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报告范文

报告范文

2024年单位调研报告(精选27篇)

2024-10-08 12:13:46报告范文打印
2024年单位调研报告(精选27篇)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人民银行直属企事业单位党建工作情况,中国人民银行党校第28期春季干部进修班组成调研组,对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银联)、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暨全国银行间拆借中心(下称外汇中心)、上海造币有限公司(下称上海造币)....

  4、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性较高,但其业务主管部门对下属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支持关心的力度不大,认为那是人事部门的事,投入组织领导下属事业单位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精力很少,没有发挥好主管部门对下属事业单位改革的组织领导作用,致使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推动进度较慢。

  5、由于在未聘人员如何安置方面没有很好的办法和疏通渠道,一些事业单位有顾虑、有畏难情绪,不敢大胆进行改革。

  6、由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还不到位,加上现行的用人制度的制约,事业单位用人自主权无法得以实现,造成事业单位急缺人才无法正常补充,引进的人才手续难以顺利办理。

  7、按照事业单位管理办法,事业单位与职工应按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明确双方人事关系和权利义务的聘用合同,而劳动部门却要求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也全部签订劳动合同,造成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无所适从。另外,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伤病残鉴定和退休应由人事部门负责鉴定和审批,但劳动部门对人事部门的伤残鉴定和退休批复不予认可,将会直接影响新党办[20__]14号文件的执行。

  四、建议及措施。

  1、借助自治区的《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等有关文件的出台,认真组织好文件的学习,利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提高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和全社会对改革的紧迫性,必要性的认识,增强改革的内部动力。

  2、加强对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组织领导,尽快建立健全由主要领导挂帅、有关部门参加的改革领导组织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改革工作,人事部门要本文来自第一范文网,海量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 查看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对改革的指导协调工作,及时帮助,指导改革。各行业主管部门要领导、组织好本系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充分调动改革单位的积极性,形成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协调的强有力的工作格局。

  3、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同其他改革一样,必然要涉及许多人的切身利益,各事业单位和主管部门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但也不能裹足不前,要克服畏难情绪和等待观望思想,主动思考,主动研究,主动安排,周密部署做好工作。

  4、严格执行国家“事业单位在国家规定的津贴总额内享有分配自主权,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内部分配,合理拉开收入差距”的要求,由财政将“活工资”部分全部打入单位帐户,由事业单位按绩效自主进行分配,打破平均主义的大锅饭,还事业单位分配的自主权。

  5、鉴于事业单位定编问题已制约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各县(市)一定要争取编制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尽快将各事业单位的编制核定,以保证事业单位按需设岗、以岗定责、按岗聘任、以岗管理。

  6、按照事业单位管理办法,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按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签订明确职工与单位双方人事关系和权利义务的聘用合同,并进一步和劳动部门协调,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伤病残鉴定和退休由人事部门审批,保证新党办[20__]14号文件中关于文件中未聘人员提前退休精神得以执行。

  7、疏通未聘人员安置渠道,各县(市)、各部门、各单位应想方设法疏通出口,解决人员能进能出的问题,采用依托技术、行业优势,通过兴办发展新的产业,转岗培训等多种方式,妥善安置未聘人员,认真贯彻执行新党办[20__]14号文件关于内部解聘、提前退休、病退、辞职等办法。

2024年单位调研报告 篇25

  关于“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情况及改革基本思路”的调研报告

  按照重庆市农业局的安排,我局就县、乡镇农业科技推广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情况及改革思路进行了较为祥实的调研,共抽取了单位样本11份,个人样本24份,其中县级单位3份,个人12份,乡镇农技推广机构8份,个人12份,同时还查阅了县人事部门的统计数据,基本上能准确反映出我县农业科技推广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状况及广大职工对收入分配改革的要求。

  一、我县农业科技推广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现状

  (一)基本情况。

  县级机构现状。县农业局现有科室站13个(其中行政科室3个,事业站司场10个),编制104人(其中行政10人,机关后勤4人,事业全额29人,事业差额52人,自收自支9人)。

