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研究报告(通用30篇)
(2)转食育苗技术指标:将卵黄苗进行专池人工转食培育,在8—12个日龄时进行转食驯化,经30—40天的培育,鱼苗的规格可达4cm以上,育苗平均成活率达70%以上。生产4cm以上转食鱼苗1000万尾以上。
(3)冬片鱼种培育技术指标:将经人工转食驯化的4cm以上鱼苗转入鱼种池和鱼种网箱中进行培育,池塘亩放养3-4万尾、网箱每平方米放养3000尾,主要投喂浮性配合饲料,经4—5个月养殖,可生产8—10cm的鱼种,池塘亩产达300公斤、网箱每平方米达25公斤,鱼种总产量达425万尾,平均成活率达85%以上。
(4)无公害养殖经济技术指标:池塘亩放8—10 cm鱼种40—50公斤、网箱每平方米放养8—10cm鱼种4—5公斤,主要投喂浮性配合饲料,按无公害标准养殖,经6—8个月的饲养,池塘亩产500公斤、网箱50公斤/m2,生产成鱼200吨、后备亲鱼10吨,养殖成活率达90%以上,品质达到出口要求。
4、中试后可获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中试后,该项目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社会效益:中试后,每年可生产4cm以上黄颡鱼1000万尾,其中可向社会提供500万尾;可向社会提供后备亲鱼10000公斤;生产8—10cm鱼种425万尾,其中向社会销售200万尾;生产商品鱼200吨。本项目向社会提供的亲鱼、鱼苗和鱼种,经社会繁殖和养殖每年可实现产值3000万元以上,新增就业人数200余人,为农民增收创造了空间。至20xx年可直接按项目标准化技术放大5倍生产规模,在短期内可形成产业化经营,对推动渔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有重要的作用。
(2)经济效益:中试达产年可实现产值554万元,新增利润82.43万元,新增税收71.52万元。
(3)生态效益:项目本身就是一种生态型的繁、养殖项目,整个养殖过程完全按照无公害养殖技术要求进行, “三废”排放均符合标准,对环境不但不造成污染,还可有效地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
(二)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目标:(20xx年6月—20xx年7月:黄颡鱼繁殖和苗种培育阶段。)
本阶段主要利用已采集的鄱阳湖黄颡鱼亲本2500公斤和已投资建设的繁殖与苗种培育设施,进行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尚需购置实验仪器和检测设备(含电脑)49台(套)件、鼓风机和供气系统各2套。生产4cm转食夏花650万尾以上(其中250万尾用于销售,400万尾用于自养)。本阶段共需落实资金49.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9.1万元,流动资金30万元。可实现销售收入25万元(销售250万尾4cm夏花,每尾按0.1元计算)。
第二阶段目标:( 20xx年7月—20xx年12月:冬片鱼种培育和成鱼养殖阶段)
本阶段需新增投资159.8万元,用于技术研究开发,购置增氧机10台、自动化投饵机10台、鱼种网箱100个(800平方米)、成鱼网箱100个(1600平方米)、鼓风机和供气系统各2套、活鱼运输车一辆,新建亲鱼与鱼种培育池100亩、流水产卵池10个(300平方米)、自流式孵化池400平方米、工厂化鱼苗培育池100个(1600平方米)。可生产8—10cm鱼种340万尾(100万尾用于销售、240万尾用于下一年成鱼养殖),成活率达90%以上;培育后备亲鱼5000公斤;建立无公害养殖池塘100亩、网箱200个,利用上一年生产的120万尾鱼种,开展无公害养殖,生产尾重90克以上的商品鱼100吨,成活率达90%以上。该阶段共需落实资金259.8万元(从上一阶段的销售收入、企业自有资金和国家无偿资助资金中解决),其中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59.8万元、流动资金10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277万元(销售冬片鱼种100万尾、后备亲鱼5000公斤、商品鱼100吨)。
第三阶段目标(20xx年1月—20xx年7月:黄颡鱼繁殖和苗种培育阶段。)
本阶段需新采集或选育亲鱼20xx公斤,形成具有繁殖能力的亲鱼4500公斤,购置增氧机10台、自动化投饵机10台,生产4cm夏花苗种1000万尾以上(其中500万尾用于销售,500万尾用于自养)。共需落实资金57.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7.1万元,流动资金5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50万元(销售500万尾4cm夏花,每尾按0.1元计算)。
第四阶段目标:(20xx年4月—20xx年2月:冬片鱼种培育和成鱼养殖阶段)
本阶段需培训技术工人20人(次),利用自有水库和池塘开展网箱和池塘养殖鱼种与成鱼,购置成鱼网箱100个(1600平方米)。池塘养殖鱼种60亩、成鱼100亩,网箱养殖鱼种100箱、成鱼200箱。生产4cm夏花1000万尾,8—10cm鱼种425万尾(200万尾用于销售、225万尾用于下一年成鱼养殖),成活率达85%以上;培育后备亲鱼10000公斤;利用上一年生产240万尾鱼种,生产无公害商品鱼200吨,成活率达90%以上。该阶段需投入固定资产资金4万元,流动资金200万元,共需落实资金204万元(从上年度和上一阶段的销售收入中解决)。
有关研究报告 篇22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作为学生,纸和我们的关系密不可分的,可以写作业、打草稿等。而就是因为用纸的地方太多了,我们常常就会忘记节约。无论在哪里,都有很严重的纸张浪费的情况。纸张浪费还会污染环境。所以,我针对纸张的浪费做了一个研究报告。
二. 调查方法.
