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房整改报告范文2024(通用8篇)
药房整改报告范文2024 篇4
沂水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我药店在接到药品生产流通领域集中整治行动工作通知后,高度重视,立即按照专项整治工作重点内容逐项进行自查,并对照《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标准》的规定进行全面检查。现将自查整改报告如下:
一、进货与验收方面:我店共经营药品品种达××个,分别从×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家批发企业购进,严格审核供货单位资质、并索取并保存了供货方资质,严格审核购入药品及供货单位销售人员的合法性,按规定索取销售人员的授权委托书及身份证复印件,与供货单位每年签订质量保证协议,并明确质量条款,建立了完整的供货方资质档案。所购进药品均有合法票据,对购进的药品,验收人员根据原始凭证逐批验收,并建立了购进验收记录,做到票、帐、货相符。
二、在经营方式、范围方面:没有超范围经营,本店所有品种都在《药品经营许可证》许可范围内,没有销售属国家严令禁止销售的药品、器械,没有出租或转让柜台,以代销产品,非本店营业人员不得销售或宣传推销药品。
三、药品的销售方面:销售处方药、含特殊药品复方制剂时,严格遵照国家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的有关条例,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药品与非药品分柜摆放,并贴有明显的区域标识,处方药一律凭处方销售,。含特殊药品复方制剂的非处方药一次销售不得超过5个最小包装。
同时该药店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例:对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不够、药品的质量档案不完善等,在以后的经营工作中,本药店一定将更加严格要求,做好各项工作。
药房整改报告范文2024 篇5
关键词:门诊输液;医患纠纷;环节管理
门诊输液室是患者进行门诊治疗停留时间最长的场所,门诊患者和家属社会来源复杂、周转快、文化层次参差不齐,门诊各个服务环节稍有不慎都会给输液环节带来纠纷。现将我院门诊输液室近3年来所遇常见医患纠纷及对策进行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门诊输液室在岗排班护理人员8人,每天诊疗时间上午8时~晚上10时;门诊坐诊医师46人,其中返聘退休人员13人;门诊常规静脉用药108种,每年静脉输液新药20余种;门诊各窗口服务人员约57人,门诊日平均输液310人次。
1.2方法统计20xx年1月~20xx年12月医院纠纷处理部门客服部反馈的因各种原因所导致输液纠纷共计21起。
1.3结果据统计显示,门诊输液纠纷的影响因素有多个环节,医生诊疗环节、护理诊疗环节、药物因素、缴费、检查环节、患者自身因素均易引发纠纷,但护理诊疗环节、药物因素是高危环节。
2.原因分析
2.1护理诊疗环节①护士对输液患者病情不了解:门诊输液患者来自各个专科,病情复杂,可变性强,我院目前输液室护理人力资源不足,接诊输液以电脑医嘱输液单为依据,护士无法详细了解每个患者的病情,特别是对易出现病变危象的患者,如心脏病发作、癫痫发作、低血糖反应、高热惊厥、脑血管意外等不能给予前瞻性的关注,患者在等待输液或输液中出现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发现,延误急救时间,容易引发医患纠纷。②部分护士安全防范意识不强,未严格执行输液查对制度或查对方法不科学:门诊输液室患者较集中,流动量大,同名同姓同期打针、输液的情况时有出现,其年龄、文化层次参差不齐,部分患者由于语言不通、听力视力下降等原因,在护士查对环节中容易出现应答错误,或护士凭主观经验和估计行事,造成相互交叉错用药物,用错药物剂量;医生处方剂量与药房发出药的剂量不符,未认真核对;有交接班不清,给患者漏打针、少输液的等导致了与患者发生纠纷。③输液巡视不到位:高峰时段患者多,护士人力不足,护士忙于加药、穿刺,患者输液外渗、接液更换、拔针不及时发现引发纠纷。④护士药理知识欠缺:临床新药的频繁更替,护士对药物的药理知识及配伍禁忌不了解,盲目执行医嘱或用同一注射器混合加药后液体出现混浊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引发纠纷。