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幼卫生工作计划(精选18篇)
2、工作重点
(1)逐级开展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工作,区级及以上助产机构培训工作全覆盖。开展助产机构新上岗专业人员新生儿复苏技术培训。辖区助产机构至少有1名通过市级以上认证的师资。区级以上助产服务机构应建立新生儿病室,落实新生儿疾病分级管理与转诊工作规范,落实“新生儿科医师进产房”工作制度。执行新生儿窒息病例评审制度;省、市级抽查考核新生儿复苏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合格率达80%以上。
(2)开展5岁以下儿童死亡信息质量控制及漏报调查工作。各医疗保健机构落实本机构5岁以下儿童放弃治疗的登记与追踪管理工作。
(3)规范开展新生儿死亡评审工作。区级每季度开展一次新生儿死亡评审,并及时将评审资料汇总上报。
(4)建立和完善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转诊及管理长效工作机制,重点控制婴儿死亡,特别是新生儿死亡,最大限度降低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5)做好儿童意外伤害防范宣教工作,儿童保健专业人员应掌握儿童意外伤害及院前急救知识;利用多种渠道开展广泛宣传。
二、妇幼卫生工作
(一)农村孕产妇县乡住院分娩基本医疗全免费
1、工作目标
区定点助产医疗保健机构开展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基本医疗全免费覆盖率达100%。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率达95%以上。
2、工作重点
(1)区级定点助产医疗保健机构要全面开展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基本医疗全免费工作。
(2)各定点助产机构严格按照基本服务包规定的内容,完成基本服务包的所有项目;认真执行住院分娩单病种费用包干,严格费用包干标准。执行“一站式”费用结算。
(3)具有农村户籍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季将农村孕产妇在本机构住院分娩名单和相应的费用清单、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花名册及相关资料上报区妇幼保健所,并做好本单位相关资料的存档工作。
(4)各相关单位应采取多种途径提高住院分娩补助率,力争补助率达95%以上。
(5)对计划外生育、外地分娩等特殊情况农村孕产妇,应简化兑付手续,落实回补政策。
(二)农村妇女病查治工作
1、工作目标
妇女病普查率≥90%
2、工作重点
(1)按照“两癌”检查项目标准开展3年一周期的妇女病查治工作。
(2)加强专项技能培训,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工作质量,组织专项培训,实施培训效果评估,提高培训的有效性、实用性。
(3)加强质量控制及阳性患者随访管理,落实区级质量督导。
(三)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
1、工作目标
全区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孕期检测率≥90%;孕28周前检测率城区≥85%,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用药干预率≥80%;梅毒和乙肝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用药干预率≥90%。
2、工作重点
(1)加强政府领导,落实部门责任。明确或及时调整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进一步理顺完善服务模式。
(2)规范孕产期检测和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预防母婴传播综合诊治服务。强化艾滋病、梅毒和乙肝孕期检测工作,进一步提高孕28周前检测率。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接受其他相关检测的比例≥70%;所生儿童人工喂养的比例≥90%。
(3)全面落实婴儿艾滋病感染早期诊断工作。
(4)开展专项技能培训,提高服务能力,提供相应服务的人员培训覆盖率≥90%。
(5)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专项督导。
(6)加强阳性病例的规范治疗和管理,提高阳性孕产妇及其所生儿童的预防用药率。
(7)规范物品、药品管理,推进需方补助资金落实。
(8)加强数据信息管理工作。
(四)孕产妇系统管理
1、工作目标
