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统计调研报告(精选27篇)
(四)扶持政策不多
我县虽然已明确提出要发展电子商务,但支持力度还不够。政府层面涉及落实责任、产业培育、品牌打造、产品包装、资金支持等方面的扶持政策还不够实、不够完善。
(五)配套服务不足
发展电商,网络、仓储、交通、行政等配套条件缺一不可。我县目前配套服务体系还不完善,没有提前规划建设相匹配的仓储物流、配送服务、技术服务、中介服务、行政服务等与电商发展相匹配的支撑服务体系。
(六)缺少专业人才
发展县域电商需要大量既精通网络应用与技术,又了解某一行业传统业务流程的复合型人才。尽管我县电商人才培育已逐步开展,但依旧缺少专业电商人才和复合人才,而与电商运营相关的管理、营销、物流、客服、美工、设计等人才的引进和培育更近乎空白。
(七)缺少龙头企业
xx区通过引进君威集团旗下公司,开发出一系列以功能性食品为主的电商品牌商品,而我县有实力的电商企业少,且规模较小。以“和平茶业”和“任性魔芋”为例,虽然在本地业务发展较好,旗下的网店在西北地区也具有一定知名度,但相较电商发达市县的企业,品牌影响力、店铺流量、出货量仍然较小。
(八)点网构建落后
三地电商服务点网建设都已深入镇村,而我县电商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主要还停留在县一级,大部分镇村尚未建立电商服务站点和代购点,村级电商服务网络建设落后。
(九)标准化水平低
通过考察发现,多数县区包括我县发展电商尚未建立完善的质量标准体系。如农特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配送、验收、网上发售等标准制定不够,交易各环节缺乏可量化的管理标准,售前售后缺少科学严谨的监管措施。
(十)基础配套落后
三地通过政策引资或引进大型项目等方式,在本地建有大型仓储中心或发售平台,我县目前尚无相关大型设施,且网络搭建、物流运输、营销服务、安全认证等电子商务配套产业较为落后。在物流配送网络覆盖方面,顺丰、申通、圆通等主要快递企业的营业网点只能覆盖到县一级或者镇一级,一些偏远的镇村不在其服务范围内。
二、调研后的一些思考及建议
目前,我县电商产业虽在本省名列前茅,但与成县等地相比发展已显滞后,如再不及时花大力气继续抓好推进,我县的电商发展先期优势将荡然无存,甚至可能错失“十三五”期间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大好良机。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抓好宣传工作
主要分对内和对外。对内要做通、做好本县领导干部、企业负责人、各界名人乃至镇村群众的思想工作。对外要做好紫阳整体形象和品牌的宣传和营销工作。
1、对内做好思想宣传
虽然现在是网络时代,但大多数人对于到底何为电商,还懵懂不清。本县要发展电商,首先要让大家知道电商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搞电商,搞电商对本地实体经济有什么影响,搞电商对就业有什么影响。要让大家知道并理解,电商已来,并且今后继续存在,除了适应,我们别无选择。
首先要做好各级领导干部的宣传工作,提高全体干部的电商思想意识。开展多种形式的宣讲活动,让全县各级干部充分认识电子商务,充分理解发展县域电商的重要意义;
二是要发挥县内主要舆论媒体的宣传和导向作用,采用多种方式向群众普及电子商务知识,提高社会各界对发展电子商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是要通过组织开展电商讲座、交流座谈等活动,积极宣传电商扶持政策、电商应用技术,形成良好的政策导向与创业氛围;
四是要广泛宣传应用电商的优秀企业和个人创业者,不断扩大示范和引领作用。
2、对外打造电商品牌
县域电商赢在打响整体品牌。通过调研发现,与紫阳类似,很多县都有其特色农产品,但他们是如何让网民知道中国有这样一个县,这个县在网上卖了什么好东西?成县的模式很实用,步骤也很简单,就是政府推动,全员推广,单品突破,带动多品、多业共进。
借鉴成县及xx区电商宣传模式,我县也应聘请专业营销策划团队或实力企业,在全力推广本县优势产品,打响本县网络知名度的同时,由政府牵头,联合企业、各界知名人士,发动群众,通过各种平台长时间集中推介我县优势产品,利用现有电子商务平台资源和紫阳富硒茶品牌资源,打造我县地方产品统一公共品牌,带动我县魔芋、玉米、苦荞酒等农特产品的网上销售。
