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工作计划范文

工作计划范文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学习描写景物作文教案(精选32篇)

2024-09-02 02:17:31工作计划范文打印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学习描写景物作文教案(精选32篇) 【设计意图】1、本单元的写作是学习描写景物。要培养学生学会调动所有感官观察景物的习惯,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细致地描绘景物的方法,提高写景的水准。....

  (6)幼虫脱皮后由 ? 变成 ? ,才同平常的蝉一样强壮。

  3、概括第一部分内容。

  师语言:梳理这些知识点,你会发现这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生回答: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师提醒学生标在书上。

  4、浏览第二部分“蝉的卵”,勾画蝉的相关知识。 5、老师提问第二部分有关“蝉”的内容 师语言:老师问,你们抢答。 (1)蝉喜欢在 ? 产卵

  (2)卵生在小孔里大约有 ? 个 (3)蝉的卵常被 ? 掠夺 (4)卵的孵化最初像 ?

  (5)鱼形幼虫一到孔外,皮即可 ? 去 (6)落到地上的幼虫像 ? (7)弱小的幼虫需要在 ? 藏身 6、归纳第二部分的主要内容。

  师语言:把这些知识点整合,你会发现“蝉的卵”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生回答:蝉从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

  师过渡:本文主要讲了蝉从卵到幼虫到成虫的生命历程,那么作者是借助怎样的语言来说明这些知识点的,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品《蝉》言。(出示ppt)

  三、品《蝉》言

  1、赏析语言的准确性(出示ppt)

  (1)方法指导:先解词,后作用,再说准确性。 (2)示范引领

  品析“约”字的准确性:

  先解词:“约”的意思是大约,表估计,不确定: 后作用:文中说明蝉生十个卵是个大概估计,不确定; 再说准确性:这个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3)合作闯关,赏析“大概”“十分”。

  (4)师总结:法布尔在介绍蝉的知识时,用词十分准确,这是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同时他的介绍又不乏诗意。

  2、赏析语言之生动性(出示ppt)

  (1)方法指导

  语言要生动,修辞和描写。 方法加作用,时刻记心中。 (2)示范引领 蝉脱壳的片段:

  接着,

  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 在空中腾跃, 使头部倒悬, 折皱的翼向外伸直, 竭力张开。

  然后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翻上来, 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

  学法指导:

  一读:第一遍朗读:女生读全句,男生读动词 第二遍朗读:男女生轮读 第三遍朗读:齐读 二分析:老师引导分析 三发言:指名发言

  这段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蝉从壳中脱出的艰难过程。

  (3)合作闯关,赏析最后一段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 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 这就是蝉的生活。

  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 因为它掘土四年,

  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 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 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

  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学法指导:

  一读:第一遍朗读:一女生领读,其他部分齐读 第二遍朗读:男女生对读 第三遍朗读:齐读

  二讨论:小组六人讨论,师巡视指导 三发言:小组代表发言

  这段话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蝉的生命历程,表达了作者对蝉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3)师总结

  四年黑暗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蝉的大半生命都在黑暗的地穴中度过,这也正是法布尔先从蝉的地穴写起的原因所在。蝉对生命的执着追求,不管生命时间长短而好好地活着的精神,让我们肃然起敬,这正如香港作家小思说过的一段话,“它为了生命的延续必须好好地活着,哪管是90年,90天都要好好地活过。”此时我们想到了一个人,史铁生,那个去北海看菊花的人,他记住了妈妈对她说得话:“要好好活。”这就是法布尔的伟大之处,他将虫性探索写出了人性反省的境界,值得我们反复品读和学习。

  (4)课堂检测(出示ppt)

  师过渡:法布尔在《蝉》中共写了四个部分,分别是《蝉和蚁》、《蝉的地穴》、《蝉的音乐》、《蝉的卵》,课文只节选了两部分,下面请赏析来自另外两部分的文字。

  A、“从未”——品语言之准确性

  无论在饮水或行动时,它们从未停止过歌唱。(《蝉的音乐》)

