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调查(通用22篇)
2.工厂产生的未经处理废水;
3.种植农作物所用农药残留的污染物;
4.含磷洗衣粉和化肥排入水中造成的水华以及外来物种入侵等。
造成原因:
1.农村大多数居民由于文化较低,品德素质较为低下,环保意识不高,对于水污染造成的后果不了解,并且对于已造成的污染不采取措施;
2.没有设立专门的垃圾处理点,都是随便扔掉,对于有毒物质也未经处理;
3.村里没有专门的水质管理条例和水质污染处理方案;
4.相关部门没有定期进行水质监测等。
解决方法:
1.向村委会反映相关情况,向村里提建议,让他们把村里被污染的水源治理好;
2.污染特别严重的村里无力治理的向县里水利部门反映情况。
3. 向村民们宣传水污染的危害,让他们懂得要珍惜水资源,为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做贡献。
感想:
由于农村大多数村民都是老人,对于水质污染的隐形危害不大了解,往往是危害显现出来了才意识到严重性,并且水质遭到污染严重影响到生态环境的建设,希望人人都意识到环境恶化带来的后果,也希望人人都能主动投入到保护环境的队伍中回来!
环境调查 篇8
每逢星期天,爸爸总要带我到坐落在海州城北的幸福桥那儿散步。他边走边看,边看边发出无可奈何的叹息声。我不解地问:“爸,这座桥有什么好看的?”他说:“孩子,你不知道,这桥原来可不是这种样子的。”
接着他便向我讲述了这座桥的历史。幸福桥与我同时诞生于1977年5月。她虽然没有南京长江大桥那么雄伟,也没有赵州桥那么古老,可她在海州人民的心中却有极重要的位灵。毫不夸张地说:幸福桥,她曾经是海州人民的骄傲!
在她的建筑过程中,海州人民曾倾注了自己无限的爱:为她让地、为她备料、为她出力、为她流汗……那时候,人们曾设想,一桥飞架,南北变通途,她将给海州人民造福无穷。在这里,春天可以看到绿柳成行,夏天可以闻到荷花芳香,秋天可以吃到鲜美的鱼虾,冬天可以观赏两岸的风光……
大桥峻工时,海州城沸腾了。全城男女老少喜气洋洋,一齐涌到大桥上。望着青灰色的桥基,乳白色的桥栏,天蓝色的桥灯,映着青青的流水,格外秀丽。有位老先生情不自禁地赞叹道:“美哉,幸福桥!”
此后,一段时间里,幸福桥畔,白天时时有人参观,傍晚常常有人徜徉。无论春夏秋冬,不管阴晴雨雪,你都会看到,这里游人不绝。
可是好景不长。三四年之后,幸福桥便失去了她那迷人的色彩。首先,桥身的混凝土多处剥落,有的地方露出了钢筋;接着,桥栏渐渐褪色,有的地方已断裂;最后,路灯因锈蚀严重,一直昏暗不明。来往行人不由地发出疑问,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据调查,问题出在幸福桥附近的工厂里。幸福桥北面有制磺厂和硫酸厂,特别是紧靠大桥的硫酸厂排出的废水、废气、废渣严重地污染了大桥周围的环境。它是造成大桥变色、变质的主要因素。同时,此处形成的硫酸雾等酸性气体,还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幸福桥南面有专门生产柠檬酸的发酵厂,它所排出的“三废”,也程度不同地对大桥产生着污染和腐蚀作用。至于大桥西面的发电厂、电化厂对大桥周围环境的影响就不必多说了。总之,某些工厂“三废”问题没有解决,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从目前状况来看,除了发电厂以外,一般的工厂还没有净化“三废”的能力和条件,也就是说,幸福桥被污染和损坏的命运一时还难以结束。难怪有人感叹说:幸福桥——你是一座“不幸”的桥!
