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师德师风心得体会(精选34篇)
三、乐教勤业,是师德规范的最高境界。
通过师德学 为了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今天的我倍加珍惜自己的岗位,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对我来说不再是平凡、琐碎的单调劳动,而是成了我展示个人才能的舞台。
教师工作的纯熟性源于他的积极进取和勤奋精业精神,只有乐教勤业的老师,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工作的伟大意义,才能为教育工作本身所具有的乐趣而深深吸引。我越是勤奋工作,越是能体会到教师工作的无穷魅力。
总而言之,通过师德学习,我认识到加强师德修养对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推动作用。我相信自己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一定会不断提高对教师道德的再认识,规范自己的行为,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地更新自我,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真正做到寓德于教,为人师表。
新师德师风心得体会 篇31
本学期,在局党委的统一部署下,全县教育系统开展了师德师风教育整顿活动,活动中我深入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细细品味,感触颇深。
对照中小学教师新职业道德规范、对照自己的教育教学情况,我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
一、教师要经常自省
我认为教师这项工作,体现师德的意识是很强的。为人师,不仅要对学生负责,也要对社会负责、对科学负责。如果马马虎虎教学,也可以应付过去,这只是敷衍塞责履行教学工作。如果我们养成了自省精神,就可以在一日工作完了之后,自检一下自己是否尽职尽责。反省自己可以激励自己,这是积极进取的表现。一个人,贵在自知之明,这需要有自省作为手段。不“省”,自己就不知道自己长在哪里,缺在何处,一个人缺乏自知之明,容易骄傲自满,时间一长,就会脱离群众,就会退步,就会降低自己威信。当然,只有自己努力才是唯一的方法。
二、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意见
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我认为要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关系实际上是一对矛盾,处理得好,会教学相长,形成一种师徒般的师生关系,但处理不好,会产生对立情绪,造成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的局面。老师应去研究学生的心理,研究人的个性,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然后根据不同个性的学生去因材施教,去处理一些问题,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师要多了解学生的要求,不管是在思想工作还是教与学工作中,只要多了解学生的要求,我们的办法才会更多,处理问题会更慎重,师生间只要形成了一种和谐关系,教学工作、思想工作就会比较顺利。
三、要有高涨的工作热情 许许多多成功人士的经验告诉我们,成功取决于积极主动的心态。而教师的积极情绪、主动心态更是身心健康的一种内驱力,能促使我们积极向上,不断进取。不仅如此,教师的良好心态还能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最终达成教育教学目标,并形成良性循环。反之,如果教师做事懒散,处世消极,那么,就象偷懒的园丁造成的后果一样,势必会使祖国的花朵耷拉着脑袋,打不起精神,自然也不能很好地茁壮成长。
四、无私奉献
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奉献是世世代代进步人类所尊崇的高尚的道德品质、道德行为、道德境界。一名教师应该对学生无私奉献。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正确处理与自己直接服务对象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更困难。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教育爱,作为一种出自崇高目的、充满科学精神、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爱,其内涵极为丰富,既包括要求教师精心热爱学生,又包括要求教师精心教育学生。
五、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这是教师走向终身发展的基本原则。终身教育,这是现代人必备的思想观念,教师更应活到老学到老,才能胜任这一富有挑战性的职业。我们就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把学习看作一种乐趣,从各种渠道汲取新的营养,使自己变得更为睿智。在吸取新的知识、观念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善反思、勤笔记,注重积累,加强研究,以便真正有所提高,走向终身发展、不断进取的开拓之路 。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新师德师风心得体会 篇32
参与学校的教学改革,进行一体化教学已有一年的时间了,刚开始,什么是一体化教学?一体化教学如何实施?一体化是什么和什么的一体化等等问题,对于我这个具有多年教学经历的老教师来说,液不是十分明白。其间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探索,查找有关的资料,到开展一体化教学较早的兄弟学校参观学习,实地考察。其实,期望值最高的还是网络,在网络里翻箱倒柜折腾一番,最终还是云里雾里,不得真经。
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与摸索。所谓一体化教学,其实就是和实际生产活动结合在一起的教学,就是把整个教学活动分解融合到生产实际中去,在生产的过程中学习解决疑难问题,将新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生产中去,指导实际的生产活动,在生产中学习,在学习中生产,边学习边生产,直至完成生产任务,同时完成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教学任务。
这其实就是一种任务驱动型的教学方法,使传统的理论教学不再是没有目标的、单纯的、枯燥的课堂教学,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就是要解决生产过程中不懂的理论知识和不会的技能,学会马上就可以应用,使生产得以继续。总归就是要生产某一具体实物,在生产的过程中逢山开路,遇水塔桥,一切的目标就是使生产任务最终完成。这和“世赛”的思想是一致的,“世赛”就是考核一体化教学成果,参与“世赛”的教学一定是一体化教学。江、浙、广等南方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开展的比较好,所以“世赛”成果液比较好。
实施一体化教学需要很高的条件,不是任意一个学校都可以开展的。首先,学校的机构设置必须适应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学校不应再设置理论教学机构和实训教学机构,这是机电一体化教学得以实施的基础;第二必须要有校企合作,有校企合作,才能有典型性生产任务,有典型性生产任务,才能进行一体化教学,这是一体化教学的先决条件。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师资队伍要能满足一体化教学的需要,只有过硬的师资队伍,整个教学的过程才能有效实施,这是最重要也是最难具备的条件,所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第四,是硬件设施投入,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条件。除此之外,就是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也是很重要的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当然了,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很多其他的外部条件,涉及到一个学校的校风、学风、校园文化、领导作风等等。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教育学生的第一目的就是“传道”,即教授做人的道理,第二才是知识技能。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能否培养好学生和教师发展的重要前提,只有对“怎样做一名好教师”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崇高的责任感,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了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路。
第一、教师要做到爱学生,不是只在口头上,一定要真正落实到和学生相处的每一时刻。爱,不是索取,不是等价交换,而是付出,是给予,是自我牺牲。
教师应用自己博大的爱去温暖每一位学生。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去精心地培养学生,只有爱得深,才能更认真、更耐心、更细心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爱”源于高尚的师德,“爱”意味着无私的奉献。我认为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出自个人的恩怨,而是出自社会的需要、教育的需要。这种爱是稳固的、深厚的,是与教师所肩负的社会责任紧密相连的。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深深地懂得,教师对学生的爱,不能局限于个别的对象,而是面向全体学生。教师所肩负的是对一代人的教育使命,并非对个别人的教育任务。
第二、俗话说:“教育是一个良心活!”这句话一针见血地道出了师德的重要性,因此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是每一位教师都应遵循的原则。师德高尚的老师会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师德高尚的老师,会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传授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受益匪浅;师德高尚的老师,会时时处处默默耕耘,无私奉献,蜡烛一样,无怨无悔。这种春蚕吐丝,蜡炬成灰的奉献精神,不正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