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优秀(精选30篇)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优秀 篇11
三年来,我们穷尽智慧,历经艰辛,用创造性劳动换来了喜人的果实。
一、达成共识
在农村中小学开展心育难度较大。开始教师迷惑不解,有的甚至公开反对,阻力较大,困难重重。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心育,怎样进行心育。为了赶走拦路虎,我们组织教师学习《湖南教育》、《人民教育》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书》上的有关文章,并认真开展讨论。通过学习,大家明确了心育在当今基础教育中的重大价值,建立了心育观,形成了必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远见卓识。
二、构建组织
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校长申运华任组长,心育辅导员申丽任副组长,班主任为成员。
三、强化措施
为了使心育工作落到实处,学校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
1、明确分工。组长负责全校心育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控。心育辅导员对班主任进行业务指导,并对全校重症学生进行教育。班主任对自己班开展心育活动。
2、保证时间。教导室把心育课排进课表,每周一节,使心理健康教育有序进行。
3、适时督查。学校每期对心育工作督查两次,发现工作不到位的现象,及时督促。
4、榜样示范。在心育活动中,谭青梅、申丽、王佳英等教师教法得当,效果明显。学校召开座谈会,让他们介绍心育经验,大家深受启发,受益匪浅。
5、落实待遇。每期心育活动,学校按任务轻重计算教师的工作量,使教师觉得心育不是额外负担。当个别教师心育工作特别出色时,学校给予适当奖励。
四、心育内容
在心育活动中,我们学校主要选择以下内容开展活动。
1、学生如何与教师交往
(1)学生应该懂得:①教师既不是完美的,也不是万能的。②师生关系的沟通是双向的。
(2)教师应该明白:①提高自己的威信。②明确自己的责任。③教师要主动与学生交往。④关心学生,尊重学生。⑤教师要为人师表。⑥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和高超的课堂艺术。⑦教师要信任学生。⑧注重品德修养,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2、个性测验法
(1)投射法个性测验;
(2)问卷法个性测验;
3、优生优良性格的培养
(1)加强自我意识,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
(2)增强心理耐受力,不断提高性格的意志品质。
(3)培养乐观向上的积极情感。
(4)积极参加各项有益活动,努力形成优良性格特点。
4、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
5、心理健康的保护策略
(1)反向作用;(2)压抑作用;(3)文饰作用;(4)投射作用;(5)合理化作用;(6)转移作用;(7)补偿作用;(8)升华作用;(9)正视作用;
五、心育方法
为了使心育达到预期目标,我们采取了以下方法。
1、班级集体授课;2、具有相同心理特征的学生同时教育;3、单个谈话,对症下药;4、观察记录,信息反馈。
六、心育收获
三年心育,春种秋收,倾注心血,喜摘成果。
1、教师在头脑中建立了心育理念,为后续心育工作打下了思想基础。
2、班主任积累了一定的心育经验,与学生一起成长。
3、学生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洗涤,灵魂得以净化。
展望未来,心理健康教育任重而道远。我们将开拓进取,在心育园地夺取更大丰收。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优秀 篇12
20xx年9月22、23日两天,在淮北实验中学举行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方法创新”培训班。作为班主任的我和来自全省各地的300多名班主任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有幸参加了此次培训学习。专家们的报告,内容精彩生动,个案典型且具有普遍性,时常迎来阵阵掌声。可掌声之余,更多引发的是大家对自身常规教育与管理的感慨和共鸣。
