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示范带创建汇报(精选3篇)

2024-09-03 20:54:34心得体会打印
乡村振兴示范带创建汇报(精选3篇) 20xx年,x镇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县农业农村局的帮助下,锐意进取、唯实唯先,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工作总体要求有序有力推进,镇级获评国家级卫生乡镇、省级康养小镇、省级森林城....

  六是资金项目管理不到位。扶贫资产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部分乡镇重视程度不够,村里未规范建立台账。

  七是乡村建设不到位。部分村存在改厕建后管护不到位,有的村组不通水泥路,一下雨泥烂路滑。部分农户家中杂物乱放,人居环境较差,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作为乡村振兴部门来说,当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仍然是首位的工作,是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我们将严格落实上级部署要求,用足用好脱贫攻坚以来形成的好机制、好措施,高质量推动衔接期内各项工作。

  一是进一步抓好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进一步加强网格化动态监测,结合“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动态清零工作,对符合条件的农户及时履行程序纳入监测对象并分层分类做好常态化帮扶。对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保持常态化联系帮扶,继续填写帮扶手册,确保在10底前所有帮扶措施全部落实到位。

  二是进一步抓好“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成果巩固。加强对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的排查力度,全面摸清底数,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做到动态清零,坚决守住“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底线,持续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三是进一步抓好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县乡村振兴局会同民政、卫健、医保、人社、教体、信访委等部门加强协作配合,实行信息月报送制度,做好低收入人口信息比对,对发现的困难人群,要及时实行线上实时比对监测、线下定期实地摸排,共享突发性大额医疗支出、自然灾害、收入骤减、支出骤增等信息,分层分类实施帮扶措施,实现对农户易返贫致贫风险点的早发现、早研判、早帮扶、早清零。

  四是进一步抓好产业发展。科学合理谋划产业布局,因地制宜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依托等特色主导产品,大力发展生态、绿色、有机高品质农产品,打造一批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农业品牌。持续做实乡村特色产业,深化消费帮扶,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不断丰富乡村经济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村集体经济和农民稳定增收,让农民富起来。

  五是进一步抓好稳岗就业。认真落实稳岗就业各项政策措施,确保“两个不低于”目标任务顺利完成。摸清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相关信息,确保系统录入数据与相关人员务工就业实际保持一致。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和规范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不断提高就业技能,确保“按需设岗、以岗定员、岗需互选、人岗匹配”。

  六是进一步抓好扶贫资产管理。全面摸清扶贫资金项目底数,严格执行扶贫资产“运行、维护、处置”管理制度,落实管护主体,明确管护责任,定期对扶贫资产运行情况进行核查,做到账实相符。建立经营性扶贫资产经营主体风险预警机制,定期核查经营状况,消除经营性扶贫资产风险漏洞,严防资产流失和侵占,确保长期发挥效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七是进一步抓好金融帮扶。加大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的宣传解读和贯彻落实,继续推广“一自三合”信贷模式,对有资金需求的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监测对象开展小额信贷新增、续贷、展期工作,确保应贷尽贷。

  八是进一步抓好社会帮扶。全力做好驻村工作队日常管理工作,确保驻村工作队履行好职责。深化县域结对帮扶,与xx县共同谋划中长期帮扶规划,开展多层次、多类别干部挂职和人才交流。

  九是认真做好迎接后评估工作。今年11月—12月之间国家和省将开展脱贫攻坚后评估工作,是把前几年的第三方评估和交际考核结合起来,在总体要求、结果运用等方面与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的差别不大,是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硬性考核。我们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像对待脱贫攻坚考核一样来对待此次后评估工作,紧紧围绕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成果巩固4个方面10项指标(即“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落实“四个不摘”、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就业稳岗、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产业发展、收入支出变化、巩固脱贫成果认可度)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确保今年底后评估工作不出问题。

乡村振兴示范带创建汇报 篇3

  一、基本情况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全省少数民族人口21.93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0.49%。5个少数民族人口过万,13个少数民族人口超过千人。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有三点新变化:一是首次56个民族成份齐全;二是少数民族人口总量增长较快,占全省总人口的比重从0.35%提升到0.49%;三是外省籍来赣流动少数民族人口增多,世居的少数民族人口有所下降,畲族人口从9.1万人下降到7.4万人,流动少数民族人口从3万多人增长到超过6万。这是新时代各民族大流动大融居趋势增强、交往交流交融速度加快、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更多的结果。

  全省共有8个民族乡、82个民族行政村、398个民族村民小组。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尤其是民族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通乡通村公路建设和深山区移民搬迁成效显著,走在全国前列;34个贫困村全部退出,民族地区3690户14760人如期脱贫,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与全省同步,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新征程。

  20xx年以来,我省民族地区按照全国和全省部署,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

  一是脱贫成果持续巩固。建立了防返贫监测平台,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做到及时发现、及早帮扶。20xx年5月,我省民族乡村摸排监测对象203户415人,全部落实了帮扶措施,有效消除了返贫致贫风险,守牢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持续巩固了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成果。

  二是乡村振兴有序推进。出台了一系列衔接政策,民族地区脱贫工作机制、政策措施等平稳有序向乡村振兴过渡。16个民族村列为“十四五”省定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占比为19.51%,有65个民族村派驻了工作队。20xx年,民族地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0万元的村开始出现,50万元以上的村不断增多;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84%,达到18698元,首次超过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结束了民族乡村有统计数据40年来与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较大的历史。

  三是创新举措效果明显。各地不断探索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创新举措,如吉安市形成市县乡三级党委书记、副书记联系民族乡村,深入做好民族工作;抚州市做好“两山”转化文章,支持民族乡村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生态资源+民族文化资源的旅游经济,发展特色鲜明;上饶市大力实施“培根铸魂、共富发展、民族同心、现代化治理”四大行动,工作亮点初显;赣州市财政安排预算资金210万元投入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工作,推进效果明显。

  在财政部等6部门组织开展的20xx年度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绩效评价考核中,包括少数民族发展任务在内,我省取得了六项全“A”的最好等次。这些成绩的取得,在于省委、省政府不断加强对我省民族工作的领导,在于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方略在我省民族地区得到全面贯彻。

  二、主要工作

  以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促进民族地区与全省共同发展、融入发展,形成了民族团结巩固、民族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繁荣的良好态势。

  (一)高位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推动民族地区与全省共同发展、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一是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20xx年8月和20xx年3月、4月,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我省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工作。20xx年2月,召开省委民族工作会议暨全省宗教工作会议,要求全省各级党委政府扛起新时代民族工作责任,全力支持民族地区融入全省、融入当地、融入区域发展,走共同繁荣发展之路。二是出台政策措施全力推进。今年4月,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印发文件,提出着力抓好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与全省乡村振兴的全方位对接和全过程融合。三是编制规划方案抓好落实。20xx年11月,省民族工作领导小组印发《江西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规划(20xx-20xx年)》,启动新一轮省直有关部门对口支援民族乡村工作,提出了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同时,各设区的市和有关县(市、区)行动迅速,全面贯彻中央、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相继召开工作会议部署民族工作,出台贯彻中央和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政策措施,并推动落实落地。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