“难道就真的没有一点办法可想了吗?”我好奇地问。
“办法是有的,关键是领导的决心和足够的资金。”爸爸接着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从领导来说,要有强烈的环保意识,要对所属厂矿的干部群众加强环保教育,更要加强对环保专业人员的培养,加速引进处理“三废”的先进设备。
从某些工厂来说,特别是硫酸厂、发醉厂、电化厂等单位,建在市内是不合适的,应该尽快搬迁。撅迁至何处?我认为硫酸厂应迁到临洪闸以北的地方,那里比较空旷,也不乏水源,对工厂的生产是适宜的。至于发醉厂,我认为它迁到蔷薇河西、铁路以北那里为好。因为产品柠棣酸的主要原料是山芋干和硫酸。山芋干来自苏北、鲁南一带的农村,据说该厂所用的硫酸也来自山东临沂。该厂迁到新址后,进料就方便多了。同时,许多装山芋干和硫酸的大型拖拉机和拖车也可以不再进人城区,这对维护城内的交通安全也大有好处。
当然,工厂搬迁孺要大最资金,这是个大间题。解决的办法是合理分担,国家拨一部分,工厂筹一部分,群众集资一部分。这也符合“大家的事情大家办”的精神。我想,为了环境的净化,为了人民的健康,也为了使幸福桥彻底摆脱那不幸的命运,我们应当共同奋斗。
环境调查 篇9
所谓审计环境,是指能够影响审计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按照因素的起源可以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是指不以国家审计机关意志为转移而对国家审计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的因素集合,包括国家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以及社会体制的发展和变迁等因素。由于组成外部环境的因素多样化,并且处于不断变化中,因此审计环境呈现出复杂性、动态性和不确定性。
1我国外部审计环境现状
1.1政治环境
在这个全新的时代,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审计的发展,国家的高度重视以及审计职能的不可或缺性更加使得审计有足够的发展空间。xx大尤其是xx届全会以来,关于审计管理体制问题的探讨一直在推进,xx大报告更是第一次明确提出改革审计管理体制问题,进一步说明审计监督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1.2经济环境
审计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并伴随经济的发展而日趋完善,当然在一定程度也受到经济制约。过去几十年,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是政府主导型的,以投资出口为牵引力,走“高增长、高储蓄(投资)、高污染、高耗能、高收入分配差距”旧常态经济增长之路,产生了“货币超发、产能过剩、系统腐 败、房地产依赖”等现象,造成了“结构失衡、风险积累、质量不高、创新不足”等问题。xx大之后,党和国家深刻认识到了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不可持续性,适时地提出“经济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定“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具体任务。目前,我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客观要求经济增长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1.3法律环境
审计人员必须依靠法律开展审计工作、履行职能,有了良好的法律环境和完善的法律体系予以支持,审计工作才能顺利且高效进行。目前,审计的法制环境不完善,审计依据不够充分,准则在一定程度有所不足,给审计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阻碍。在我国,审计部门由于需要接受行政部门的管理而无法为立法部门提供应有的服务,立法部门无法充分认识到审计部门在监督行政部门方面的作用,政府执法需求是影响立法部门监督力度的最主要的原因。
1.4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包括科技水平、传统文化、审计人员道德素质、信仰、及民众对审计职业的认识。目前制约我国审计工作的主要是在两个方面:一是审计的科技水平;二是“人治”上的诚信因素和职业道德因素。其中,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审计人员提供了更多的审计方式,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审计效率。比如,应用大数据技术,在开展审计工作时无需对各部门的数据分别获取,只需要通过企业内网,对数据设置一定权限后就能获得,这也大大降低了审计的成本。
2外部审计环境存在的问题
2.1审计管理体制主要体现在行政型
国家审计机关和内部审计机构均作为政府或组织的一个职能部门,进行行政化管理。审计部门在这种管理体制下,既要服从上级审计部门的领导,又要服从本级行政部门的指挥,弱化了审计的监督制衡作用,审计独立性受到明显的影响。
2.2审计法规滞后
我国目前的《审计法》是1994年第xx届全国人大通过、根据第xx届全国人大《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决定》于20__年修正的,距今比较久远,可能跟不上如今的经济形势。同时,被审计单位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不能很好地配合审计人员开展工作,从而为审计取证、审计调查带来困难。
2.3数据采集存在转换风险和系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