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报告范文

报告范文

科学实验报告范文(精选34篇)

2024-03-20 01:20:56报告范文打印
科学实验报告范文(精选34篇)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一组天文学家对离开地球约95光年的两个双星进行了为期5年的观察,这两个双星系统拥有与我们太阳相类似的年轻恒星,因此研究它们能帮助天文学家预测太阳的强烈爆发和确定地球上生命的进化,因为当时太阳对我们地球的轰击....

  讲解:科学家发现,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会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我们把这种运动叫做振动。(出示课件:振动。)

科学实验报告范文 篇20

  蜡烛吹不灭思考:

  用力吹燃烧的蜡烛,却怎么也吹不灭。你知道怎样做到这一点吗?

  材料:1根蜡烛、火柴、1个小漏斗、1个平盘

  操作:

  1、点燃蜡烛,并固定在平盘上。

  2、使漏斗的宽口正对著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小口对著火焰用力吹气。

  3、使漏斗的小口正对著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宽口对著火焰用力吹气。

  讲解:1、这样吹气时,火苗将斜向漏斗的宽口端,并不容易被吹灭。如果从漏斗的宽口端吹气,蜡烛将很容易被熄灭。

  2、吹出的气体从细口到宽口时,逐渐疏散,气压减弱。这时,漏斗宽口周围的气体由于气压较强,将涌入漏斗的宽口内。因此,蜡烛的火焰也会涌向漏斗的宽口处。

科学实验报告范文 篇21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经历感受重力的活动,能根据所观察到的现象对重力的方向进行猜想并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

  2、大胆猜想重力的产生与什么有关,能用资料查询和阅读的方式将重力与地球引力对应起来并初识牛顿的万有引力学说。

  3、能制定研究计划设计实验探究不同物体所受到的重力大小,初步练习估测生活物品的重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敢于猜想,尊重证据,实事求是,愿意合作与交流。

  2、从牛顿研究苹果落地的故事里懂得要善于思考、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科学知识

  1、知道地球表面附近物体所受到的地球引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知道万有引力的存在。

  2、初步了解身边常见物体的重力一般是多少。

  教学准备

  1、牛顿研究苹果落地的场景图,儿童提水、抛石子等关于重力现象的动画课件或图片,绘制一个供全班交流汇总使用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2、准备好学生分组实验的材料:支架、细线、钩码、圆筒式弹簧测力计。

  学生准备:玩具小车、钢笔、苹果等小物体。

  课时安排

  本课安排2课时,第1课时完成活动1的教学,第2课时完成活动2的教学。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本课导入时,教师可以先板书课题,然后提问学生:谁知道这个课题里面所包含的故事,给同学介绍介绍。

  二、活动——感受重力

  1、学生体验:提水、抛石子等

  教师应及时从中梳理出“向下”这个词来,帮助学生从众多现象中找到“下落”的规律并形成对重力方向的猜想。

  2、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

  ① 用带重物的细线固定在支架上,固定支架观察它们受到重力后朝哪个方向。

  ② 数次调整支架的倾斜角度,再观察重物朝向哪个方向。

  得出结论: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3、学习重力产生的原因

  首先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猜想,如果学生当中有说出“地球引力”的,教师可提供一些材料让学生进行验证性实验。例如,在前面做实验用过的支架上改吊一些别的物体,并再次倾斜支架,继续观察重物朝哪个方向;或者就用细线拴一石块,摇晃石块并观察石块静止后朝哪个方向。但是,尽管这些实验可以间接证明地球引力的存在,学生依然不能由此得出肯定的结论。这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资料查询和阅读“指南车信箱”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

  三、活动——重力的大小

  1、明确研究主题——身边常见的不同物体的重力有多大呢?

