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环境调研报告(精选27篇)
调研结果:我们应该多种树,少砍树,这样子的话,如果每人种一棵树,那么全中国就种了13亿棵树,如果每人砍一棵树,那么,光是中国就砍去了13亿棵树木。当然,也有保护环境的人,比如说: 清洁员阿姨或清洁员叔叔在帮忙扫垃圾,有的人随地吐痰,人们就提醒她说要保护环境,不要随地涂痰了
我们那儿的树木比较少,但人们都喜欢在人行道上扔果皮纸屑,导致路上垃圾多。希望大家多种树,少扔垃圾,多骑自行车,我们应该要节约水,我们可以把洗澡水,洗脸水用来冲厕所,洗车子,淘米水可以洗脸,洗头发,洗碗,所以我们要节约水源。
老师评语:不仅写了该如何减少污染,还写出了一些废物重新利用的点子,很好!
这次期末考试,我考得不错,坐稳了班级第一名的宝座,爸爸妈妈就奖励我,要带我去南京旅游。爸爸妈妈决定带我去钟山风景区玩,等了几天,终于出发了。
到了火车站,我就发现火车站的广场上、候车厅里、过道上都横七竖八地躺了一些塑料袋、烟头等垃圾,我看到了很不舒服,这多么影响美观和环境啊。于是,我主动把身边的一些塑料袋和烟头果壳等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爸爸妈妈看到了,表扬我懂事,旁边的叔叔阿姨们见了,也投来了表扬的目光。受到了爸爸妈妈的鼓励,心里美滋滋的。
上了火车,情况比火车站那里好多了,火车既宽敞又明亮,椅子也很宽,像家里的沙发一样,坐得很舒服。不过在过道上,还能看见一些塑料袋之类的垃圾,影响了整个美观的环境。我又跑过去,把垃圾通通处理掉。妈妈说,你真是一路行,一路做小小清洁工,真是与环保同行啊。
到了南京,爸爸先订好了酒店,我们在酒店休息一会,整理好行李,就打的向钟山风景区进发了。到了那里,我发现风景真是美极了,蓝天、白云、高山、流水、青草,真是山好水好景色更好。很快我们就陶醉在这美丽的风景中。不过偶尔可以在路边,树下和草丛中看到烟头和塑料袋。我停老师说,塑料袋是很大的污染,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于是,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把那些垃圾清理干净。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在游玩的同时,不忘记清除一些看到的垃圾,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回家的路上,我心想,这不仅是一次旅游,还是一次环保之旅,我们一路与环保同行。
2024年环境调研报告 篇4
一、只有环境美,才有旅游价值
大自然是美的源泉,无论是山川的自然风光,还是田园的秀丽景色,或是滨海的波涛浪花,都是美好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美的环境,既可使人们留连忘返,沉浸在美的意境里,也可使人们得到陶冶情操,激发热情,充满活力。“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就是形象地说明了大自然的美对人们的精神感应作用。因此,人们通过游览风景区,欣赏自然风光,瞻仰名胜古迹,赞叹能工巧匠的高超艺术,享受大自然的美,而获得精神生活上的满足。
当然,由于旅游者的种类、年龄、性别、职业、阅历、性格及思想意识、文化素养、宗教信仰、审美水平、具体环境等的不同,对美的要求也有很大的差异,正如孔夫子所说“智者乐山,仁者乐水”那样。如有一些旅游者在游览名胜古迹时,常常会对一些古代建筑、文物古迹,以及与文化传说有联系的风物,感到特别的兴趣。对这些人文景致的欣赏,实际上包括了对古代人们改造自然,创造美好生活的赞美。旅游者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进行游览,既增长知识,又获得美的享受。这种知识的获得和美的欣赏,往往是联系一起的,从而进一步增添了游览的兴味。
但是,大自然的美,都与绿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绿色是生命之色,绿色的环境能引起人们愉快的精神状态,并使人们得到良好的休息,而保持旺盛的精力;绿色还有净化空气,改变自然环境的作用。所以通过绿色植物的生命活动,可以达到维护生态平衡,为人类创造合理的生存环境,为人们提供较多的接近自然美,享受自然美的机会。因此,保护好绿色森林资源,就是维护优美环境的关键。因为森林一旦破坏,绿色生命之美也随之销声匿迹,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将是一幅荒山秃岭、穷山恶水、垃圾遍地、嗓声刺耳的凄凉衰败的景象,是人们所不愿一顾的厌烦之地。
因而,只有环境美,才具有旅游价值。所以,我们这一代人不仅负有保护和利用好现有的环境,为开发、建设更多、更好的旅游区,发展旅游业的任务;而且更负有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更多、更好的生存、生活环境,以创造更多的旅游财富的责任。
二、开发与保护并重,才能确保环境美
