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场建设调研报告(精选8篇)
(一)重点市场初具规模,专业市场已显雏形。重北超市、重客隆超市、苏宁电器超市、金泉超市都已有一定规模。其中金泉超市现有连锁店17个,营业面积16350多平方米,职工689人,年销售额达0.36亿元。塔山片区装饰建材市场集装饰装潢、销售、设计于一体,相关商家70余家。汽车城、摩托车市场、家具商场发展势头强劲,呈现勃勃生机与活力。东门综合市场现有营业面积4.5万平方米,从业人员近xx人,各类门市摊位450余个,年交易量达65万余吨。蛋禽市场营业面积有2.6万平方米,年交易量达0.3万吨,年交易额达3600万元。南门生产资料市场现有面积0.5万平方米,年交易量达4万吨,年交易额达1.2亿元。以城区市场为中心,向乡镇和邻近区县辐射的格局初步形成。
(二)“万村千乡”工程取得明显成效,农村消费市场进一步活跃。截止今年10月,全县已建成合格农家店421个,今年底将建成合格农家店624个,实现全县行政村日用品店和农资店全部双覆盖;已销售家电下乡产品28900台(件),销售金额5900万元,汽摩下乡产品达6051辆,销售金额3496万元,家电下乡汽摩下乡销售额在全市40个区县名列前茅,农民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
(三)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扩大,多种商贸流通业态并存,流通规模不断增大。近年来,我县商贸流通领域不断放开,重北超市、重客隆超市、苏宁电器超市、福建永辉超市等国内知名商家相继进驻。国内大型商业集团的进入,带来了先进的经营业态和管理模式,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特许经营等现代新型业态在我县快速发展,呈现繁荣活跃态势。据xx年底统计,城区已建商场25个14万平方米,农贸及专业市场18个16万平方米,酒店宾馆989家,大型酒店歌城15个6万平方米,商贸物流中心6个1万平方米,商业步行街2条,商业特色街8条8.6万平方米。 xx年1-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6亿元,同比增长20.8 %,增幅在渝西经济走廊十二区县中名列第2位。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3亿元,占gdp的27 %,实现税收13982万元。批发零售商品销售总额实现55亿元,同比增长27.5 %,增幅在渝西经济走廊居第3名。连锁经营额实现9.8亿元。
(四)商务项目工作成效明显,市场监管调控水平不断提高。为了加快推进商贸流通市场建设,xx年,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铜梁县流通企业十强餐饮企业十佳评选方案》、《铜梁县万村千乡市场工作推进实施方案》,编制了《铜梁县xx年—20xx年商业网点建设规划》,建立了商贸流通设施项目库,近两年先后到市争取商贸流通和市场建设专项资金300万元,刺激和带动3000多万元社会资金投入商贸流通设施建设,为引导市场建设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近两年,引进了苏宁电器商场、福建永辉超市等大型商贸企业,全县的限额以上商贸企业从xx年的18家增加到目前的41家。据县贸易局初步统计,去年以来仅县城建3000平方米以上的大中型商场和市场近30万平方米,是铜梁县城有史以来建设的大中型商场和市场的总和,其中上万平方米的商场、市场有10多个;政府主导修建的8.6万平方米的西部秦淮商业步行街成为渝西乃至中国西部重要休闲美食街。同时,不断加大商务执法力度,县贸易局、工商局、质监局、市政局等部门密切配合,城乡商贸流通市场管理日趋规范。在2个超市建立了2个市场监测点,对主要生活必需品库存临界点实行报告制度,提高了市场调控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加强了对主要生活必需品的余缺调剂,xx年先后从外地调运蔬菜、猪肉等生活物资23万吨,确保了市场供给,满足了城乡居民生活消费需求,维护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和社会稳定。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市场规划建设滞后,体系不够完善,布局不尽合理。由于我县过去市场体系发展缺乏系统全面的长期规划,商品市场体系发育不平衡,市场分布不合理,建设标准不高,功能不完善,市场与居民区混杂,无停车场、卫生、供、排水等设施,市场专业分区和特色不明,专业市场少、综合市场小、便民市场差。县内没有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农贸市场存在先天的布局缺陷,现代批发交易中心、专业市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发展缓慢。商品流通市场已不能适应城市化的发展要求和居民的多层次消费需求,商品流通市场体系的培育与我县建立“主城功能拓展区”的市场结构以及功能和规模不相适应。县城老城区是县城传统的商业中心,网点众多,如人气很旺,但缺少大型知名商场、连锁超市、高档酒楼、宾馆,新城区便民市场网点建设滞后。大北街钢材市场,以街为市,影响道路畅通,上下和销售钢材时,躁音扰民,群众怨声载道。正街商业中心区、李家湾和东门综合市场都没有配套的停车场、货运场,群众购物和业主进出货物都只能在主要街道停车,造成城区交通堵塞。
(二)农村商品市场发展缓慢,城区农贸市场急需改造升级。随着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逐步到位,一批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农业产业带、产业区逐步形成,我县农产品在数量、质量、品种上日益增加。但是,我县目前没有真正形成一个能够辐射全市乃至邻近省市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县农产品的流通,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县内相当一批农贸市场基础设施简陋,服务功能落后,经营环境不优,营销方式粗放,已不能适应城市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有的市场甚至出现商品质量、食品安全问题。这种状况不仅造成市场经营被动,高耗低效,削弱了其应有功能,而且严重制约了城市品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