  2、接着,指导学生针对准备好了的材料(钩码、玩具小车、钢笔、苹果等小物体)分组制定研究计划。应要求小组活动人人参与、个个动笔或动手。教师应及时掌握情况并给予必要的技能指导,包括计划内容是否齐全、记录表栏目是否科学、统计图是否标好了刻度、材料是否便于测量等。

  注意:如果被测物体超出了测力计的测量范围,必须调换。

  3、学生动手测量:测量时,要提醒学生正确使用测力计,可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要分工合作,要如实记录等。

  4、制成统计图

  5、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交流。以苹果为例,可以一边出示苹果一边说它重力的大小,使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苹果的重力大小一般在多大范围内(通过多次进行这样的测量练习,可以增强学生的估测能力),然后师生一起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的汇总。

科学实验报告范文 篇22

  实验内容

  阳光下的影子

  实验地点

  室外

  实验目的

  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

  实验器材

  木板、白纸、橡皮泥、木棒

  实验步骤

  1、做一个简易的日影观测仪。

  2、每隔十分钟,量铅笔影子的长度,在白纸上做下记录。

  实验现象

  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实验结论

  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实验效果

  

  实验人:

  实验时间:xx年xx月xx日

  仪器管理员签字:

科学实验报告范文 篇23

  材料:一个有窄口的塑料瓶、黏土、一段塑料软管、几个硬币、胶带。

  1、在塑料瓶的一侧挖二三个洞。在瓶子的同一侧,用胶带把三四个硬币固定上去。这些硬币有重量,可使潜水艇往下沉。

  2、把塑料软管放入塑料瓶的窄口里,再用黏土把软管和瓶口的缝隙封好。

  3、把这个玩具潜水艇放到一盆水里,让潜水艇灌满水。

  4、从软管把空气吹入潜水艇。在你吹气的时候,潜水艇内的水会从洞口被逼出来。

  5、当潜水艇充气到一定程度时,它会慢慢升到水面上。

  操作:你只要控制潜水艇内空气的量,就可以使潜水艇在水中浮沉了。

  原因:怎么会这样?空气的重量比水轻,当你把潜水艇装满气时,潜水艇变得比水还轻,所以会上升到水面上。

科学实验报告范文 篇24

  “记录”是小学科学教育活动的重要环节,它在整个科学教育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学课程标准》所给出的“具体内容标准中”有众多的内容直接与研究记录有关,如“用简单的材料,设计科学实验,并做实验记录”,“用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对事物进行观察,并用文字和图来表达”等等。纵观目前的小学科学教学,科学记录越来越得到了我们老师的重视,大部分课中都要求学生做科学记录,但许多仅仅是做一下记录方便汇报而已,大多流于形式。许多科学实验探究课的记录都与我们科学课记录的目标背道而驰,记录低效甚至是无效的。那么如何在小学科学课中进行有效的记录?对此,我根据自己近几年的实践与研究,说说自己对科学课记录的一些思考与做法。

  一、记录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现状分析:

  (一)记录内容广泛,种类多

  从《科学课程标准》和科学出版社的教材内容中很容易看出,小学科学课中的记录种类繁多,涉及面广,的确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如“凤仙花、蚕宝宝”饲养过程中动植物的成长记录;“100毫升水里到底能溶解多少克食盐”实验记录;“观测云、温度、风向等”的信息收集记录以及其他的测量记录、调查记录、统计记录等等。学生要想完成这些探究记录,必须需要一定的探究能力,包括:实验设计与操作、实验观察、统计分析、调查、测量等。

  (二)科学记录随意无序,不受重视

  科学记录在当前的小学科学课堂中没有收到相应的重视,科学记录只是张“纸”,涂涂画画都很随意。在我们听课的时候,常会发现有的小组学生在记录时并没有按记录单的要求记;有的小组在记录时间花得很少;有的小组记录的与观察实验的结果不一致;更有甚者的面对记录单不知道该填什么。学生不能正确填写记录,导致学生在交流学习结果时,只有寥寥数语,汇报缺乏支撑。而且,很少有老师会对学生的科学记录做一些实质性的评价,只是上台汇报的个别学生展示了他们的成果而已。显然,这样的教育违背了科学教育的宗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