要加快发展旅游业,必须一方面在修葺原有旅游景点的同时,开辟新的旅游景点;另方面在合理地开发新的旅游资源时,应注意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切忌对旅游环境进行建设性的破坏和破坏性的建设。
首先,要依照法律来保护环境。建设旅游风景区、开发旅游资源时,要充分利用现行的许多法规条例,以确保风景旅游区的环境免受污染的破坏。如利用“森林法”,既可制止对森林的乱砍滥伐,防止水土流失,又可直接保护自然环境,保护风景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又如利用“水污防治法”,对保护江、河、湖、海水体免受污染的危害,对维护旅游用水环境等,都有重大意义。因此,我们要充分运用法律武器,对风景旅游区的环境加强管理;以保护旅游资源,为发展旅游业创造条件。
其次,要树立防重于治的新观念。保护旅游风景区环境的目的,是为了促使风景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转化,为人类的休养生息,创造越来越好的条件。因此,必须贯彻树立防重于治的思想,做到防患于未然。要避免重走资本主义世界“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无论是山林、水体、风景名胜,只要是已辟为旅游区,或计划要开发为新的旅游区,都应事先就其环境保护方面,制定规划,采取措施,按其重要程度,实行分级管理,分级保护。不能等到问题成了堆,再来补救、治理,而处于被动局面。
2024年环境调研报告 篇5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土地的有偿使用,房地产业的发展,住房的商品化,第三产业的兴起以及大量外资的引进,使得旧城改造获得新的改造动力和契机,从而推进了旧城改造的发展。这对于旧城区的原生居民来说,无论是保留、改建还是新建住宅,其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异于一场新的变革和冲击,对其身心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旧城改造的主导者通常是当地政府。实施旧城改造,根本目的是改善老百姓的居住条件,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改善城市环境面貌,是利国利民的实事好事。但旧城改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很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个别地方出现偏差,就会影响这项工作的声誉,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调查分析我市旧城改造中对居住环境产生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旧城改造与居住环境的基本概念
比较完整的旧城改造概念,当属1958年8月在荷兰海牙召开的第一届关于旧城改造问题的国际研讨会对旧城改造做的概括:旧城改造是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在城市老化地区实施的有计划的城市改造建设,包括再开发、修复、保护三个方面的内容。
居住环境是指包括自然条件、设施条件和社会条件而形成的生活领域与生活环境,主要由周围条件、用地条件、公共设施条件和自然条件四个基本要素所构成。而生活环境是指以居住生活为中心的生活中有形或无形的外部条件,一般涉及气候、声光、空气和水等自然条件和各种人为条件两方面内容,后者除了包括道路、公园、交通、商店、医院等公共设施条件之外,还包括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如人际关系、土地情况)。本文结合城市实际,着重调研分析旧城改造对居住环境的自然条件和设施条件方面的影响。
二、旧城改造对居住环境产生的主要影响及原因分析
(一)自然条件方面
居住环境的自然条件一般包括气候、声光、空气和水等因素。在一个城市中,旧城改造往往对居住区的通风、日照、空气环境及声环境产生影响,有时也通过改良居住区周边地形、地貌、绿化、河流等对改变其原生环境质量。在我市旧城改造中对居住环境自然条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通风的影响
居住区内建筑的密度、长度、排列方式等因素直接影响到小区内部的通风状况。旧城改造中大多数用地中建筑密度或高度都有所提高,因地块形状所限,在多出面积的原因促使下,许多新建建筑长度也很大。如果许多小区中建筑密度较高、夏季主导风向上的建筑较长,则非常不利于通风。我市许多小区若干建筑长度在80米以上,有的甚至超过100米,且正处在其他住宅的夏季上风向。高层住宅小区建筑的排列中还容易出现有害的强风和旋涡,我们城市中高层建筑逐渐增多,也要对此加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