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小区调查报告(精选5篇)
2024年小区调查报告 篇1
我们小组在xx年11月1日与11月8日对xx小区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是该小区的下岗工人。调查目的是为了了解下岗工人的生活情况,下岗原因以及再就业情况,从而寻求能够帮助下岗工人这一弱势群体的方法。
此次调查我们共发出问卷60张,回收55张,其中有效的有52张,占绝大多数,说明调查的数据还是有一定的可信性的。以下是我针对调查资料作的简要分析:
1.在下岗工人的年龄范围方面,40~45和45~50岁的人占了绝大多数,共约75%。这说明了该小区的下岗工人多为中年人。
2.在下岗工人的文化程度上,初中学历的约占40%,被调查人群中没有高校(大专、本科)毕业生,说明了该小区的下岗工人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众所周知,这也是所有下岗工人的一个基本特征。
3.在下岗工人的生活方面,约有50%的被调查者遇到了经济困难,尤其是家庭中有子女在上大学的,经济困难特别明显,说明该小区的下岗工人的生活条件普遍不容乐观。
4.在下岗原因方面,由于单位效益不好而下岗的约占50%,文化程度不够的约占20%,还有其他多种原因,例如与同事关系不好、嫌工作太苦等,说明目前该小区工人的下岗原因是呈多元化的,但仍以被动下岗为主。
5.在再就业问题上,我们的调查结果是有大多数人已经找到了工作,在仔细询问之后,发现大多数都在私人老板或过去关系较好的同事那里工作,基本工资和以前相差不多,但许多保障基金现在的单位已经不为他们交纳了。在尚未找到工作的下岗工人中,多数人只希望能找到工资与原来差不多的工作,而且不是那些大家认为只有外地人才会做的工作就可以了,一小部分人要求找到比以前更好的工作。这说明该小区的下岗工人对于再就业的态度还是比较保守的。
6.同时,我们还询问了该小区下岗工人对于目前市政府的'4050工程的看法时,近一半的人认为不感兴趣,理由是投入的成本对于普通的下岗工人来说还是十分庞大的,较多的人不愿去冒这个险,从中说明了市政府的4050工程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的。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下岗已成事实,下岗工人的生活困难也是客观存在的,但更重要的还是下岗工人自己的心态问题。我们认为下岗工人首先要调整心态,不要以为自己低人一等,因为下岗是中国社会转型期间必定出现的情况,这说明我们的社会在进步。下岗工人们只要改变观念,找出自身优点,通过学习弥补不足,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只要肯吃苦,就能变失业的压力为再就业的动力,就一定能用自己的双手改善自己的生活、成就新的事业。
2024年小区调查报告 篇2
一、调研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日渐提高,越来越多的机动车进入市民家庭,城市道路上的机动车迅猛增长,导致城市道路交通问题越来越突出。而车辆停放是城市交通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影响城市交通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城市没有固定的车辆停放场所,势必造成车辆随意占路停放,甚至占用人行道和车行道,既影响动态交通的正常运作,又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利影响同时还会妨碍城市形象。因此,正确处理好车辆停放的问题,对解决道路交通拥挤、减少交通事故、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调研目的
据有关资料显示,车辆停放占用了交通过程90%以上的的时间。城市出行的每个端点(无论机动车或是自行车,无论是出行起点或讫点),都有一个车辆停放问题,停车困难已成为城市交通的瓶颈。许多司机都感叹:买车虽易,停车难,且行且珍惜!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停车问题调查研究,了解花溪的停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解决问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车子们寻找个舒适安稳的`“家”,提高车辆停放存取便利程度。也有助于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三、调研方法