⑤护士服务态度不良、工作不严谨:有的护士缺乏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艺术,把不良的心态带到工作中,表现为态度生硬,表情冷淡,不能正确认识自我,不注意自身修养,工作中语言带刺,出口伤人,激化了护患之间矛盾;不理解患者的知情权,对患者的疑问和提问解释不耐烦,未做到操作前告知,操作中解释,操作后嘱咐。擅自简化操作程序,如输液前配制液体未做到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导致橡皮塞屑进入输液瓶中被患者发现;不注意尊重患者,在不适当的场合谈论患者的私生活,议论患者的长短,侵犯了患者的隐私和保密权,引起了患者的反感,造成不必要的纠纷。⑥护士穿刺技术欠缺:我院门诊输液室配置的护士多为年龄超大或在孕期不适合在病房值夜班的护士,视力下降、心里压力大,在儿科穿刺方面存在很大的弊端,给小儿输液穿刺2~3针不成功时,易引发不满。
2.2药物因素近几年随着新药不断问世,药物品种增加,许多药品有多个名称,包括商品名、化学名,有时仅一字之差,却是完全不同类的药物,容易造成混淆[1]。①部分新药无药物配伍禁忌查对表,使用中出现配伍禁忌,引起不良后果。②一些药物在连续静滴过程中与其他药品会产生沉淀浑浊现象,引起患者恐慌引发纠纷。③药物贮存不注意防潮、防尘,瓶体表面附有灰尘、标签污渍不清晰,患者易质疑药品质量引发纠纷。
2.3医生诊疗环节①医生坐诊不按时、不连续在岗,患者候诊时间长、不能及时再诊检查报告单及了解病情,情绪不满焦躁引发纠纷。②医疗文书书写不规范,门诊病历字迹难以辨认,患者身份、病情、药名难以识别,反复核对延误治疗引发不满。③医嘱用法、剂量不规范,导致家属来回修正处方、退费、退药、取药造成不满。④返聘老医生中,个别医生电脑操作不熟练给患者就诊输液带来等待的烦躁情绪[2]。
2.4导医、缴费、检查环节门诊各个流程中服务窗口服务不到位,极易引起患者不满,最终把不满情绪发泄于门诊最后症结的输液治疗过程。①导医不及时、不主动,就诊患者不熟悉就医环境和就诊流程,反复询问、寻找情绪烦躁引发不满或对高危患者缺乏前瞻性的关注给引发医疗纠纷埋下隐患。②收费问题是患者最敏感的问题,有的患者不明白收费标准情况,带着收费不合理的想法来到医院,加之医护人员解释欠清楚,患者以为是乱收费、多收费,不合理的收费,引起了投诉。③收费、检查、取药等排队等待时间长、报告发放不及时、相关科室医务人员态度冷漠引发纠纷。
2.5患者自身因素患者的自我保护和法律意识增强,而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一些患者缺乏医学知识,又对护士的宣教不认可,遵医行为差,擅自离开输液观察区、擅自调快滴速等,出现不适或不良反应,引发纠纷。
3.防范对策
3.1增强护士安全意识,优化护理服务流程护士应把人性化服务放在首位,做到态度诚恳、用语谦逊,举止文雅,服务周到,同时可因人而异去选择不同的服务方式。操作注意规范,服务注意细节,并注重护理安全。对高危患者开放绿色通道优先处理,严把核对关,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并实行按输液序号入座,护士认真核对患者身份和序号无误方可执行输液,避免发生打错针、配错药物的不良后果。实行弹性排班,缓解工作压力,在输液高峰期加强人手,并对小儿头皮穿刺和一些血管条件差的患者,安排经验丰富穿刺能力强的护理组长协调工作,保障对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在输液室醒目位置张贴输液患者须知和温馨提示,护士操作前后交代必要的注意事项,让患者和家属了解输液的流程和相关注意事项,自觉提高遵医行为。每天安排有专职输液巡视班,及时主动帮患者更换液体、调整输液速度、拔针、及时发现不适和不良反应,帮助解决各种疑难问题。
3.2注重在职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医院的`服务模式在改变,医疗设备不断更新,医疗技术不断提高,新药不断推出,临床用药不断改进。因此,需加强护士的在职培训,坚持护士素质和护理技术水平双向培养,更新护理知识,使护理质量从思想上、技能上、知识上得以保证,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才能适应形式发展的需要。
3.3把好药品关护士接单后要仔细认真核对,发现药房发错药或医嘱有误要及时与药房或医生沟通,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设立新药登记本并定期组织学习,让护士了解新药的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症、注意事项等,了解各种药物临床不良报道的内容,使护士在接触此类药物时起到警示作用,要求护士做到对此类用药患者多观察、多指导、多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