1、阅读书籍、报刊、上网查找资料。
2、询问家人,从他们口中获得资料。
3、调查学校里的纸张浪费情况
三. 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学校用纸调查:
我通过调查,发现班级里存在巨大的纸张浪费现象。在中、低年级里,有很多同学经常用作业纸来叠飞机或是撕成碎片然后撒着玩。在垃圾桶里还能看见许多的空白的作业纸或是只用了一点的纸……在校门口的大箱子(专放白色垃圾)里都是白花花的一片,这些可都是纸啊!就这样扔了,浪费实在是太大了!在学校里,打印的东西都只打一面,另一面全是空白。一些老师的备课本一学期下来有许多空白。有些老师会重复使用,但大多数老师并不重复使用,而是扔掉!这样就造成了巨大的纸张浪费情况。
家人用纸调查:
在爸爸工作的地方,打印资料或名单什么的,往往只用一面打印。有一些资料,只是多打或是少打了一个字或标点,就要扔了重打,这样不是太浪费了?还有,爸爸的单位上要是需要通知一些事情,即使口头可以通知的事,也要打印出来发下去。他们看完以后就都堆在柜子里,十分浪费……于是,爸爸就把不用的、只打印了一面的纸拿回来给我,可以用来打草稿、练字、画画等,用完后还可以折纸……
电脑用纸资料调查:
据统计,每回收一吨废纸可以再造出800公斤的再生纸,挽救17棵大树,节约3立方米的垃圾填埋空间,还可以节约50%以上的造纸能源,减少35%的`水污染。每张纸至少可以回收两次,办公用纸、报纸杂志、旧信封纸等第一次回收可以再造制成稿纸等;第二次回收后还能做成卫生纸.……
四、总结
节约纸张虽然没有节约水、电那样被人们重视,可如果浪费纸张,就会破坏生态环境。因为纸是由树、竹或芦苇做的,大量地破坏它们,无限制地采伐它们,生态环境资源就会快速消耗殆尽,所以我们一定要节约用纸,节约一切可节约使用的资源啊!
五、建议
1、可以在作业本的背面做演草。
2、学习资料最好用手写,不仅避免打印的浪费,还可增强记忆。
3、在演草纸上写字不要写得太大,避免浪费。
4、作业本要集中一个写,不要老是换本子。
5、提高思想上的认识。
6、做好纸张垃圾的分类,把还有利用价值的纸张回收并再利用。
最后,希望每个人都加入到节约用纸的行列里来。
有关研究报告 篇23
一、课题的提出及重要意义。
作为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经历,每次布置作文,学生很少有喜形于色的;而谈到作文教学,教师则常忧心忡忡。前辈教师叹息说,没想到现在的学生竟然不喜欢写作;作家则说,没想到现在的学生写出的文章如此难看……
既然叫“作文教学”,学生作文写不好,教师难辞其咎。事实是,很多写作者自述,能把文章写好,往往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通过多读书,自己悟出来的,练出来的。教师只能适当地指导大概写法,更多的是要靠学生体悟、实践。但为了提高学生写作素养,我们必须了解作文教学的现状,多方面寻找原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却出现了许多问题:首先是大部分学生没有感受到写作的愉快,他们的阅读量很小,写作基础较差;其次是应试作文模式过早地影响了正常的写作教学,使他们的写作变得功利并趋于程式化;其三是课堂写作缺乏有效指导,陈旧的教学观念阻滞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没有把写作作为一种有价值的思维活动。同时我们还发现,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水平往往优于作文的水平,原因在于习作就是一种创新,比起单纯掌握语文知识难得多,而我们又往往忽略了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技巧和创新能力,因此如果不对作文教学进行创新的'研究,理论上作一个整体的、序列的和系统性的探索并加以实践,就难以进一步提高教师作文教学的创新水平和学生的习作水平。针对这些现象,我们确立了《小学作文教学研究》这一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