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工作汇报范文(精选23篇)
学前教育工作汇报范文 篇1
1.把握创建机遇,增强学前教育发展后劲。近年来,我市通过各类创建,努力扩大学前教育优质资源。一是积极争创江苏省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示范区。20xx年,我市启动省示范区创建工作,20xx年12月份,我市顺利接受省示范区现场评估验收。二是认真开展省、盐城市优质园创建工作。我市以创建促发展、以发展促提高,每年力争创建2-3所省优质园。目前,全市已创建省优质园24所、盐城市优质园10所,除新丰镇、草庙镇以外,每个镇都有一所以上公办省优质园,成型园中省优质园占比为盐城市最高。今年上半年,我市有5所幼儿园申报江苏省优质幼儿园,省、市优质园的创建促进了我市学前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
2.实行以奖代补,着力做强镇中心幼儿园。为了激励各镇进一步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市政府积极落实以奖代补政策,凡新建公办幼儿园,每所奖励100万元,确保每个镇都建有1所以上省优质园标准的公办中心园。目前,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幼儿园、城东新区幼儿园、刘庄镇中心幼儿园这3所公办园正在建设之中。新丰镇中心幼儿园、白驹镇中心幼儿园、草堰镇中心幼儿园、草庙镇中心幼儿园这4所公办园正在建设筹备中。
3.实施精致管理,逐步规范办园行为。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发展指南》、《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及《江苏省学前教育条例》精神,通过年度“学前教育宣传月”系列活动、幼儿园防止“小学化”现象、“乱收费、乱办班”专项督查和“大丰市管理规范示范园”创建等活动,切实规范全市幼儿园办园行为。
4.增加教师编制,积极优化学前师资队伍。我市落实省有关要求,加大公办园教师进编力度,逐年提高公办园事业编制教师比例。20xx年面向全省公开考录了44名幼儿教师,20xx年拟招录51名幼儿教师,分配教师倾向于乡镇公办园,进一步提高乡镇公办幼儿园在编教师比例。目前,正在和有关部门积极落实乡镇公办园独立法人资格。
5.落实全员培训,全面提升师资队伍素质。我市建立并完善了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和定期培训制度。从20xx起,幼儿教师全员纳入市级暑期培训。近年来,高一层次学历达标率不断提升。通过园本培训、基地学习、教学评比、课题研究、名师带教、观摩培训等各类培训方式,有效提高了广大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保教能力。
6.突出内涵建设,促进办园特色优势彰显。我市修订并印发了《大丰市特色幼儿园创建工作意见》,制定了“大丰市特色幼儿园”评比细则,定期指导开展特色文化建设。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特色创建理念,各幼儿园逐步建立了自己的特色课题。其中市幼儿园地方文化教育活动、市明达幼儿园艺术教育、万盈镇第二幼儿园剪纸特色课程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并多次在市级活动中展示,有效提升了我市学前教育的办学品位。
学前教育工作汇报范文 篇2
1.审议通过有关政策性文件。为适应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坚持教育优先、打造教育强县”决策部署,教育主管部门在前段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草拟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教育优先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道县普高职高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民办教育发展的有关规定》等,提请会议研究通过,以尽早行文实施。
2.加大城区学位建设力度。在当前城镇化步伐进一步加快的大背景下,城区学位将长期严重紧缺,加快以县城为重点的学校建设势在必行。为此,我们建议:①加快城区现有8所规模化、标准化学校的建设速度。按照县委决策,重点抓紧抓好各学校征地拆迁步伐,抓紧做好各学校规划设计、预算评审等前期工作,加大与投资者对接力度,力争在今年年底前所有项目完成招标,并启动部分建设。②政府投资兴建1所城区九年一贯制学校。以20xx年县财政预算农村合格学校建设资金(3200万元)为基数,从20xx年起连续安排2年资金,在潇水北路与湘源大道交汇处,规划兴建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暂名“道县东洲学校”),承接城北、城西片义务教育阶段生源,以缓解当前及今后道县四小、六小的学位压力。同时,在县城总规修编中,对城南永纺厂区域、城西火车站区域、城西南综合物流园区域、城北工业园区域各规划布局1所中小学校,切实缓解中心城区学位紧张状况,适应城市发展需要。③实施城南幼儿园搬迁重建。