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工作计划范文

工作计划范文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学习描写景物作文教案(精选32篇)

2024-09-02 02:17:31工作计划范文打印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学习描写景物作文教案(精选32篇) 【设计意图】1、本单元的写作是学习描写景物。要培养学生学会调动所有感官观察景物的习惯,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细致地描绘景物的方法,提高写景的水准。....

  明确:杜牧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反映了他敏锐的历史眼光和独到的见识: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历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这两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这句诗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豪气与自信。

  3.有人认为,杜牧只关心两个美女的命运,而不关心国家和人民的安危。对此,你有何看法?

  明确:杜牧用的是以小见大的写法,“锁二乔”是作为东吴政权灭亡的特征而出现的,用两个美女的命运来象征国家的命运,更为形象贴切,耐人寻味。

  渔家傲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朗读诗词

  1.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宋代女词人。其诗文并美,尤长于词,其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艺术技巧很高,形式上擅用白描手法,力求创新。语言清丽雅洁,明白如话,富有生活气息,人称“易安体”。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辑有《李清照集笺注》。

  在词的创作,李清照是继柳永、秦观、周邦彦之后又一的婉约派词人。她的词清新婉转、幽怨凄恻,极富抒情性。但这首《渔家傲》却表现出非常不同的风格,它气势磅礴,音调铿锵,是李清照词中最别具一格的杰作。

  2.反复诵读,把握节奏和韵律。

  目标导学二:理解词意,概括主旨

  1.理解词句的含义。

  (1)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明确: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词人把低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2)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明确:词人在梦中飞上了天空,见到了天帝,天帝询问她的去向。上阕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3)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明确:“路长”“日暮”写出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感受。“谩有惊人句”,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不满之情。

  (4)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明确:表达了词人决心要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远去,奔向缥缈的神山寻求幸福。

  2.概括这首词的主旨。

  明确:该词通过梦境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通过回答天帝的问话,直抒胸臆,感叹自己空有卓越的才华,虽辛苦求索,终因遭逢不幸,未能找到光明。表达了词人烦闷的心情,充分地表现了词人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

  反思

  可取之处

  反复诵读诗歌是理解诗意和情感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从诵读入手,精讲多读,以读带品。品读时,要求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读出作者所表达的内在感情。

  不足之处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重点,但有些学生还是难以通过诗词内容来理解。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学习描写景物作文教案 篇21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2.分析居里夫妇的精神品质。

  一.预习检测:

  1.读准字音:

  简陋(LU)炽热(CH)沥青(L)

  骤雨(ZHU)猝至(C)窒息(ZH)

  吹嘘(X)搅动(JIO)筋疲力尽(JN)

  镭(LI)钋(P)嘎嘎地响(G)

  踱着(DU)气氛(FN)酸渍(Z)

  荧光(YNG)轮廓(KU)小心翼翼(Y)

  2.居里夫人简介:

  居里夫人(1867—1934),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原籍波兰。1895

  年与比埃尔居里结婚。他们共同就贝克勒尔在当时首先发现的放射性现象进行

  研究,先后发现钋和镭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并因此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06年比埃尔居里逝世后,她继续研究放射性现象,并提炼出金属态的纯粹的镭,因此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在居里夫人去世3周年之际,艾芙居里发表了《居里夫人传》一书,该

  传记详细叙述了居里夫人的一生,也介绍了其丈夫比埃尔居里的事迹,并着重

  描写了居里夫妇的工作精神和处事态度,让读者体会到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

  精神和淡泊名利的高贵品质。

  二.情景导入:

  曾经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的科学家居里夫人和

  他的丈夫是在哪里,用了多长时间,在如何艰难的环境里提取镭的,你了解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美丽的颜色》一探究竟吧!

  三.初读课文,把握内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本文记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2.在发现镭的过程中,居里夫妇感受到了“极端的艰苦和微妙的快乐”;那么,这个“艰苦”体现在哪里?“快乐”又指的是什么呢?

  四精读课文,分析形象

  1.精读课文,我们从中感受到了居里夫妇哪些可贵的品质?请结合具体

  材料说明。(用“我认为居里夫妇是一个的人,从文中可以看出来。”的句式回答。)

  居里夫人是一个热爱科学的人

  居里夫人是一个无私奉献的人

  居里夫人是一个具有坚定信念的人…

  2.“美丽的颜色”有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一指文中居里夫人提炼的镭略带蓝色荧光的美丽;二指居里夫人

  热爱科学、不懈追求的态度和精神。

  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科学不是为了个人的荣誉,不是为了私利,而是为了人类谋幸福!”她

  一生中,共得过包括诺贝尔奖等在内的10种著名奖金,得到国际高级学术机构

  颁发的奖章16枚;

  世界各国政府和科研机构授予的各种头衔多达100多个。

  爱因斯坦曾说:“在所有的世界名人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

  坏的人。”1937年7月14日,居里夫人病逝了。她最后死于恶性贫血症。她一

  生创造、发展了放射科学,长期无畏地研究强烈放射性物质,直至最后把生命

  贡献给了这门科学。

  读到此我深深地被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所打动。这样一个毫无自私自利,全身心的投身于科学事业,无私奉献乃至付出生命都在所不惜的女科学家,让

  我们敞开心扉为她唱出最美的赞歌吧!

  六拓展提升

  为居里夫人写一段颁奖词。

  环境艰苦

  美丽的颜色工作繁重坚定信念献身科学无私奉献

  收获喜悦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学习描写景物作文教案 篇2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注重整体感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通过参考注释和工具书,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及感情基调有初步认识。

  2.注意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以朗读和背诵带动其他环节。

  过程与方法

  1.诵读,体味语言的自然美,学习写景的技巧。

  2.从叙事写景的角度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加深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答谢中书书》:感受祖国山川之美。

  2.《记承天寺夜游》:培养豁达宽广的胸襟。  【重点和难点】

  重点:整体感知作品内容,领悟作者发现美、欣赏美的情怀。

  难点:反复诵读,体味语言之美。

  【教学方法】

  诵读法课外资料延伸法

  【课前准备】

  陶弘景及苏轼的生平资料、承天寺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对于祖国的秀美山川,无数位文人在赞羡的同时,也作了大量的描写,但用书信这一文体进行描摹并且成为名篇的却并不多。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陶弘景用书信文体写的《答谢中书书》,从中感受他所描绘的山川之美。

  二、作者简介

  陶弘景(456—536年),字通明,丹阳秣陵(今南京)人。幼有异慧,年四五岁即以荻为笔在灰中学书,读书万卷,未及弱冠,齐高帝即引为诸王侍读。后隐居于句容茅山,自号华阳隐居。因梁武帝早年与之游,即位后,逢有朝廷吉凶征兆等大事,常前去征询他的意见,时人称他为“山中宰相”。好神仙之术,爱山水。著作甚多,大都亡佚,诗文今传《陶隐居集》辑本一卷。

  三、文本链接

  陶弘景生活在南北朝时期,因政局动荡,社会混浊,他遁逊山林,从大自然的美景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所以他在《答谢中书书》中以描画山水昭示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四、整体感知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