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工程调研报告(精选8篇)
④将板模铺钉在梁侧模上,甚至略伸入梁模内,浇筑混凝土后,板模吸水膨胀,梁模也略有外胀,造成边缘一块模板嵌牢在混凝土内。
(3)预防措施:
①楼板板模的厚度要一致,搁栅用料应有足够强度和刚度,搁栅面要平整;
②支撑材料应有足够强度,前后左右相互搭牢,支撑如撑在软土地上,必须将地面预先夯实,并铺设通长垫木,必要时垫木下再加垫横板,以增加支撑在地面上的接触面,保证在混凝土重量作用下不发生下沉;
③板模与梁模连接处,板模应拼铺到梁侧模外口齐平,避免模板嵌入梁混凝土内,以便于拆除;
④板模应按规定起拱。
(三)混凝土分部
1、表面损伤——麻面:
(1)现象: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或有许多小凹坑,但无钢筋外露。
(2)原因分析:
①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损,出现麻面;
②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没有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浇筑混凝土时,与模板接触部分的混凝土,水分被模板吸去,致使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③模板脱模剂涂刷不均匀或局部漏刷,拆模时混凝土表面粘结模板,引起麻面;
④模板接缝拼装不严密,浇筑混凝土时缝隙漏浆,混凝土表面沿模板缝位置出现麻面;
⑤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混凝土中的气泡未排出,一部分气泡停留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3)预防措施:
①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
②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用清水充分湿润,清洗干净,不留积水,使模板缝隙拼接严密,如有缝隙,应用油毡条、塑料条、纤维板或水泥砂浆等堵严,防止漏浆;
③模板脱模剂要涂刷均匀,不得漏刷;
④混凝土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振;每层混凝土均应振捣至气泡排除为止。
(4)治理方法:麻面主要影响混凝土外观,对于表面不再装饰的部位应加以修补,即将麻面部位用清水刷洗,充分湿润后用水泥素浆或1:2水泥砂浆抹平。
2、表面损伤——蜂窝:
(1)现象:混凝土局部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
(2)原因分析:
①混凝土配合比不准确,或砂、石、水泥材料计量错误,或加水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②混凝土搅拌时间短,没有拌合均匀,混凝土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③未按操作规程浇筑混凝土,下料不当,使石子集中,振不出水泥浆,造成混凝土离析;
④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浇筑,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未及振捣又下料,因漏振而造成蜂窝;
⑤模板孔隙未堵好,或模板支设不牢固,振捣混凝土时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或墙体烂根,形成蜂窝。
(3)预防措施:
①混凝土搅拌时严格控制配合比,经常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
②混凝土应拌合均匀,颜色一致;
③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得超过2米,浇筑楼板混凝土时,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1米,如超过上述高度,要采取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
④混凝土的振捣应分层捣固;
⑤捣实混凝土拌合物时,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器至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振捣器有效作用半径的1/2,为保证上下层混凝土结合良好,振捣棒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厘米,平板振捣器在相邻两段之间应搭接振捣3~5厘米;
⑥混凝土浇筑时,必须掌握好每点的振捣时间,合适的振捣时间可由下列现象来判断: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混凝土表面出浆呈水平状态,并将模板边角填满充实;
⑦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堵缝等情况,如果发现有模板走动,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应在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
(4)治理方法:混凝土有小蜂窝,可先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修补,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的石子和突出颗粒剔除,尽量剔成喇叭口,外边大些,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湿透,再用高一级标号的豆石混凝土捣实,加强养护。
3、板面不平整:
(1)现象:混凝土板厚薄不一致,表面不平整。
(2)原因分析:
①混凝土梁板同时浇筑,有时只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用铁锹拍平,使混凝土板厚控制不准,表面有锹印,粗糙不平;
