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报告范文

报告范文

2024年职业调研报告(通用7篇)

2024-10-12 17:54:38报告范文打印
2024年职业调研报告(通用7篇) 这些年来,我市重视对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促进了职业技能人才队伍的壮大。全市各行业中高级技能人才占有量最多的是冶金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

  4.绝大多数企业职业卫生“三同时”制度没落实。12家企业项目建设时均没有认真落实职业卫生“三同时”制度,没有依法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审查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竣工验收时也没有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进行验收。20xx年以来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的企业只有3家,只占应进行现状评价企业的25%。

  5.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要素不全。12家矿山企业中,11家进行了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但是,申报项目内容要素完整的只有5家,占全部调研矿山企业的41.6%。

  (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情况

  1.小型企业工作场所生产布局不合理。矿山企业生产布局、工艺流程设置与矿山的选址、地形地貌、矿产资源赋存有很大关系。调研的12家企业由于绝大多数企业落实了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生产布局合理,产生粉尘、有毒有害气体、噪声等生产区域与非生产区域都留有足够的职业卫生防护距离,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非接触职业病危害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减少了接触职业病危害人员的接触时间。但是,3家规模较小的矿山企业存在生产布局不科学、工艺流程不合理问题。

  2.部分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不达标。2家铁矿和1家铜矿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建设维护情况较好,但多数石膏矿、磷矿企业职业病防护设施相对不完善,1家石膏矿企业没有任何防护设施。有些企业尽管建设了“六大系统”,但多数通风系统达不到应有效果。

  3.大部分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超标。对2家企业的粉尘浓度及4家企业的噪声、2家企业的`电离辐射强度进行了检测,粉尘总尘浓度分别超标68倍和 103倍,4家矿山企业的16个噪声检测点12个点超标。对2家企业巷道掘进面6个点的电离辐射强度进行了检测,没有发现超标现象。

  4.多数企业个体防护用品不符合要求。12家企业均为接触粉尘的劳动者配备了防尘口罩,但8家企业职工的防尘口罩佩戴没有全覆盖,部分职工佩戴方法不正确。12家企业只有3家为接触噪声的劳动者佩戴了防护耳塞等防护用品,7家企业为接触有毒有害气体的劳动者佩戴了防毒面具,但其中4家使用的防毒面具为无 “劳安”标志和无“生产许可”标志的不合格产品。

  5.职业健康监护工作没有完全落实。调研中,从每家企业抽查10份职工健康检查档案,12家企业没有1家100%落实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健康检查制度。绝大多数企业检查结果告知方式不规范,2家企业甚至没有将体检结果告知劳动者本人。

  6.部分企业职业病危害检测评价制度未落实。12家企业有5没有落实每年1次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7家职业病危害严重的企业没有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开展三年1次的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绝大多数企业没有落实日常检测制度,5家企业暨没有日常检测设备,也没有指定日常监测人员。

  三、措施和建议

  从调研看,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普遍存在职业卫生主体责任不落实,生产布局不合理、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检测评价不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健康监护及个体防护用品佩戴不规范等问题。矿山既是职业病危害严重行业,也是职业病发病的重灾区,规范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做好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强化宣传教育,增强企业职业卫生主体责任。

  职业病防治工作事关广大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重要民生工程,各地可依托主流媒体大力宣传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增强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主体责任意识,促使企业自觉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主动依法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加大经费投入,落实职业卫生相关制度,保障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开展专项治理,规范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针对全省金属非金属矿山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严峻形势,可通过开展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依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职业卫生专家等技术支撑,为现有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把脉问诊”,督促企业建立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建立健全职业卫生制度,落实管理机构和专职人员,强化职业病危害防护知识培训,提高人员职业病危害防治能力,建立应急预案,提高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能力,全面规范矿山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三)依托安全监管,促使企业职业卫生制度落实。

  国家新修改的《职业病防治法》,将职业病预防环节的监管职能从卫生部门划转到安监部门,各级安监部门可结合安全生产监管,转变监管方式,组织相关内设机构,共同推进矿山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督促企业落实职业卫生主体责任,促使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有较大幅度提升。

2024年职业调研报告 篇3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的安排,为进一步了解我县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带领教科文卫工委,于月日至日对我县职业教育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分别听取了县教体局、人力资源和社保局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并到县职教中心、县开发区部分企业实地开展走访座谈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县政府认真贯彻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坚持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探索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基础能力建设,职业教育有了新的发展。

  一是积极宣传引导,扩大职教招生。县教体育、人力资源和社保局等部门认真宣传贯彻《职业教育法》,着力营造全社会重视职教、支持职教的良好环境。面对社会上对职业技术学校能否学到真本事,就业能否保证等种种疑虑,全县上下通过对职业技术教育优惠政策、人才需求形势、就业信息和劳务需求信息方面的宣传,使一部分群众和学生家长对职业教育逐步改变观念。同时,各职校每年还组织教职工集中时间深入学校、学生家庭,大力宣传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和国家相关政策,动员职教对象参加职业教育,千方百计增加生源。

  二是面向市场办学,拓宽发展空间。为了使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结合经济发展需要,开始逐步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力求开设具有市场空间、就业前景看好的专业。目前县职教中心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工艺美术、电子电工、机械加工、汽车检测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和现代农艺技术、农村经济综合管理、农村电器技术等专业。在省市中职技能大赛中,县职教中心有人获得省三等奖、人获得市一等奖人获得市三等奖,学校获得市团体三等奖。

  三是开展短期培训,注重技能培养。非学历的短期培训,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劳动者职业素质的重要形式。据县人力资源和社保部门统计,在政府和行业企业的推动下,近三年职业技能培训达人次,培训工种涉及缝纫、电子电工、数控机床、黄酒酿造、焊工、钳工等,为我县劳动力转移就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技能服务支撑。

  四是加强基础建设,提升办学水平。县职教中心,借助原中学的教学资源,加快学校转型。经过两年多来的努力,学校于年月通过省示范中等职业学校验收。民办江南职校自年创建以来,投入余万元,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校园面积已达万平米,校舍面积万平米。新的实训大楼和教学大楼正在建设之中。县人力资源和社保局还积极向上争取万元实训器材为职校提供实训服务。在师资建设方面,职校通过脱产培训、自我转型、社会聘用等多种途径,着力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努力打造一支适应职教发展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如职校先后有名教师参加了汽车维修、机械、工程、数控、旅游管理等5个专业的国家级职业中学教师培训,名教师参加了省级教师培训,选聘名优秀技术员和工程师来校长期培养年轻专业教师和担当实训指导教师。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职校招生难和企业用工难现象较为突出。据统计,我县每年初中毕业生余人,除有相当一部分进入到普通高中学习外,再加上外出务工、县外职业学校的争抢生源,实际进入县内职业学校就读不足人,普职比远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年县职教中心和职校两所职校实际招生只有人。同时,随着开发区落户企业的迅速扩张,企业用工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主要表现是:一方面企业用工在数量上缺口较大,招工难问题开始凸现;另一方面县内职校学生毕业后首次就业到县外占有较大的比例,加上所学专业、课程与企业不能有效对接,人才需求进一步脱节,企业在当地难以招到满意的技能工人。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