将城南幼儿园现有资产整体移交道县三小,道县三小校门改向;协商终止县政府与岚华教育集团所签合同,将原规划的30亩教育用地用于城南幼儿园搬迁,资金由教育部门自筹20xx万元、财政预算1000万元解决,尽快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及资金调度,争取年内启动建设。④规划启动城东民办学校建设。建议将上关中学旁拟用于二中搬迁的400亩已批土地规划建设1所民办学校(含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四个学部、6000个学位以上),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成立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指挥长的项目指挥部,同步启动项目前期准备与招商对接工作,力争年底前与知名教育集团签订正式合同,20xx年上半年启动相关建设,20xx年秋季开学前部分建成使用。⑤将二中搬迁至道县师范。抓住道县师范与祁阳师范合并的机会,建议县委政府加大与市委市政府的汇报力度,力争道县师范的校址不拍卖,整体移交给我县,将二中搬迁到道县师范,现二中改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解决购物中心以北至濂溪河的就学问题。
3.建立完善教师激励机制。①实施农村教师岗位津贴补助政策。按照上级政策,结合周边县区做法,以县财政预算农村教师岗位津贴600万元为总额(省财政采取以奖代补形式予以一定扶持),全年按10个月发放,每月拨付60万元,实行分级、分类、分层发放农村教师岗位津贴。建议,由县教育局拟定具体实施办法,从20xx年1月起执行。②调整提高部分涉教福利待遇。以县政府《财政
财务支出管理办法》的出台为契机,统一学校管理过程中的有关补助项目及标准,着力解决好教师普遍反映的班主任津贴、教师课时补贴等报酬过低的问题,切实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建议财政每年预算200万元单设毕业班教师超课时补贴。③修订完善县长教育奖励基金使用与管理办法。鉴于县长教育奖励基金预设目标过高、奖励项目单一,基金历年发放较少,难以发挥激励作用,同时部分涉教奖励没有明文规定,在操作上缺乏规范性的情况。建议,对原县长教育奖励基金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将所有有关教育创先争优的奖励项目归口纳入基金支付范畴;县财政每年预算300万元,可接受社会捐赠,年度结余自动转存,奖励透支财政兜底;基金专户下放由县教育局管理、审批、核拨,奖励项目和内容层层公开公示;教育局主管部门就基金使用情况在议教会上作专题汇报。
4.进一步加大教师招聘力度。针对全县各类学校总量不足、入不敷出,临聘代课现象严重、新聘教师性别失衡等现状,建议:①增加招聘数量。近三年内每年招聘中小学教师、幼儿园教师400人,确保教师队伍总数年均增加150人左右。招聘主体全面放开,城乡学校统一公开岗位、挂牌招聘、择优划线、顺次摘牌,以吸引高层次师资力量。教师招聘一次性上报计划,不再实行年度审批研究。三年后适当缩减招聘数量。②加大免费师范生培养力度。每年公费定向培养送培计划150人,重点选送农村边远山区优秀初高中生到师范院校培养,签定就业合同,定向安排岗位,以稳定农村地区教师队伍。③扶持名校引进人才。允许一中、二中、工贸等学校在学校编制总量范围内自主招聘教师,协议工资报酬,编制部门予以认可,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享受县内有关政策。学校每年10底前拟定计划,人事、编办部门11月底前完成报批,确保在每年3月底启动实施。④限定一定的性别比例。在中小学校教师招聘中,对特定专业教师、农村特殊岗位等划定20%左右的男教师比例,不断优化教师性别结构。⑤严格制定入编时间,人社、编制等部门在每年12月前,统一为符合入编要求的'新教师办理好入编手续,方便新聘教师定职定级,工资福利及时到位。
5.着力解决部分学校的现实问题。①妥善解决高中阶段学校债务化解问题。鉴于高中阶段学校债务量大、学校承担利息重,为切实减轻学校负担,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永办发【20xx】27号)要求,建议县政府对一中、二中、五中现有债务全部兜底,以减轻学校负担。同时,加强对高中学校工程建设、公用经费等方面的监管和审计,严防新增债务。②实行高中学校独立预算。落实好“高中学校经费预算以校为基本编制单位”的要求,将县一中、二中、工贸纳入一级预算单位,使学校成为会计核算法人主体,进一步提高其办学自主权。③统筹解决好明达学校的机构、编制及建设问题。明达学校属永州工贸学校初中部,主要承担富塘、东门及濂溪街道荷叶塘等社区的义务教育。现有教学班18个,学生1086人。教职工45人,均来自永州工贸学校。由于学校不是独立法人机构,学校自身无教师编制,全部占用了工贸学校编制,使永州工贸学校的师资短缺问题更加严重。建议将明达学校从永州工贸学校单列出来,设立“道县明达学校”独立法人机构,机构性质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机构级别正股级,人员编制按照每班3名的要求配备教师60人,编制由教育部门调剂解决。学校现有教职员工进行分流,缺编人员由县教育局逐年补充到位。同时,将明达学校列入城区学校标准化建设范畴,将烟草仓库夹在明达学校和工贸分校之间的10余亩土地、现明达学校租赁的荷叶塘社区土地征用过来,以便两校边在一起,实行教育资源共享,减少重复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