②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就上人操作或运料,使板面出现凹坑和印迹;
③模板支柱没有支撑在坚硬的地基上,垫板支撑面不足,以致在浇筑混凝土时或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下沉。
(3)预防措施:
①浇筑混凝土板应采用平板式振捣器振捣,其有效振动深度约20~30厘米,大面积混凝土应分段振捣,相邻两段之间应搭接振捣3~5厘米;
②控制混凝土板浇筑厚度,除在模板四周弹墨线外,还可用钢筋或木料做成与板厚相同的标志,放在浇筑地点,随浇筑随移动,以保持板面的水平;
③混凝土浇筑后12小时以内,应进行覆盖浇水养护(如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
2024年工程调研报告 篇2
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是提高人民群众素质、统筹城乡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竹山县文体局在竹山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深刻理解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意义,科学指导,创新工作,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可持续性发展。突出地方特色,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切实发挥了文化惠民工程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把文化惠民工程建成人民群众的实惠工程。近日,根据市委宣传部的安排,竹山县文化体育局深入县文化体育中心、文化馆、图书馆、新华书店、文化宣传中心和城内各文化场馆及部分乡镇,采取实地察看、听取汇报、问卷调查、座谈讨论等方式,对我县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现状
近年来,我县积极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设施加快建设。完善了县文化馆、图书馆、堵河文化广场等一批场馆建设,特别是进一步完善了规模宏大的县文化体育中心,投资50万元,在原民俗博物馆的基础上兴建了占地1000平方米的竹山县博物馆,并以现有馆藏为基础建一个面积500平方米的基本成列,计划陈列文物400件。目前此工程正在抓紧施工。同时,兴办
竹山地方文化超市,全力打造上庸文化城;兴建奇石馆,鼓励民间兴办坤元奇石馆,支持官渡民间兴办民俗博物馆。建立了13个乡镇文化站,121个农家书屋, 6个社区文化活动阵地、4个国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接收点;40 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
(二)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近一年来,共举办县级大型文化活动20次、指导乡镇开展文化活动5次、指导乡镇举行体育活动12次;组织艺术团下乡文艺演出30场次,组织文化单位开展“三下乡”活动6场次,捐送图书4000册。为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切实开展行政效能建设,自今年6月25日以来,对县文化体育中心足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田径场、乒乓球馆等体育设施实行全面免费对外开放。成立了体育中心健身队,免费为体育中心健身队配备了音响设备,聘请专人每晚按时播放,邀请专业舞蹈老师义务教学。成立了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利用文体活动阵地开办舞蹈、器乐、书画、篮球、乒乓球等各类培训班,极大地丰富了广大青少年暑期文化生活。
(三)文化市场逐渐繁荣。积极培育和发展文化经营实体:全县现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4个(文化体育中心1个、文化宣传中心1个、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文化娱乐经营单位35个(歌厅酒吧11个、网吧24个)、文化生产销售单位9个(书店6个、印刷复印企业7个)。在一手抓发展的同时,一手抓规范,大力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近一年开展了各类文化行政整治行动33次,检查各类经营户621家次,查处了一批文化市场违法案件。
(四)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加强。针对张振武故居和施洋烈士故居年久失修,在县政府指导下,县文体局自筹近万元,于20xx年对两处故居进行了全面维修加固,确保了安全。20xx年,县委、县政府又千方百计筹措资金30万元,对许明清烈士墓和烈士纪念碑进行了维修加固装修,并对其周边环境进行了全面整治,建起了花园、通透围栏和陵园大门。为切实保护好位于潘口电站水位线以下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三盛院、黄州庙,县文体局多次请省古建筑保护中心的专家来竹山实地勘察设计,制订确实可行的迁移保护方案,将他们拆迁到新建的上庸镇进行复建保护。在省古建筑保护中心及相关单位的科学指导和大力协助下,此项工程20xx年底完成拆迁,20xx年9月15日正式动工复建,预计20xx年9月1日前竣工并对外开放参观。为及时抢救保护潘口、小漩水电站淹没区内野外和民间散存文物,文体局于20xx年启动了潘口水电站淹没区文物征集保护工程。计划投资50余万元,将我县的田家、深河、官渡、溢水等4个淹没区乡镇野外、民间散存的10000多件文物中的精品,抢救集中到县博物馆收藏和上庸镇妥善保管,力争在潘口水电站蓄水前完成此项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