整合资源,通过做大做强公共品牌,利用电商平台,将全县农特产品的销售,特色旅游服务的推广,向更高、更广、更深层次推进。
(二)做好基础工作
发展电商不是简单地在网上开个店,做做广告、卖卖东西,它包含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需要一个长期的实施和配套完善过程。
1、政府推动全民参与
电商不能简单的理解为一个行业、一个平台,发展电商不是仅仅靠一两个部门就能做好的事情。需要县委、政府带头引领,县、镇、村各级部门积极推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形成合力。
2、推广电子商务应用
要在现有信息应用基础上,大力推进我县公共事业相关部门电子商务应用。进一步推广交通、医疗、社保等服务网上办理,全面实现水、电、气、话费、电视费等网上缴费,逐步扩大电子商务在城市运行、管理和综合服务中的应用落实,促进我县信息化建设,减少运行、管理成本。
3、完善奖励扶持政策
制定完善以奖代补电商发展扶持政策。综合销售业绩、品牌推广和售后评价等制定奖励标准,对全县从事电商的企业和个人进行量化考核。拿出部分财政资金作为电商发展扶持专项资金,对发展电商卓有成效的企业和个人,国家、省、市认定的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用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适当支持。同时将电商企业开发农特产品和个人电商创业纳入地方银行贷款和融资支持对象,集中资源鼓励我县企业和个人应用电商创业和发展电商服务业,引导、培育企业和个人将本地电商产业做大做强。
4、提升电商配套服务
尝试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有条件的企业、团队参与电商园区的运营管理,提升电商配套服务专业化水平。切实做好网络建设、电商培训、运营维护、美工设计、销售推广、在线金融等功能的配套支撑服务,为本地从事电商的企业和个人提供一站式有偿服务。
5、引进实力企业落户
结合紫阳实际,依托现有基础,大力引进如君威集团等实力企业入驻紫阳,针对紫阳优势农特产品和传统弱势产品进行深度开发,打造特色电商品牌,形成紫阳电商竞争优势;
在现有电商企业扶持基础上,筛选出一批优势电商企业进行大力扶持,依托资源和政策优势,培育本地电商龙头企业。
6、充分发挥协会作用
本县电商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组织作用,定期开展交流、座谈和调研等活动。整合全县电商企业和个人力量,交流经验、互助互帮、抱团发展。同时为政府发展电商出谋划策,为企业、个人发展电商提供协调支持。
(三)做好农村电商推广
通过考察三地电商产业得知,发展县域电商不仅仅是在县上建个园区、建个平台,其关键在于深入镇村、开发产品、打开销路。发展县域电商的目的,可以概括为两大任务,即方便本县群众“买进来”和“卖出去”。其中“卖出去”是关键,只有“卖出去”才能使产品变为商品,才能实现群众增收。
1、建设村级物流配送网络
村民用几分钟上网购物,却要花一两个小时到镇上、甚至县上收货,成本费用较高。要结合“万村千乡”工程,对全县现有物流平台、农村客运、散货运输等资源进行整合,降低物流成本,将配送网络不断向镇村延伸,逐步发展村级物流配送服务。
2、建立村级电商服务站点
卖出去是重点,但不能只盯着“卖出去”。要在运营好县级电商综合孵化园的基础上,扎实开展镇村电商普查,结合村级物流网络建设,用以人定点的方式,逐步建立健全镇村电商服务站点,完善网络代购服务,引导村民触网,促进村民利用网购节省开支,培育用网习惯和需求,点燃农村电商火种。
3、引导人才返镇回村创业
积极鼓励本县外出创业和务工人员从事电商,引导我县在外从事电商工作的人员返乡创业。主动与省内外各高校、淘宝大学等培训机构对接,定期对我县从事和有意从事电商业务的人员进行免费培训,指导他们通过电商平台发展本县农村电商服务点网,从做好基础服务开始,最终把农村电商业务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