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环境调研报告(精选27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1、旧城改造需要加强。田家庵XX区尤其是田东、新淮、淮滨、国庆等地,人口密集,房屋破旧,道路狭窄,电线凌乱,排污、防灾存在较大缺陷,人居环境较差。企事业单位的自建楼房,普遍缺少物业管理,水、电、气等无人过问,造成居民生活不便。“城中村”没有纳入城市管理体系,市政设施简陋,缺乏有效管理,影响了城市形象。
2、违法建设较为突出。受利益驱使,我区违法建设数量较大、范围较广。全区已经摸排的违法建设面积207万平方米,覆盖各乡镇街道,涉及城中村、经济开发区、重点项目周围、主要道路两侧、城乡结合部、居民小区等区域,“楼上楼”、“握手楼”、“贴面楼”随处可见。大部分违建安全隐患严重,没有安全通道,缺乏消防设施,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3、城区防洪排涝需要重视。随着城市的迅速扩张,城区防洪排涝能力不足,与城市发展不够协调。主要水系中龙王沟流经的居仁村、朝阳帝堡、金地国际城等小区建成后,原有调蓄水面丧失,造成地表径流加大,汇水加快;洞化截洪沟侵占、淤积、堵塞严重,江庄和洞山的两处溢洪道被废弃,削弱了排洪能力。去年8月和今年7月的暴雨,造成主城区部分路段和有些居民区出现不同程度的积水。
4、交通拥堵较为严重。目前,全市机动车保有量约20万辆,并且还在不断攀升。这些车辆相当部分都集中在XX区内,造成交通拥堵。特别是高峰时段的国庆路、朝阳路、龙湖路、人民南路等主要干道,堵车现象严重。XX区的部分道路,如淮舜路、淮滨路、湖滨中路等由于道路狭窄,堵车现象经常发生,尤其是淮舜中路,白天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堵车,拥堵现象十分严重。随着山南新区建设不断加快,来往于山南和山北的车流量不断加大,陈洞路立交桥和洞山隧道将逐渐成为交通瓶颈。
5、城区污染问题需要逐步解决。位于我区泉山地区的淮化集团是城区主要污染源之一,周边空气质量较差,安成、泉山等地10万多居民生活在烟尘和异味之中。少数企业不注重环保,存在偷排、超标排污等违法行为,个别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无证无照非法经营的小作坊污染严重。城市噪音问题也逐渐凸显,建筑施工和生产噪声短时间内难以消除。
6、城市管理工作需要加强。城区基本解决了道路硬化问题,但绿化和亮化问题有些未能及时跟进,如国庆西路两侧缺乏绿化,路边绿化带无人管理,杂草丛生,有的甚至种上了农作物。饮食摊群、流动摊点产生垃圾随处乱扔,施工车辆的抛洒滴漏等现象依然存在。公厕、垃圾中转站数量不足。XX区现有常住人口54万,仅有16座垃圾中转站,远远不能满足日常垃圾处理,而且布局不合理,应规划建设的生活小区垃圾转运站大多没有建,如整个朝阳西路数十个小区无一处垃圾中转站。全区108座免费公厕主要分布在XX区,越是繁华路段越是缺少公厕,作为城市主干道的国庆路仅一座免费公厕,龙湖路、淮河大道、人民路等多数主要道路两边都缺少公厕。
7、小区环境卫生和治安问题需要改善。我区除极少数高档社区外,大部分居民小区居住环境不佳,乱搭乱建、乱贴乱画、垃圾遍地现象突出。物业工作不到位,导致物业与居民矛盾大,社区与物业关系差。近年来,我区流动人口急剧增加,小区治安问题特别是入室盗窃问题比较严重。城市中无业人员闲散于社会,增加了不稳定因素,去年淮南“41”抢劫杀人案的犯罪嫌疑人周某便是在上湖社区租住的无业人员。社区警务人员不足,1名警员联系1个社区的工作机制,造成警员在工作时间和精力上明显不足。
三、改善城区人居环境的几点建议
XX区打造“宜居、宜游、宜学、宜业”之区的目标,与生态文明建设息息相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环境友好型发展之路,是大势所趋,亦是民心所向。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改善人居环境,为建设“幸福田家庵”奉献力量。
1、规划先行,加快旧城改造步伐。认真做好旧城改造规划,按照市场运作、成片开发、自求平衡、公开透明、政策支持的路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项目、统一拆迁、统一收储、统一出让;按照“就近、就业、就好”的原则进行安置。严格土地使用管理,杜绝未审批先建设和先拆迁后安置现象。加强“城中村”治理,将其纳入城市管理体系,强化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确保居民正常生产生活不受影响,彻底改善“城中村”人居环境差的现状。
2、突出重点,强化城市管理工作。围绕市委、市政府“三改造”、“三整治”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抓好整治违法建设工作,从根本上有效遏制违法建设行为的发生。推进城市绿化、亮化工程,增加绿地面积,美化城市环境,努力形成城在林中、路在绿中、住在园中的美好风景。根据实际需求新增建设免费公厕,合理设置垃圾中转站,切实解决居民如厕难问题和疏通垃圾收运的瓶颈问题。强化市容管理,落实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制,通过城管、税务和工商联合制定经济激励和惩罚措施,推行社会责任认定,将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制作为社会责任的一项内容。