一、以人为本,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郑日昌教授以“以人为本,塑造学生良好行为——人本主义疗法与积极心理辅导应用”的主题报告,结合了自己多年心理健康咨询所积累的丰富经验,通过典型案例分别从“教育有效的必要条件——真诚、通情、尊重”“表扬为主——塑造学生良好行为”“好学生是夸出来的”三个方面作了详细的阐述。他认为,滥用惩罚是导致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诱因,也是教师职业枯竭的表现。例如“两个看书睡觉的学生”,一个是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另一个是成绩差、喜欢调皮捣蛋的学生,两人看书时都同时睡着了。试问,我们班主任老师如何处理这一状况?莫让偏见蒙住眼睛。可现实中,我们很多班主任老师却都戴着一副“有色眼镜”,但你可知,你的一个小小举动或一句很平淡的话语却会影响或制约着孩子的一生。
二、净化心灵,提升教师幸福指数。
职业倦怠,在每一行从业人员身上都会或多或少有所体现。随着社会巨变、市场竞争、生活水平等诸多因素影响,教师偶尔会出现“这山望那山高”的现象,心理产生犹豫和波动,但又担心“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或“前怕狼后怕虎”的选择冲突,从而导致了教师心理的倦怠。我个人认为,既然选择了教师,就应该在教育岗位上“好好过日子”。“克服职业倦怠,提高幸福指数——教师压力与情绪管理”郑教授从教师的角度出发,以启发教师重新审视教育以及教师这一职业为出发点。认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宣泄、转移、幽默、放松、脱敏、满灌、暗示、升华、代偿、希望、自我安慰、助人等12种方法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在思想冲突或思想悲观状况下,我们教师更应该理智,力求做到“三思”:一思是否有理,二思发怒后果,三思替代办法。“万事万物,皆有阴阳。”我们只有首先接纳自己,才能更好的善待别人。
三、调整心态,踏踏实实做人师。
人的成长是不可预测的,而教育的目的是让人优秀、让人幸福,为受教育者指明一个方向。因此,我们教师应该用文化来“化”人,使人文化,不要用条条框框来约束人。一个不能教育、管理、发展自我的人,即是一个不能教育、管理、发展别人的人。一线的全国十佳班主任、特级教师郑立平老师以“七个问题、五点感悟”诠释了自己对于教育的看法。郑老师认为教育有两个任务,即帮助学生找到适合他自己的成长道路以及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扬、发挥人的真、善、美。报告中,他以七个问题即“你如何理解教育?”、“你如何认识工作?”、“你怎么看待学生?”、“你如何对待选择?”、“你如何证明自己?”、“你怎样理解人生?”、“你如何拥抱未来?”,引发所有教师的深思。尔后,结合案例谈及自己对于教育的看法,传达了自己在工作实践中有效的经验和方法。他认为,导致班主任工作“五无”(即无情、无趣、无闲、无序、无效)的重要原因是被动等待、反应过度、主次不分、无视规律、急功近利。他以自己的人生实际感悟,引导了班主任老师去重新认识教育、理解教育、热爱教育,帮助老师们树立了教师的职业自豪感和归属感,体现了教师职业的神圣和伟大。
四、放手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课程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倡“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等教育理念,目的是让学生在所有教育活动中体会和掌握知识的获取过程,从而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国家关工委特聘专家、湖南省优秀班主任郑学志老师关于“自主教育管理的机制建设”的报告围绕了“七个机制”和“八自教育”两方面展开。其中,“七个机制”包括:全员参与机制——全员参与才能确保管理无死角;竞争机制——让学生身不由己地为你奔忙;奖励机制——恰当的奖励让学生喜不自禁;协调机制——良好的协调机制是班级自主的润滑剂;干部机制——把每一个人都变成独当一面的领导;监督检查机制——建立一个阳光、透明、高效的监督机制;自纠机制——让班主任彻底放手的关键武器。“八自教育”包括生活自理、行为自律、责任自知(基础)、学习自主、道德自省、精神自强、意志自制、人格自立——终极目标。郑老师提出,班主任带班有四种境界——权利管理境界、情感管理境界、制度管理境界、文化管理境界,认为这四种管理的境界逐次提升并以四种境界结合为最佳。
两天来,三位专家的精彩报告,分别以育人、塑人为宗旨,通过一个个经典的案例,向所有参训的老师诠释了师生心理辅导及班主任工作的创新方法,让与会老师们深受启发,感慨颇多。作为一名普通教师的我,通过此次培训,更感班主任工作艰巨。班级管理无小事——让我从点滴做起,从常规做起,不断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切实提升班级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