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小学教育工作汇报(精选30篇)

2024-08-15 21:28:19心得体会打印
小学教育工作汇报(精选30篇)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行为习惯正处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变性强。正如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3、教师的示范作用;

  教师示范,重在“身教”,就是要求教师在日常的言行举止中必须以自己良好的礼仪修养、文明习惯和道德魅力影响学生。在文明习惯的养成中,学生必须经历学习、实践、明礼、积累的循环过程,从他律逐步走向自律,从外在转向内隐,并在不经意间外显于行动之中,最终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可以说,教师是学校教育中学生的最大影响者,其良好的正面形象不但能吸引学生,更能在无形中教育学生,帮助学生扬善弃恶、纯洁心灵,构筑牢固的防恶“长堤”。因此,我们要求教师牢固树立“身教重于言教”的理念,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时时刻刻做好学生的榜样,潜移默化,使自己的学生根正苗红。

  4、规范守法。

  行为规范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情绪的稳定性和行为的可控性。当学生有明确的行为规范指导后,思想就会稳定下来,行为也有“法”可依,因而能稳定下来。行为规范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整个行为规范教育与纪律生活锻炼,可以使学生的自学性、独立性、自制力、坚持性等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得到更好的培养。

  我校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思想,坚持“德育必做,德育实做”抓好常规管理,以各项活动为载体,着力扩大德育内涵,提高工作实效,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习惯。结合十个道德好习惯主题教育活动,大队部开展了“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活动”,“用好每一分钱”,“每天为父母做件好事”等主题教育活动;开展“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评选优秀班集体、优秀队员、队长、队集体、优秀辅导员。在活动中,重视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重视发挥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立体网络的作用;重视学生优秀品质的养成;为学生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活跃了校园生活,密切了家校联系。

  五、有序推进,分步实施

  1、第一阶段:宣传发动

  (1)各校结合本校实际和学生特点制定操作性和实效性强的“行为规范教育月”活动方案,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

  (2)组织开展“启动仪式”或相关校园宣传活动,召开专项工作部署工作会议,层层分解活动内容、细化工作流程、落实活动保障机制、明确阶段性目标和检查督促机制。

  2、第二阶段:组织实施

  (1)组织全体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讨论活动,重点针对《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普遍性大纲要求,以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校规校纪、社会公德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和专题学习,通过集体讲座、知识竞赛、课堂渗透、主题班队会、校园宣传、板报广播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文明规范的学习讨论活动中。

  (2)开展争创“五优”标兵系列活动,在全体学生中开展争创在家庭做“优秀子女”、对同学做“优秀伙伴”、在学校做“优秀学生”、在社会做“优秀公民”、对自己做“优秀主人”的标兵评比活动,从思想道德、文明习惯、行为规范、心理健康、公民素养、自主自律、团结友爱、遵规守法等各个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明确要求,在全体学生中掀起“比学赶帮超,争当文明标兵”的热潮。

  (3)开展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体验式教育活动。针对行为规范教育的各个项目和内容的特点,开展以体验、参与、感悟、内化为主要目的社会实践、参观学习、主题教育等活动,特别是针对特殊学生群体的问题根源和发展规律,应本着尊重主体、激发潜能、提升认识、内化教育的指导思想,通过参观学习、拓展训练、体验感悟、自我升华等方式让这些学生能够在活动中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和改进,激励其不断进步。

  3、第三阶段:总结延伸

  (1)开展情况进行校园展评、“五优”标兵表彰、活动通报等各项工作,举行有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参加的主题班队会、集体表彰、展示观摩等活动,开展“家长学校”专题教育活动,积极联系关工委、社区居委会等部门打造行为规范教育的“三结合”联动机制,延伸本项活动的社会和家庭教育效果。

  (2)开展“行为规范家庭教育”走访座谈活动,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以行为规范养成、公民道德培育、心理健康辅导、社会生活引导为主题的家访活动,并召开由家长代表、教师代表、社区相关人士代表共同参加的“行为规范家庭教育专题座谈会”,将行为规范教育延伸至每一个家庭,大力推动家校协作开展专项教育的长效机制的建设。

