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为正式党员思想汇报(精选30篇)
看着身边的朋友纷纷跳槽,同事陆续辞职,心有些动摇了;听着朋友和家人的唠叨,开始着急,迷茫了!
物价飞涨,工资虽然也涨,但总长不过物价,一个月下来,交了保险,水电,网费,话费,只够吃饭了。我们慢慢沦为月光族,日光族了。
上学的时候总想着毕业了就怎么怎么样,干什么什么。但现在我们都不敢想了,自己长大了,父母却老了。我们该为家里做点贡献,替父母减轻负担了。我们的担子重了。
参加工作了,再不说自己是学生了,同样不说自己还是个孩子即使有时候自己的行为任然很幼稚。
有些同学订婚了,初高中同学结婚生子好几年的都有,个人问题该提上议程了。谈朋友,结婚,生孩子,这些问题不得不认真对待了。谈朋友好说,但结婚生孩子可就问题大了,结婚不说有房有车有工作,至少的有个住的地方。
然而在武汉随便一套房子就得要百来万,一个月工资那么少,即使不吃不喝也得攒五六十年,何况现在只够吃喝。没房子就没有人嫁,没有结婚更不提生孩子。我们这一代压力大了,我们从农村出来的孩子压力更大。
压力大是一码事,工作又是一码事,不能因为压力大就工作不上心,做事要有原则,做人要有道德,好党员必须会做人善于做事。
不论什么工作,它的社会价值都是相等的,不能只顾个人利益而损害社会大集体的利益,党员要以集体的利益为重,一人民的利益为重。其它的工作如此,做药更是如此,药品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健康。我作为一名制药工作者应该把好质量关,我作为一名党员应该把好价值关。
不论遇到什么困难,不论会有多大的压力,我都会做好我平凡的工作,努力给群众做好榜样,因为,我是党员。
汇报人:
汇报时间:XX年XX月XX日
转为正式党员思想汇报 篇13
敬爱的党组织: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一路走来,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经验教训,还有从改革这个艰辛而颇多坎坷的过程中得到启示,找到我们现在还需继续改革,继续加强的方面,这就是在17大上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其中,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需要我们全面贯彻落实。接下来,就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谈几点想法。
在我看来构建一种和谐的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有极大的帮助。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灵魂和隐性结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底蕴。正因为如此,古今中外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们总是力图构建一种和谐的文化,以便从人们的内心深处给出一种价值标准,使这种标准内化为一种强大的自省力和约束力,在人们依据这种标准做出某种行为的时候,能够“发而皆中节”,保持社会的和谐状态。创建和谐文化作为治国安邦的基本理念和方略,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对于社会的文明和进步,都具有深刻的意义。它为我们考察和构建社会体制,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作用。
其次,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文化能力。文化的作用在于化入人心,日渐渗透,成为人们*素质和习惯的指引。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产、生活、思想、观念、行为等多元化,生活方式多样化。在多元化与多样化的选择中,东方与西方、文明与冲突、高雅与通俗、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等现象造成了中国文化的繁荣与浮躁并存,斑斓与喧嚣同行。我们面对多样性,应积极有效地引导多样性的和谐,妥善处理复杂的矛盾和冲突。发挥和谐文化的能力,使和谐社会的思想道德要求内化为人民群众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和谐文化需要对多元文化产生认同,不能简单粗暴地压抑和消解多样性,而应运用和谐文化的操控能力,积极引导、协调、提升和规范多样性,在多样性之间求沟通、理解、对话和融洽,进而从中提炼出民族的向心力和前进力。
第三,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文化创新。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正面临着“全球化背景下的转型”。建设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应贯穿一种具有世界眼光的积极有为的创新思维。当代世界并不平静,和平与发展、对话与对抗的世界格局一波三折,面临着种种严峻的挑战。诸如,强权政治在以不同方式干预、*别国政权,霸权主义以强凌弱用战争的形式推行它的“国家利益”,超级大国以文化为“软实力”把它的价值观进行“世界普适性”的包装在全球兜售,而它的理论家又以“言论”论证它在世界热点地区进行战争的合理性。对此,我们不能简单地以冲突应对冲突,而应进入更高更新的思想层面,提出“和谐文化”的理念,尊重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取长补短和创新发展。
总之,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思想灵魂和精神实质,是建构和谐社会的底蕴。没有和谐的文化,就没有和谐社会的思想根基,也就不可能有社会和谐发展的实践追求,更不可能有社会和谐的实现。相应地,追求社会和谐的实践又会推动和谐文化的发展,和谐文化是社会和谐的文化升华,也是人们追求社会和谐智慧的结晶。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有没有和谐的文化,是一个社会能否和谐发展的所在,也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标尺之一。频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包含着和谐文化建设的内容,同时更需要和谐文化的引导和支撑。和谐文化是社会和谐的精神归依,也是社会和谐所必需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文化源泉,它对和谐社会建设具有观念引导、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持的作用。和谐社会越发展,和谐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就越突出、越明显。对个体而言,和谐文化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准则;对全社会而言,和谐文化具有明确的价值导向作用,内含着人们高度认同的共同价值观念。和谐文化的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应该是同步的,相辅相成的。建设和谐文化,是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