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工作计划范文

工作计划范文

五年级上册语文工作计划(通用34篇)

2024-08-01 02:37:11工作计划范文打印
五年级上册语文工作计划(通用34篇) 一、指导思想本学期,学校以准备参评“新优质”学校为目标,着力打造梯队教师。所以我们五年级组将以提高语文教学效益为宗旨,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和教师专业化发展为重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摸索并总结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方略。....

  【教学目标】

  1.会认“舅、斩”等14个生字 ,读准词语,读通课文

  2.默读课文,用自己适合的方法梳理出作者童年的读书经历。

  3.能说出作者童年时对“好书”的看法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熟读课文,完成课前预习单

  2.教师准备:

  (1)细读文本,筛选教学要点

  (2)课文《忆读书》

  (3)了解作者

  (4)设计教学环节

  3.教具准备:

  (1)ppt课件

  (2)翻页笔

  (3)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01

  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书中人物图片,指名生说

  2.总结并揭示课题——《忆读书》(板书课题)

  02

  检查预习,了解文章顺序

  1.检查预习单中的读词情况(生开火车读词语)

  2.说说自己预习单中时间顺序的梳理(师相机板书)

  03

  初步梳理读书经历,把握文章脉络

  1.生快读默读课文,画出作者所读书目

  2.指名学生上台根据时间顺序梳理所读书目

  3.把握作者读书经历分为童年——老年两个时期

  04

  研读童年读书经历,品味《三国演义》

  1.师:小组合作:先读课文第②——第⑤自然段,讨论:“我”是怎样爱上读三国的?

  2.生小组讨论

  3.汇报

  4.根据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说出作者读三国的经历

  5.总结

  6.那你觉得在她七岁时认为什么样的书是好书?

  05

  同桌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继续梳理信息

  1.同桌合作梳理剩下的读书经历

  2.汇报

  06

  总结梳理方法,布置作业

  总结:孩子们这节课我们主要用圈画和分条列出信息的方法了解了作者的读书经历,如果我们想更清晰、直观的了解整个她从童年一直到到老年的读书经历,你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把这些信息整合在一起,让人一看就明白了?(列表格)老师的板书其实已经初具表格的样子,回去后同学们可以尝试自己列出一个表格,把作者读书经历进行梳理,看谁的表格设计的合理、清晰。

  《忆读书》读书经历梳理学习单 姓名:

  ①可以把在文中圈画出的重点词进行摘录

  ②可以分条列出作者的读书经历

  《忆读书》读书经历梳理学习单 姓名:

  ①可以把在文中的重点词进行摘录

  ②可以用一句话来列出作者读谋一本书的经历

  《忆读书》读书经历梳理学习单 姓名:

  ①可以把在文中的重点词进行摘录

  ②可以用一句话来列出作者读谋一本书的经历

  课前预习单

  姓名

  1.你把课文读了( )遍

  2.你能把下面这些词语读准确吗?

  舅父 无限 凯旋 述说 烦琐 诸葛亮 报刊 朴实

  《水浒传》 《荡寇志》 书卷 兴亡盛衰 天罡地煞 栩栩如生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3.课文是按( )顺序写的,我找到了这样一些具体的表示文章顺序的词语

  ( )——( )——( )——( )

  课前预习单

  姓名

  1.你把课文读了( )遍

  2.你能把下面这些词语读准确吗?

  舅父 无限 凯旋 述说 烦琐 诸葛亮 报刊 朴实

  《水浒传》 《荡寇志》 书卷 兴亡盛衰 天罡地煞 栩栩如生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3.课文是按( )顺序写的,我找到了这样一些具体的表示文章顺序的词语

  ( )——( )——( )——( )

五年级上册语文工作计划 篇9

  学情分析

  本文语言浅显,但所说明的道理深刻,富有教育意义。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说明的做人道理的问题上,教师要注意三点:一要保证学生个体进行充分阅读、思考和小组进行交流讨论的时间。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基础,教师作适当点拨,引导学生由内容到思想,由花生的生长特点到花生的品格,由花生的品格到做人的道理,逐步加深理解,切忌教师一厢情愿地说教。二要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突破本课教学难点,要对作者的立意有所了解,取得认同。三要尊重学生的不同体验,允许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用不同方式表述自己的见解。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2、分清课文的主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落花生的特点从而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激趣导入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吃过花生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写花生的课文。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落花生”就是我们平时常见常吃的花生,可为什么叫它“落花生”呢?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谁来谈一谈?

  4、过渡:课文围绕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呢?同学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读错或读破句的地方。

  3、用生字词卡片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可指名读、齐读、分行、分组比赛读)。

  4、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指定的段落,评议读的情况。

  5、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①种花生、收花生。②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收获节做了准备。③吃花生时的议论。)

  教师:按照课文讲的这三件事,我们把课文分成三部分来理解。

  三、学习课文的第一、二部分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汇报交流。

  (1)说一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2)质疑、解疑。

  ①“开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开发”出一块空地?

  ②“居然”一词怎么理解,你能找一个和它意思相近的词吗?

  3、指导感情朗读。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预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第二课时

  一、谜语引入。

  由谜语引入课文,作家许地山有个笔名叫落华生,大家猜猜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指多名同学说)大家想不想知道原因呢?

  二、学习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画出重点词语,作好记号。

  2、老师今天带来了花生,大家想不想尝尝,检查生字情况。(出示动画)

  3、自由读课文,你知道了这篇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些什么?

  4、对作者影响的是哪件事?

  5、那天晚上,在茅亭下,他们谈论花生的什么,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6、分角色朗读(出示阅读要求),其他孩子边听边勾画,他们各自认为花生的好处是什么?

  7、引读齐答,对于花生的好处(出示课件)

  姐姐说: 哥哥说:

  我说: 爸爸说:

  8、其中谁的谈话对“我”的影响?

  9、指名读爸爸的话,其他的同学勾画出花生和苹果、桃子、石榴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10、练习填空作比较。(出示课件)

  11、从父亲的话语中,你知道花生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

  12、自己读一读讨论:爸爸在赞美花生的什么精神?学生结合爸爸的谈话内容谈,不炫耀,默默奉献的精神。

  13、练习有感情朗读,指多名同学读爸爸的话。

  14、爸爸仅仅在说花生吗?爸爸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

  15、爸爸由赞美花生的可贵之处,谈到怎样做人,许地山听懂了爸爸的话吗?从哪儿看出来?

  教师总结:许地山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这就是他笔名的由来,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年仅 48岁,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落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的朗读许地山说的话。

  16、许地山懂了,同学们也懂了,男孩子读,女孩子读

  17、年幼的我是怎么理解父亲的话?(为什么用落花生做笔名?)的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18、学生再次读父亲的话,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以下句子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出示课件)

  (1)、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

  (2)、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

  (3)、我们不需要外表美。(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