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工作计划范文

工作计划范文

五年级上册语文工作计划(通用34篇)

2024-08-01 02:37:11工作计划范文打印
五年级上册语文工作计划(通用34篇) 一、指导思想本学期,学校以准备参评“新优质”学校为目标,着力打造梯队教师。所以我们五年级组将以提高语文教学效益为宗旨,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和教师专业化发展为重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摸索并总结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方略。....

  (1)《三国演义》:这是作者七岁时读得第一本书,所以记忆犹新,写得最详细。

  (2)《聊斋志异》:这对“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

  (3)《水浒传》:人物栩栩如生,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

  (4)《精忠说岳》:并没有留下太大的印象。

  (5)《满江红》《声声慢》:十分动人,

  (6)《茶花女遗事》: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7)《红楼梦》:才尝到“满……一……”,“一个……的滋味”

  (8) 《西游记》 很精彩 《封神榜》 烦琐

  《水浒传》人物栩栩如生 《荡寇志》人物索然无味

  4、课件出示这些句子,以各种方式读出对书的喜爱之情。(男生读、女生读……)

  5、从作者冰心的读书经历中,大家感受到了什么?

  6、你们都读过什么书?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四、“读书法我感悟”

  1、作者读了许多书后有什么读书心得?又总结出什么方法?

  1)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

  2)比较法:从脑中抹去(朦朦胧胧、堆砌华丽词句……)

  心动神移,不能自已(质朴浅显、真情实感……)

  2、冰心给儿童刊物指导读书的九个字是什么?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3、“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3个分句各自强调的重点是什么?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从课文中找依据)

  读书好:(对写作有益;读书是最大的快乐,让自己懂得做人处世的道理……)

  多读书:(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指导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数,数量要多、品种要多,涉及古今中外……)

  读好书:(但是那些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字几千字……)

  4、谁还有什么读书方法与同学们一起来分享?(指名答)

  5、同桌之间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读书的好处。(生自由回答)

  (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情感,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读书能扩大知识面、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五、“学以致用小练笔”

  1、这篇课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请在课文中找出原句。

  2、指名汇报

  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为“忆读书”服务。(写作方法是为文章内容服务的)

  从情节安排、人物塑造、语言表达等三方面,通过对比(两种事物相对比较)看出作者评判好书的标准。

  按照时间顺序来写自己的读书经历

  3、按照时间顺序写一写并简单介绍自己的读书经历及谈谈自己的感受。.

  六、知人品、知经历

  随着背景音乐简介冰心的读书之路及成就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冰心能成为一个作家,与她的好学、乐读、会读……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多读书”,“读好书”,你才会体会到“读书好”,读书才会成为一种乐趣。

  七、拓展作业

  1、阅读冰心《寄小读者》。

  2、继续坚持每日一读,筹备“我的一本课外书”演讲比赛。

  《忆读书》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的内容较浅显易懂,教学的亮点是避免了琐碎的分析和逐段的讲解,让学生从整体入手,抓住课文的要点进行学习。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回答作者在这篇课文里最想告诉我们什么,引导学生抓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进行整体感知。然后深入读课文,再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来概括读书的好处,最后由读书的“好处多”引导学生理解“多读书”并“读好书”。

  课文所涉及的名著,有些书籍学生平时接触少,不太了解,没有引起重视,在上课时一带而过,对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上造成了阻碍,是不可取的。对此,可以让学生自己搜集有关资料进行交流,作适当补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五年级上册语文工作计划 篇2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掌握这首诗的意思。

  2.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3.认识王维诗歌中流露出来的隐逸倾向。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2)

  1.今天,我们来学习王维的一首诗《山居秋暝》。

  板书:山居秋暝

  2.作者介绍(出示课件3)

  王维(约701-约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其诗似浅而实深,似淡而实腴,体物精细,状写传神,具有独特成就。他又精通绘画,擅作平远之景,擅绘人物、丛竹等。有《王右丞集》。

  二、诗歌朗读指导

  1.听朗读。

  2.结合注释,读懂全诗。

  3.诵读全诗。

  诵读指导(出示课件5)

  诗的首联点题,交代时间、地点,可用叙述口吻读。

  颔联、颈联是诗的主体部分,写的是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同时寄托了诗人闲适的感情,当用轻快的调子诵读。

  尾联出句是陪衬,对句“王孙自可留”是全诗主旨所在,要用肯定的语气缓慢读出,表现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心情。

  三、诗中有画

  (一)题解(出示课件6)

  标题:“山居秋暝”,“山居”即其隐居的别墅,点明了地点;“秋”点明了季节;“暝”,傍晚,点明了具体时间。整首诗所写的景物即秋天傍晚在山居所见的景物。

  (二)诗中有画(出示课件7)

  诗人用淡淡的几笔就勾画出一幅雨后山村的晚景图,清新宁静而又洋溢着和平安乐的气氛,这里犹如世外桃源一般。

  板书:诗中有画

  (出示课件8)既然说“诗中有画”,我们就把诗还原为一幅古典的卷轴画。

  1.我们首先找出诗中的写景部分。(出示课件9)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首联写出了什么样的意境?(出示课件10)

  明确: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清新,景色美妙。这给全诗创造了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环境。

  板书:寂静,清新,幽雅

  首联与诗题有什么联系?(出示课件11)

  明确:首联紧扣诗题,点出了时间、地点、季节。

  3.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和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都是写景,有什么不同?(出示课件12)

  明确:颔联用了“明月、松、清泉、石”等意象,表现出山村的自然美。颈联用了竹、莲、浣女、渔舟等意象,表现出了山村的生活美。颔联侧重写物,颈联侧重写人。

  板书:山村生活美

  颔联与首联有何联系?(出示课件13)

  空气清新方可见月光之皎洁;新雨之后才能显清泉之声响。

  4.颈联写得十分热闹,这与作者要创造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环境是否和谐?并说说原因。(出示课件14)

  明确:是。写浣女、渔舟的热闹,正是为了烘托出山村环境的寂静、清幽。如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一样。人们从这些热闹的景物中,很自然地体味出一种和平恬静,体味出恬静中的一片勃勃生机。这里有动有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5.六句写景的句子,哪几句可以作为画面的主体?学生概括。(出示课件15)

  明确: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6.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把画面具体地描绘出来。

  四、拓展延伸

  网上搜集王维的其他诗,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背诵下来。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诗。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预习。

五年级上册语文工作计划 篇22

  《鸟的天堂》第一课时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

  认知目标: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识本文中的动态和静态的描写。感情朗读课文。

  情意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南方的优美风光,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育学生养成主动读书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播放歌曲,创设情境

  导入:请同学们先听一段乐曲,听后说一说你有什么感觉?

  1、欣赏《山林鸟鸣》乐曲。

  2、说一说,听后你们有什么感受?(鸟很多,鸟的天堂——板书)。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啊!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文章《鸟的天堂》一定会有更多体会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