  B、品《蝉和蚁》之生动性

  我曾见过它们咬紧蝉的腿尖, 拖住它的翅膀, 爬上它的后背,

  甚至有一次一个凶悍的强徒, 竟当着我的面, 抓住蝉的吸管, 想把它拉掉。 (《蝉和蚁》)

  师过渡:同学们掌握的不错,下面我们尝试学习蝉的语言来介绍你的手机。

  四、学《蝉》语 1、写法指导: 准确方面:大小、外观 生动方法:第一人称、拟人

  可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使用准确而生动的语言来介绍你的手机,注意写出手机的外观和作用。

  2、放作文师范视频

  3、学生一分钟思考,打腹稿。

  4、说给对桌听:口头作文,对桌互相指正。 5、呈现点评。当堂评析,提出修改意见。 五、课堂小结

  1、回忆品析语言准确性和生动性的方法。 2、师总结:

  今天我们进行了一场科学与诗的探索之旅。科学是语文学习的态度,诗是语文学习的情怀。让我们满怀激情与诗意,在语文学习上一路前行。更多未知的奇妙故事,我们留待下次相遇。更多未知的有趣故事,我们留待下次相遇。

  六、作业

  1、课堂练笔继续完成。 2、课外阅读《昆虫记》

  3、摘录你喜欢的五句话,并做赏析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学习描写景物作文教案 篇29

  学习目标:

  1、熟读能译,积累文言词语。

  2、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学习本文对比和衬托的艺术特色。

  4、理解故事的寓意,感受愚公精神。

  学习重难点:目标1、2、3、4

  学习时间:4课时

  课型:新授课

  资料链接:

  简介《列子》

  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郑国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清静无为其作品《列子》一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杞人忧天”、“两小儿辩日”、“纪昌学射”等,既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又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愚公移山》是一篇寓言故事,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愚公移山》就是一则长期在人民中流传的好寓言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目标:1、熟读课文。2、翻译课文并积累文言词汇。

  过程:

  一、读

  1、听范读后,自由朗读。要求: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重音突出;富有节奏,读后强调:

  2、对子组互读,纠错。

  3、朗读展示。

  4、齐读课文。

  二、再读课文,疏通文意,落实词句。自主翻译课文,注意特殊现象归纳。

  (通假字、重点虚词、特殊句式)

  1、通假字

  指通豫南 指同直(一直)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同返(往返)

  甚矣,汝之不惠 惠同慧(聪明)

  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同无(没有)

  一厝朔东厝 同措(放置)

  无陇断焉 陇同垄(高地)

  2、重点虚词的用法

  “之”的用法

  ⑴结构助词,“的”: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以君之力 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京城氏之孀妻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操蛇之神

  ⑵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汝之不惠 虽我之死 汝心之固

  ⑶指示代词,“这”: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这件事”: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⑷人称代词,“他们”:跳往助之

  “他”: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而”的用法

  连词,表修饰:面山而居 笑而止之

  表顺承:聚室而谋 何苦而不平?

  表转折: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其”的用法

  ⑴代词,“他的”:其妻献疑曰 帝感其诚

  “他”: 惧其不已也

  ⑵副词,加强反问语气:其如土石何?

  3、特殊句式

  ⑴被动句 帝感其诚 (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了)

  ⑵倒装句

  ①、主谓倒装:甚矣,(谓) 汝之不惠(主)

  ②、宾语前置:何(宾)苦而不平?

  ③、定语后置:遂率子孙(荷担者)(定语)三夫

  ⑶省略句

  ①、省略主语:(愚公)聚室而谋曰 (室人)杂然相许

  ②、省略介词:帝感(于)其诚 一厝(于)朔东 一厝(于)雍南

  二、对子组互译,巩固记忆并注意纠错。

  第二课时

  目标:1、翻译课文并积累。2、理清故事情节。

  过程:

  一、小组准备展示翻译。(重点字词、疏通文意、内容讲解、拓展)

  二、抽签展示。

  三、合作学习,研读课文,请同学们看课文,思考这些问题,用课文原句来回答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