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0%,早孕建册率≥75%,孕妇健康管理率≥95%,产后访视率≥95%。
2、工作重点
(1)切实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提高早孕检查与建册、产前检查、住院分娩及产后访视等工作质量,通过信息系统适时开展健康管理服务情况核实。
(2)加强《孕产妇保健手册》管理。医疗保健机构规范使用全省统一的孕产妇保健手册,认真填写《孕产妇保健手册》的各项记录,提高孕产妇保健手册的发放、回收和利用等工作质量与效率。孕产妇保健手册发放率≥95%,回收率≥90%。
(3)对辖区内孕产妇按照孕产妇危险因素评分表及妊娠风险预警评估表进行高危筛查和风险评估,并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4)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健康管理。及时为辖区内居住3个月以上的流动人口孕产妇建立健康档案,纳入孕产妇系统管理,建立流动人口孕产妇点对点的健康管理机制,落实异地托管制度。
(五)0-6岁儿童健康管理
1、工作目标
0-3岁儿童系统管理率≥88%,0-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88%;0-6岁儿童健康档案建档率≥90%;血红蛋白检测率≥70%。
2、工作重点
(1)围绕儿童保健服务8项技术规范开展培训;提高实际培训效果。
(2)建立儿童健康管理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儿童健康信息档案监察和管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儿童健康信息实时督导。
(3)落实高危儿及营养性疾病儿童分级管理,建立高危儿及营养性疾病识别、转诊工作规范与机制。充分发挥区级儿童保健中心的作用,建立转诊规范,完善服务流程。
(4)建立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网络体系及质量控制体系,质控率达100%。开展新建托幼机构及30%以上已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综合评估。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专业人员共同参与集体儿童卫生保健工作的开展。
(5)开展儿童保健专业技术人员基本技能竞赛活动,提高技术水平。
(六)儿童眼保健
1、工作目标
区妇幼所开展儿童眼保健工作
2、工作重点
(1)开展儿童眼、耳、听力及口腔保健,做好常见病的早期识别及异常儿童的转诊、接诊工作。
(2)逐步落实儿童眼保健分级管理工作规范及新生儿眼病筛查服务流程及儿童眼保健服务质量控制标准。建立儿童眼保健筛查网络体系,并规范运行。
(七)儿童营养改善项目
1、工作目标
区、乡、村儿童保健人员婴幼儿营养和喂养知识培训覆盖率≥70%。
2、工作重点
(1)开展区、乡、村儿童保健人员婴幼儿营养和喂养知识培训。
(2)利用健康教育平台对儿童看护人进行健康教育,覆盖率达到80%以上。
(八)健康教育
1、工作目标
孕期健康教育参与率>80%;
儿童看护人健康教育覆盖率>80%;
母婴健康素养知识知晓率>80%。
2、工作重点
(1)加强妇幼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建设与能力建设,区妇幼保健所设立独立的健康教育科,配备1名工作人员从事健康教育工作。
(2)区级组织一次基层健康教育师资培训。
(3)开展孕妇学校、父母学校、新婚学校,宣传《母婴健康素养55条》,普及妇女儿童多发病、常见病的防治知识。
(4)围绕妇幼健康重点工作,为基层开发健康教育材料5种以上。
(5)区级妇幼保健所和有条件的医疗助产服务机构开设母乳喂养咨询门诊(室),为孕产妇提供母乳喂养咨询服务,场地、人员、规范、制度逐步建立并落实。
三、出生缺陷技术干预
(一)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
1、工作目标
叶酸服用率≥90%、叶酸服用依从率≥80%。
2、工作重点
(1)加大宣传,提高人民群众对叶酸增补及免费叶酸发放的认识。
(2)加强与民政、计生等的联系,掌握待孕妇女和早孕妇女的信息,及时发放叶酸。
(3)优化叶酸发放流程,重视发放后的随访工作。
(二)婚前医学检查
1、工作目标
全区婚前医学检查率≥90%,婚前医学检查项目完整率≥90%。
2、工作重点
(1)建立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工作的长效机制。争取政府大力支持,加强妇幼、民政、计生等多部门的协作,协调相关部门共同做好婚前医学检查的工作,建立长效机制。
(2)稳定婚检医生的队伍,开展业务培训。
(3)有机结合婚前医学检查与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开展叶酸增补及地中海贫血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