3、未雨绸缪,提高防洪排涝能力。完善城市防洪规划和管理制度,加强水利、规划、建设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健全防洪排涝保障体系。加大防洪资金投入,依托XX市城市水系综合治理工程亚行贷款项目,对现有的防洪排涝设施进行优化升级,清理排洪沟淤泥和阻塞物,拆除非法占用排洪沟的建筑,推动水系整治工作进一步完善,城市防洪能力进一步提高。
4、优化布局,缓解交通拥堵现象。合理规划新建、新修道路,优化道路网络布局,科学设置单行道、分流通道,缓解主干道的通行压力。规划建设专用停车场,在繁华路段增加停车位,解决道路两边停车位过多,侵占主干道,影响车辆正常行驶的问题。根据公共交通设施承载能力,研究审批新增机动车辆,严格执行超期服役车辆报废规定,控制机动车保有量增速。加强绿色出行宣传,提倡“能步行不骑车、能骑车不坐车、能坐公交车不开私家车”的出行方式。
5、标本兼治,狠抓环境污染治理。加强污染源头管控,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淘汰污染严重的落后工艺设备,新建项目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准入条件、清洁生产标准和排放标准。加强环境污染整治,对违规排污的企业和噪音扰民的单位加大处罚力度,限期整改,情节特别严重的依法取缔。对已受污染的.区域进行生态修复和生态补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淮化集团迁出城区。
6、以人为本,改善社区居住状况。加强社区公共管理与服务,完善社区内生活、文化、体育、卫生、教育等各类配套设施。积极推进物业管理制度化,新建小区全部实行物业管理,旧小区全面整治后推行物业管理。要进一步明确街道社区、物业、居民各自承担的责任,推进三位一体,推动小区文明创建工作长期开展。强化社区治安管理,增加更新监控设备,充实社区治安力量,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和重点人群的安置帮教工作,构建完善的社区治安防范体系。
2024年环境调研报告 篇15
环境问题是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全球化问题,生态保护问题已经成为关乎人类生存的紧迫问题。如何进一步发挥妇女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作用,更好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______镇地处桓仁、新宾、本溪、宽甸县结合部,总面积384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40.7万亩,耕地面积2.7万亩。镇下设8个行政村,72个居民组,总人口1.7万人。其中妇女人数8250人。______镇是个林业大镇,俗话说“靠山吃山,靠山养山”,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早已养成了保护树木、植树造林、爱护一草一木的习俗,而森林、饮水与妇女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妇女早已养成了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己任的传统美德。现______镇镜内生态环境良好,自然资源丰富,产业特色鲜明,城镇秀美靓丽,是远近闻名的山水生态乡镇。
几年来,______镇以新农村建设和城乡共建为契机,加大对生态环境建设资金的投入,使全镇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全镇各行政村中心街全部实现了大门、大墙、路灯、边沟和绿化“五统一”,修建了填埋式垃圾处理场3座,安装垃圾箱310个,有专职卫生保洁员8名。建秸杆气化站3处,“一池三改”190个,卫生厕所570个,修建蓄水方塘12座,抗旱井18眼,拦河坝6处,防护堤15000延长米,疏通河道20xx延长米,河滩造地1000亩。修建桥梁8座,全镇自来水使用率达到98%。全镇完成造林26912亩,其中荒山造林6005亩,冠下造林10122亩,迹地更新5029亩,防护林200亩,绿色通道1627亩,树林灌丛补植补造151亩。公路沿线新建生态园景观带3处。村屯绿化8个村。经过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______镇被评为国家级生态乡镇,大南沟村被评为国家级环境优美村,______、柞木台子、韭菜园子、秀里4个村被评为省级环境优美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