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推进汇报材料(通用3篇)
三、着眼乡风文明,繁荣发展先进文化。
x乡历史文化深厚,村风民风淳朴。我们将充分发挥这一优势,着眼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新的文化元素。一是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充分利用党建微信群、农家书屋、远程教育等平台,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扶持培养一批产业带头人、文化乡贤等乡土人才,推进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弘扬向善向上社会正能量。二是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依托独特的文化底蕴和资源禀赋,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加快民俗村建设进度,传承发展等民间传统文化,同步配套文化广场、乡村舞台等设施,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三是持续促进乡风民风转变。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深化“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等创评活动,抑制天价彩礼、薄养厚葬等陈规陋习,培树家庭和美、邻里和睦、村社和谐的农村社会新风尚,推动移风易俗,促进乡风民风持续好转。
四、着眼治理有效,切实加强社会治理。
我们将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结合乡情实际,坚持自治、法制、德治并举,努力促使农村社会崇尚新风、充满活力、和谐有序。一是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积极推行产业发展“四链”模式,加强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选优配强乡村班子,着力培育一支扎根基层、创新创业、致富带富的农村带头人队伍,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二是切实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广泛学习宣传农村法律法规,规范落实“三务”公开等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制度,对农村低保、扶贫资金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关系镇村发展的重大事项,必须依法依规办理。三是切实加强平安乡镇建设。建立健全镇村管理、服务、协调功能,严厉打击村霸,重拳出击黄赌毒和邪教组织,主动化解农村社会矛盾,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群众自治良性互动。
五、着眼生活富裕,全力推进脱贫攻坚。
我们将把全力推进脱贫攻坚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抢抓政策机遇,精心谋划扶贫项目,持续培育增收产业,大力推进脱贫攻坚。一是全面落实国家扶贫政策。重点聚焦“六个精准”,落实“七个一批”,乡村干部既要当政策的宣传员、讲解员,又要当脱贫的指挥员、战斗员,全面落实扶贫政策,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二是全力落实到户帮扶措施。按照“一户一策”要求,研究制定和完善有针对性的帮扶计划,做到全覆盖、无遗漏。坚持把攻坚的重点群体放在老年人、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特定贫困人口上,实现群众需求与政策帮扶的无缝对接。三是努力实现全镇脱贫目标。对标脱贫指标,紧盯短板弱项,大力弘扬埋头苦干精神,以敢死拼命、只争朝夕的精神,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以时不我待,迎难而上的“挑山工”姿态,全力抓好各项任务落实,切实提高扶贫成效。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这次研讨会和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努力补齐我镇农业农村短板,力争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展示新作为,开创新局面,为加快建设贡献新力量。
乡村振兴推进汇报材料 篇3
今年以来,近年来,在市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中央、省市一号文件精神,不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促进了全区农业稳步发展、农村社会稳定和农民持续增收。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抓统筹协调,机构改革成效初显。机构改革有序融合。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机构改革工作部署,以机构改革推进农业农村发展,实现机构改革和农业农村建设“两不误、两促进”,全面完成了人员转隶工作,机构改革单位的人员全部集中办公,按照区委政府安排部署和时间节点扎实有序推进改革工作;重新调整了局领导班子分工,组建机关三个党支部,所有人员编入三个党支部,由局党委委员任支部书记,以党支部建设促进人员分工合理、工作有序融合,实现机构改革工作不脱节、不断档。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坚持党管三农工作总抓手,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为组长的农村农作领导小组,召开了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会上审议通过了《中共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等议事规则系列文件,明确了议事范围、主要任务、议事程序等,并研究部署了下一阶段全区“三农”工作重点,农业农村工作力量进一步加强,有力推进了“三农”工作顺利开展。督查考核常态长效。充分发挥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推进三农各项重点工作任务贯彻落实。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情况纳入了区委区政府的重点工作督查内容,及时出台了《区落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绩效考核工作责任的通知》,效考核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到各相关责任部门单位,按月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工作进展情况。召开专题推进会,及时调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年度重点工作,督促乡镇(街道)做好辖区内农村人居环境卫生,建立了年度工作报告制度,向上级党委和政府报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展情况。