  现有在岗人员87人(缺编18人),在岗人员中行政人员10人,机关后勤3人,事业全额23人,事业差额26人,自收自支24人;现有人员中局领导7人,中层干部13人,行政人员2人,科技人员31人,工人33人。在岗人员中的学历,本科6人,大专28人,中专35人,技校2人;已聘专业技术职务,高级2人,中级16人,初级20人。

  农业局机关职工45人,各种工资、津补贴总额56.8万元,人均应年收入1.26万元,由于我县财政拮据,差额拨款单位(植保站、经作站)8人40%的工资、1993年工改时保留的津补贴每月129元、清凉烤火费和54名离退休人员的保留津补贴、清凉烤火费等都由单位自行解决,总需资金每年66.3万元,全年财政拨款45.4万元,资金缺口20.9万元,由于无经营收入及收费收入来解决资金缺口,职工有保障的人均年收入仅10079元,占应得收入的80%。

  县种子公司属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职工24人,各种工资、津补贴总额32.1万元,人均应得年收入1.34万元,加上3名离退休人员的保留津补贴、清凉烤火费、养老保险单位统筹(含在职人员)等都由单位自行解决,总需资金每年40.86万元,但由于近两年种子市场竞争激烈,经营状况逐年下降,年经营收入解决职工工资18.6万元,缺口22.2万元,职工实际收入人均7750元,占应得收入的57.8%。

  县良种场属差额拨款,职工18人,各种工资、津补贴总额23.6万元,人均应年收入1.31万元,加上40名离退休人员的保留津补贴、清凉烤火费、养老保险单位统筹(含在职人员)等都由单位自行解决,总需资金每年44.79万元,财政每年定额拨9.8万元,但由于新城区开发占用土地、农业收入下降等原因,年经营收入解决12.4万元,资金缺口22.59万元,职工实际收入人均7800元,占应收入的59.5%。

  乡镇机构现状。20__年,我县机构改革将全县原56个乡镇精简为32个乡镇,将原每个乡镇分设的农技、农经站等农业服务机构撤销,由农技、农经、农机、水利合并组成一个机构,名称为“农业服务培训中心”(简称“农培中心”),人事、工资、工作管理全部下放到乡镇政府。

  全县32个农培中心,编制208人,其中农技、农经编制122人;现在岗农技、农经人员112人,其中农技人员62人,农经人员49人,工人1人。学历结构:本科3人,大专41人,中专65人,高中2人,初中1人;专业技术职务:高级1人,初级81人,末评26人,管理人员4人。

  乡镇农培中心属事业全额拨款,工资、津补贴总额119.44万元,人均年应收入10664元,财政拨款99.86万元, 1993年工改时保留的津补贴每月129元、清凉烤火费均由乡镇政府自筹解决,因无资金来源,缺口19.58万元,人均实际年收入8916元,占应收入的83.6%。

  (二)93年工改以来各项工资、津补贴政策执行情况

  1993年工改以来,我县在财政十分拮据的情况下,尽力筹措资金保证了职工基本工资的发放,无拖欠工资的现象。一是中央及地方出台的两年正常增加职务工资、调整工资标准、晋升职务工资等政策都按时得到兑现;二是大部分津补贴政策得到执行,如“民族地区补贴、艰苦地区补贴、农林水一线工资浮转固、技术津贴”等;三是部分津补贴、福利政策未得到执行,如“保留津补贴(每月129元)、清凉费、烤火费、有毒有害保健津贴”等未纳入财政预算,“农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津贴提高8%”未执行。四是我县将植保站、经作站定为差额拨款单位、将种子公司定为自收自支单位、将良种场定为定额拨款单位,不符合中央和重庆市有关基层农技推广事业单位各级财政给予保障的规定;五是乡镇农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普遍未享受到“劳保”。

  (三)现行工资福利政策对农技推广事业的作用或影响

  自1993年工资改革以来中央和地方出台的一系列工资福利政策,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实行了科学分类管理和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倾斜政策等措施,极大的调动了广大基层农技推广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科技事业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大幅度调整工资标准,拉开工资差距,农业行业特有津补贴等政策,巩固了乡镇农技推广队伍,激发了科技人员学电脑、学英语、学专业知识、争职称的热情,使广大农业技术人员安心农业事业,服务农民,为发展农村经济作出了贡献。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