行,先后多次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确定土坯房示范点建设规划,目前,确定的28个示范点均已开工建设,涉及农户达20xx户,并计划在未来5年内完成全区1.5万户土坯房改造工程。乡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新建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建设项目200公里,生命安全防护工程50公里,危桥改造2座,目前,项目均已开工。随着肃州区乡村人居环境的全面改善,“三大革命”“六项行动”稳步实施,肃州美丽乡村的新面貌即将绽放。

  三是文化繁荣,文明乡村逐步形成。立足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深入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丰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保障群众文化权益,构建起了乡村精神文明的支柱。大力弘扬“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铁人”精神等中国精神,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积极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等评选表彰活动,以讲故事、亮家风、晒家训等活动形式,全面开展各类先进典型培树。同时,积极开展文化传承及宣传活动,先后走进中小学及乡镇村组开展流动博物馆“五进”宣传活动,各类文化宣传达16场次,围绕乡风文明、移风易俗等主题编排文艺节目下村巡演,倡导抵制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活动,坚决遏制大操大办、天价彩礼、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引导树立健康文明的婚丧新风尚。

  四是共治共建,和谐乡村逐步呈现。始终坚持把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作为推动乡村振兴全局的基础工程,以党支部建设标准化为抓手,全力抓实“四抓两整治”任务落实,实行村党组织书记、主任“一肩挑”,选配优秀人才进入村班子,确定了120名科级干部开展“百名干部包村”、选聘200名农业科技人员开展“百名科技特派员进村”、选取100家驻地企业开展“百家企业联村”“三百”活动,统筹从区直部门单位择优选派50名第一书记进驻乡村振兴重点村、示范村和软弱涣散村,进一步提高了乡村振兴队伍素质。同时,深入开展了村民委员会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建立健全村民民主议事制度和“四议两公开”民主议事程序,并以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肃州之治”为目标,形成了“四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一厅五室”创建、“565”社会稳定风险处置机制、矛盾“五级联调法”稳步实施。区、乡镇、村三级便民服务实现互联互通,实现农村群众“一处跑、跑一处”,为农户就近就便服务搭建了良好平台。

  五是增进福祉,幸福乡村逐步体现。大力实施民生福祉增进行动,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生保障网更加严密,人民生活更有品质。全面落实了耕地地力保护、粮食最低价保护及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发放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资金,惠及15个乡镇122个村54070户,积极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监管、调度工作,至目前,全区玉米、蔬菜等21个品种共承保117.2万亩/头/只/株,受益农户达996户,把发展劳务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持续开展农民培训,现已输转劳动力6.23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5亿。全力打造“农村30分钟就诊圈”,将全区143个村卫生室全部纳入乡镇卫生院“六统一”管理。全面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各项服务,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乡村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项目建设,坚持“培育典型,示范带动,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思路,现已建成国家级示范社2家、省级示范社34家、市级示范社144家、区级示范社243家,58家合作社注册了商标,20多家合作社获得了无公害产地、无公害产品或绿色食品认证,实现订单化生产面积46万亩,农产品定单销售量达到38万吨,占全区农产品销售总量的37%,农户增收渠道大幅拓宽,人民幸福指数持续攀升。

  六是改革创新,活力乡村逐步展现。结合各村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现状,积极探索“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联合社+合作社+电商+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等4类经营合作模式,累计实现土地流转入股2.49万亩,集体资产折价入股1347万元,财政投入资金入股4237万元、经营主体资金入股7632万元,农户资金入股301万元,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增加农民多元化收入。进一步健全财政投入、金融支持、农民多方参与的投融资机制,积极引导农户采取土地经营权入股、托管等方式,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新增土地流转面积3.34万亩,涉及农户2735户,签订合同2735份;新建100亩以上规模流转点55个,其中新增500亩规模流转点22个,千亩规模流转点20个,流转面积2.74万亩。持续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积极推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与村委会会计核算分账管理,启动了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改革,进一步盘活了经营性和公益性集体建设用地,强力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