  六、活动效果

  在第二阶段,我们一是走入社区。要求每一位教师和学生以自身的形象去影响家庭和社区,并投入社区活动,参与社区服务,学校在长期的合作过程中,成立了多个学生社区实践基地,并与他们签定协定,组织共建活动。他们分别是:等。学校经常请校外社区辅导员来校作法制辅导讲座,请消防部队战士进行消防讲解和演练,请居委会的阿姨来校作国旗下讲话……同时,同学们也积极投入到社区实践体验活动中去。积极参与文明创建活动:从自己的个人文明行为习惯做起,同时走出家门、走出校门,开展社区文明卫生行为习惯的大宣传,开展健康常识的大普及,以营造清洁、卫生、文明的生活环境。组织卫生大“学习”:全校师生观看卫生宣传系列片,倡导健康生活的理念,树立自觉参与环境管理的责任意识。进行一次卫生大“宣传”:学校开展少先队假日小队活动,走向社会,深入群众中张贴环保标语,参加各种环保宣传活动,在居民区捡拾白色垃圾,在路上清扫道路,填平泥坦大路,参加社区的调查,学生学环保,写环保,讲环保,干环保,体现了人人参与,人人分享,人人受教育,人人拥有健康的环保宗旨。在参与社区活动的过程中,同学们的表现,赢得了社区居民和真新街道领导们的赞扬和肯定。二是社区互动展风采:我们经常邀请社区居民或社区居委会领导来校参加学校建设大讨论,结合卫生月活动、敬老节活动等,街道领导,社区干部、普通家长,甚至只是社区的一位普通群众,都热情参与到学校互动中来,有的参加到主题班队课中,有的参加学校的升旗仪式,有的投入到学校的师生主题大讨论中来。学校把团队建设和社区共建活动紧密结合,使学生习得的才能在社区服务中有了用武之地,在社区精神文明共建中发挥作用。三是社区志愿者在行动: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学校红十字小组与社区在共建活动中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队,定期到社区开展卫生活动,帮助孤老打扫卫生、清洁社区环境。每逢重阳节,元旦节等节日。在真新养老院里就会有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天使给孤独的老人带去温暖和快乐。给社区内需要帮助的弱势人员以温暖,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

  七、活动体会与今后打算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教育担负着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任务。评价一个民族的素质时,往往首先是通过这个民族多数人所表现出的行为习惯而获得感性认识的。因此,抓好小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对于提高民族素质起着重要作用。目前,我校的行为规范教育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还有不少差距,需要在今后的活动中继续改进与提升。我们将在今后此项工作中把握与体现“四性”,把活动继续引向深入。一是行为规范教育体现指导性:行为规范必须通过学生的内化才能形成习惯,教师的指导必须和学生的经验结合起来。二是行为规范教育体现规范性:教育是把人类积累的社会文化和规范意识传递给下一代。行为规范更明显地具有世界性、全民性和民族性。从我国国情出发,它当然必须有社会主义的内容,但在很大程度上是全人类所能共同接受的基础文明。它必须是“传统的”,也必须是现代的。另外,如果没有这种规范性,那么也有可能把希望削弱的东西重新强化起来,这应该引起我们极大的注意。三是行为规范教育体现选择性:所谓选择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心理和社会的需要;选择当然包括被动选择和主动选择。前者包括教师的言传身教,严格训练和学生的模仿学习、后者体现了可选择性、泛指性和暗示性,更能为学生尤其是中学生所接受,也就更有感染力。那么,我们完全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一种“小气候”、“小社会”,从而优化学生成长的环境。四是行为规范教育体现实践性:行为规范教育当然必须归结和依赖于学生的社会实践。然而这种实践必须是广义的,还要和学生的自身经验、社会生活、发展个性过程的各种活动结合起来。

小学教育工作汇报 篇2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