人工实地调查法,直接派人在停车场地对停车情况进行观测和征询意见调查。根据现场情况,决定采用间断式调查法调查停车周转情况,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停车车主的出行目的,对该停车场管理与服务的意见等信息。通过到实地踩点,通过观察了解停车泊位数、一天中的高峰时间段、来此地停车的车辆类型等状况。
地点:该停车场出口处
时段:选择了两个高峰时段 早高峰:07:00—10:30
晚高峰:16:30—19:00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将采取一个人记录进入停车场的时间、车牌号、车辆类型等信息,一个人记录驶出停车场车俩的各项信息,另外两人向驾驶员做相关的问卷调查的方法。
2024年小区调查报告 篇3
前言:
作为一名在福州市金山一带居住近4年的居民,本人可以说是见证了金山由城郊发展为新兴住宅区、工业区的经过,至今仍在不断拔地而起的幢幢商品房一直以来都是金山新区一道独特的风景,而夜晚楼多灯稀的冷清景象也常为人所津津乐道。借此次社会法学学习的机会,我对金山一带的住宅小区的安全状况进行了一定的调查,希望籍此反映当地小区的一些基本状况,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现状呈现:
1、“高档社区”安全保障并不“高档”
高档社区的安全保卫工作总给人一种戒备森严的感觉,既有身着笔挺制服的高大保安,又有角落里伸出的探头、各种自动门卡等。但事实上,这些有着重重安检设施的社区其实很容易混进去。人群常常趁有人出入时集体涌入(密码锁被规避了),其中鱼龙混杂,而保安却并不一一过问。有趣的是,那些没有繁复的密码保障设施的住宅小区反而因为住户长久的习惯而人人都有一定的防范意识,常常是一个楼道来了陌生人,很快四邻都相互告知了。
2、社区防火防洪设施含瑕疵
首先,小区的防火其实是老话题了,随着新小区的.越建越多,防火设施日见改观,但其效用如何呢?其管道位置是否合理、日常维护可有进行?据本人所知,平日里所谓的消防水栓倒是时时有水“情不自禁”的潺潺流出,但不知到了关键时刻,是否会“不自禁”的关闭?且让水栓上日渐厚实的铁锈来回答吧。
至于防洪,也许地处平原的人们体会不到,但对位于闽江沿岸的金山新区来说,却是不能不考虑在社区安全范围内的。但这一方面却成为盲点,不要说防洪了,有些小区甚至连排水系统都不甚合理,一到大雨天气就“水漫金山”。
3、小区治安管理主体多元化不利于管理
现在的新型小区可谓设施完善,游乐场、KTV、超市等一应俱全,但这也为小区管理带来另一个问题,即主体过于多元化,很难有效管理、面面俱到;另外,小区空房向外出租的现象日渐普遍,为小区管理带来一定困难。小区内出入人员身份、职业、道德呈现多样化,一方面多数小区未形成较好的管理规范,另一方面,由于人员活动时间不同,在规章的实际操作上也存在很大难度。
立法考量:
1、建议出台地方规章,统一规范沿江建筑的防洪标准;
地方统一出台规章,从法律层面规制开发商的建筑行为,防范于未燃,对于保障沿江城市的居住安全、人员安全是十分必要的,也更有利于实践中的执行。
2、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在各社区积极宣传《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法规,提高居民自觉守法、护法意识;
法制宣传的作用一向不可小觑,可以通过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如墙报、文艺演出等来宣传法律法规,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为维护社区安全打下坚实基础。
3、对小区保安进行统一培训,提高保安素质和工作能力;
小区保安素质的参差不齐不仅容易给小区安全管理造成漏洞,其本身也是安全隐患之一,近来闹得沸沸扬扬的保安绑架业主事件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如果保安都能严格执行工作规范,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也算是为小区贴上一道“安全”标签。
4、配合有关职权部门定期对小区内的娱乐场所进行检查、访问,杜绝安全隐患;
既然是“鱼龙混杂”,那么适当的关注绝对必不可少,娱乐场所进驻社区,直接关系到每一户居民的切身利益。同时,娱乐场所的安全设施硬件配备是否符合国家、地区要求也需要时时留意,避免发生意外惨剧。与其亡羊补牢,不如加大监管,将危害止于萌芽阶段。
5、加大业主大会与物业机构、社区居民委员会间的联系和互动,共同构建和谐社区。
由于小区住户的多样性,加上钢筋水泥、层层铁门的阻隔,住户间的沟通难免有所欠缺,同时也不利于零散住户的维权,加大住户与住户间、住户与物业间、物业与居委会间、居委会与住户间的联系,有利社区发展和建设,更可以集思广益,为社区安全出谋划策,同时群防群治,集中力量构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