(二)抓结构调整,现代农业质量提档升级。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提升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认真落实全省农业结构调整九大产业发展工程,加快六大富民产业发展布局,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了一批优质大米产区、标准化果蔬种植区和稻虾特色种养区,共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7万余亩,发展“六大”富民产业5.4万亩。深入推进“一区八园”一体化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园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实施产业强镇项目,园区企业和周边村庄融合发展。今年新增富田、天玉2个农业园成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省级农业示范园数量居全省前列。以全域旅游新景区建设为引领,快速发展休闲农业新业态,在富水河风光带和青东公路沿线建立了系列休闲农业产业新业态,新增省4A级乡村旅游点1个、3A级乡村旅游点2个,省级以上休闲农业品牌达15个以上,休闲农业品牌居全省前列。今年,品醇美二日游成功入选全国20xx年乡村休闲旅游行精品景点线路,区渼陂古村获评为全国休闲美丽乡村,江右新客栈成功创建为全省十佳休闲农庄。主动融入井冈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和可追溯体系,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数量4个,成为省级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县。
(三)抓综合治理,乡村环境更加宜居。抓住重点,全力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引进第三方公司实施垃圾清扫和清运,实现了第三方治理全覆盖,建立了一支1023人组成的农村保洁员队伍。在圩镇开展了“八乱”专项整治,集中对农村乱停乱放、乱堆乱摆、乱搭乱建、乱埋乱葬等现象进行整治,新建农村公厕57座,农户使用卫生厕的比例达80%以上。集中攻坚,实施了改善人居环境打造全域旅游助推乡村振兴项目,重点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垃圾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美丽乡村精品示范片区打造等内容,完成新圩等四个乡镇圩镇污水处理主管网铺设和93个村庄污水处理主管网铺设,新建农村公厕57座,完成京九铁路、105国道、青东公路沿线房屋立面改造近100万平方米,基本建成天玉镇郭家新村、新圩镇璋塘村等美丽乡村精品示范点。强化保障,加大了财政投入。今年区财政按照农村人口55元/人的标准,足额安排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经费775.5万元。大力实施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程,按照“四年任务三年完成”要求,提前一年实现了美丽乡村建设布点全覆盖。殡葬改革进展顺利,“三沿六区”散埋乱葬基本整治到位,文明丧葬风气基本形成。扎实推进美丽宜居示范乡镇、示范村和示范庭院创建,今年,东固畲族乡敖上村、新圩镇璋塘村、文陂镇渼陂村三个村庄成功入选全国“千村万寨展新颜”示范村点。
(四)抓深化改革,乡村活力不断释放。农村改革持续深化。积极探索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着重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治理和社会领域等方面改革,一批重点改革项目落地实施。全面完成了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摸清了农村集体家底,理顺了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关系,夯实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基础,正在逐步推进建行在全省首次开展的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加大金融领域支农力度,截至目前审核发放惠农信贷通4000余万元,惠及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共260户。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全区所有行政村20__年度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五万元以上。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深入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区域农产品运营中心和益农信息社57家,评为20xx年度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进县。推动乡村农田、公路、供水、供电、网络等基础设施加快提档升级,实现农村4G网络全覆盖,宽带网络行政村通达率100%。乡风文明实践服务。以全省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载体,组建了10支专业服务队,积极开展了先进文化育文明、村民自治促文明、美丽建设绘文明等专题实践活动,构建了“区实践中心、镇实践所、村实践站”的三级组织体系,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加强了乡镇干部队伍、村“两委”班子队伍、乡村医生队伍、种养能手、“土专家”等乡土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今年以来,累计办班15班次,新增培育新型职业农民5000余人次,发展农民合作社287家,家庭农场192家,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有力人才要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