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调查(通用22篇)
在计算机审计的模式下,注册会计师必须用审计软件等工具采集电子数据,然而经过一系列转换和处理后,由于数据格式不兼容或转换方式落后等问题,原始信息可能失真或被损坏,从而导致审计风险加大。
2.4审计资源较分散
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内部审计获得的信息往往单一、不全面,而且审计技术水平和资源无法相互借鉴和应用。另外,有些部门认为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部门的事,工作主动性较差,经济责任审计与审计成果运用脱节,成果运用不到位。
3优化外部审计环境的对策
审计环境是审计产生的土壤,是审计发展的保证条件,对审计质量的影响重大。审计环境的优劣严重影响到审计独立性、审计工作质量。因此,分析研究如何优化审计环境,使审计环境的变化能够影响审计工作、促进审计事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3.1建立健全立法型审计模式
应对现行审计管理体制进行调整和完善,逐渐改变我国目前的行政型审计模式,转向立法型审计模式,设立与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相平行的审计院。审计院直接向全国或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通过改变隶属关系来增强审计主体的独立性。同时除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外,各行各业要尽可能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不断优化审计工作环境,提高审计人员的地位,给审计工作创造一个更宽松的条件,保证审计人员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以增强审计的独立性。
3.2推进完善相关审计法律制度
必须立足党和国家审计全覆盖的新要求,统筹推进审计法律制度体系,推动形成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社会审计的有机统一。党的xx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改革审计管理体制,完善统计体制”。推进审计体制改革必须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聚焦重点领域的改革,着力推进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强化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探索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模式,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不断完善我国的审计法治体系和审计监督体制机制。
审计制度对审计效率也有显著影响。因而,为了提高审计效率,一方面,新的审计制度一旦出台,应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落实。如《审计法》修订后,应及时修订《实施条例》,减少审计机关的调整适应期;另一方面,在今后《审计法》《实施条例》《审计准则》等制度的修订及制定中,应更多关注如何强化审计权威、提升被审计单位的配合度,以增强抵御效率和预防效率。
3.3研究和运用新审计方法或审计手段
现代审计是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区块链的背景下,适应现代信息需要而不断向前发展的。自动化的应用使审计流程变得更快、更智能,并减少了出错的风险。因此,现代审计人员需要充分借助新技术、研究新手段,把审计的职能扩展到业务数据、行业数据、非财务信息等更广泛的方面。在审计中,更加注意对企业管理*财务预测的基础进行分析和验证,注重从体制、机制和制度层面揭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
3.4整合资源,各部门协同作战
为了更好地履行义务,应该寻求在宏观上的帮助,比如寻求财政、劳动保障、产品质量监督、能源监管、税务、环保等部门的帮助,并建立由组织、纪检、监察、人事、审计等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实现协同作战。一方面审计部门可以获得更直接的审计依据,另一方面审计部门也能为其他相关部门提供有力佐证,二者相辅相成的,建立良好的协调关系,侧面提高了审计质量,也能进一步优化审计环境。
3.5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水平
审计的核心就是审计职业判断。审计职业判断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中,要想达到预定的审计目标,科学合理的职业判断是十分重要的。这就取决于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累积的实操经验,各部门应该定期组织培训,开展交流会,让优秀的审计人员分享成功案例,汲取经验,同时关注审计前沿,并时刻提醒审计人员注重自身道德修养的建设。
综上所述,外部审计环境对审计工作产生的影响是深刻和持久的,而审计事业的发展又必将对审计环境起到能动作用。同时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永恒的話题,需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未来的审计任重而道远,经济责任审计、政府投资审计、金融审计、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等等,给现代审计工作提出了许多新任务、新要求;计算机辅助审计和效益审计,则为审计理念和审计技术、方法的创新,为对现代审计的理解和配合工作提出了许多新内容、新目标。探索,力求革新,构建良好的审计环境,促进中国审计事业的良性发展。
环境调查 篇10
寒假学校布置了大学生实践调查的作业,因此,我对我家乡的进行了环境保护调查。下面是我的大学生环境保护调查报告。
环境污染的原因
由于我国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和村镇住宅建设的激增,不仅城市,农村的生态环境也日趋恶化,许多地区的乡镇工业由于缺乏长远规划,一方面各种工业任意布点;另一方面又因经济能力和技术力量的薄弱,企业无力处理“三废”,污染问题相当严重。
农村地区对自然资源利用多,培育少,目前兴建的水利设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自然灾害的威胁。随着生产的发展,化肥农药不合理的大量使用,畜禽养殖业废水、废气和废渣的任意排放,使各种污染物在农村地区内循环,造成大面积农村面源污染,水体污染现象十分严重。小城镇卫生条件差,交通拥挤,居住紧张。村镇或布局分散,或延展过长,于生产、生活和公共设施的安排都极为不便。村庄内部结构松散,空间混杂,生活用水不卫生,道路不规范等。但城镇建设费用很少,无力改变这种现状。通过调查发现造成家乡环境污染的原因有:
(一)、“白色污染”
1、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处置,垃圾没有实行分类收集,能回收回的不回收利用。
2、许多企业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白色垃圾没有科学地处理,放任自流。
3、我国现有的法律没有对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制定出过硬的相关法规。(幸好国家新出台了“禁塑令”,但效果还不显著。希望能有大的作为。)
4、尽管在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镇的口号下,我们的县城变得整洁得多,但是总的来讲,人们的环保意识比较淡薄,滥用和随意乱倒塑料制品现象相当普遍。
(二)、森林遭受迫坏,水资源污染严重
1、森林面积减少,除了一些自然因素外,还有就是认为造成的森林面积减少。人类大量开发森林资源,然而又没有及时的进行补进;
2、由于森林面积的减少,土壤变得松散,雨水下来,泥土冲进河道,造成河道,河水可以的道换新,形成污染;
3、森林减少,造成了水土流失问题;
(三)整治仍不彻底
在城区,鸡鸭屠宰点和烧肉摊点污染严重;花盆和盆景中烟头、纸屑较多;摊点商户占道经营较多;车辆乱停乱靠现象依然存在;牛皮癣仍然很多;向河道里倾倒垃圾依然严重,河水污浊。在乡镇街道,乱丢乱吐乱倒现象严重;农贸市场垃圾较多;车辆乱停乱放现象严重;小食店清洁卫生问题突出;存在重城镇轻农村、重干道公路沿线轻边远村社的现象;部分乡镇对场镇和主要公路沿线外的村社还未开始环境整治。在农村,农户院坝散养家禽严重;柴草乱堆,垃圾乱倒较为普遍。
(四)设施不够完善
一是环卫设施数量不够多,尤其是垃圾池、垃圾桶、果皮箱、垃圾清运车、路灯、人行道板等环卫设施配套不足,破损严重;二是部分设施布置不合理,有的修(洗、停)车场、水果市场、畜禽交易市场布局不合理,造成市场交易秩序混乱,影响市容市貌;有的垃圾池设置、垃圾桶摆放位置不合理,造成新的环境污染和视觉污染。
保护环境的措施
通过调查的我得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是一个人造成的,所以保护环境应该是全社会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虽然家乡现在在的环境状况不是很乐观,但是据调查,我们的政府正在努力进行环境保护的工程: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向老百姓宣传环境保护,提高人们的环境白虎意识等;在政府的努力下,作为这片土地主任的人们,外面更应该努力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爱护它,保护它,从手上的事做起,不乱扔、乱折、乱吐;从身边的是做起,共同把我们的家乡建成美好的家园。
总结
通过这次调查活动,我们了解到: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每当大风刮起时,空中就弥漫着黄色的粉尘,有时在空中还飞舞着白色塑料袋。使人们出门十分狼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