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师最新工作计划(通用22篇)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例题引路(5分钟左右)
交流例4:
1、一虚一实的两个三角形一样吗?底是多少?高是多少?
2、涂色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说说自己的想法,说说怎么列式的?
小结: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平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为什么可以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求三角形的面积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将平行四边形沿对角线剪开,旋转、平移、重叠。
板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二、自学例5(15分钟左右)
1、明确例5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例5的PPT
导入:例5中要我们做什么?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2、自学
导学单(时间:6分钟)
①拿出预先准备好的三角形。根据图中所标注的底和高,填在表格中。
出示表格以及三角形。
组织学生交流,板书。
(板书在右边。)
②把准备好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填写下表。
组织学生进行转化操作,操作后交流填表。
(板书在左边。)
③小组讨论:
1、拼成平行四边形的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
2、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
3、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
完成填空。
板书:
↓ ↑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④同桌相互说说三角形的面积推导过程。
自学公式的字母表示方式。
组织交流、观察、讨论,强化认识。
板书字母公式S=a×h÷2
⑤完成试一试。
独立完成,板演。
集体交流。
三、练习(8分钟左右)
(1)适应练习
第10页练一练。
分别找到三角形的底和高,不要忘记除以2。
(2)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二”第6—9题。
①独立完成。
②集体交流。
第7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4×3,所以这三角形的面积是3×4÷2
(3)创编练习
一个三角形的底长6m,如果底延长2米,那么面积增加1平方米,求原来三
角形的面积?
(4)介绍“你知道吗?”(4分钟左右)
学生独立阅读,组织学生交流“半广以乘正从”的理解
动态演示三角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研究转化后的长方形和原来三角形的关系。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第3课时三角形的面积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13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公式解决有关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正确率达到80℅以上。
2、通过独立完成、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练习,注重数据与图形、图形与图形之间的联系,注重解题后的反思和总结。
3、培养学生的对应思想、有序思考、逻辑判断等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和运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三角形底与高的对应关系,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基本数量关系的分析。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知识,夯实基础。(预设8分钟)
1、计算练习。(第10题)
25×12÷2 122×8÷2
25×(12÷2) 122×(8÷2)
这节课,我们对三角形面积计算进行练习。计算时采用男女生比赛。
提问:你有什么发现?用自己的语言或字母表示出来。
2.不计算直接列式求下面三角形的面积。
单位:厘米
回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提醒:第二幅图,你为什么会上当?怎么改就可以了?
→点拨:在选择数据时要注意什么?
3、量一量、再计算。
(1)量出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算出它们的面积。(第12题)
(2)量出红领巾的底和高,(取整厘米数),算出它的面积。(第15题)
提示:量的时候要量哪些数据?(取整厘米数)
导学单:时间3分钟
(1)组长分工,1人负责把红领巾的边拉直,1人度量,1人记录。
(2)想一想,可以怎样量出红领巾的高?
(3)计算红领巾的面积。
小组围绕导学单展开测量活动,再算出红领巾的面积。
二、变式练习,优化结构(预设11分钟)
1、画一画。(第11题)
你能利用方格纸画出面积为9平方厘米的三角形吗?(一个格子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画完后请把底和高的长度标出来。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学生独立完成,想一想,画出的三角形的面积是9平方厘米,那底和高的乘积应该是多少?
2、汇报交流画法。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总结写出公式,加以还原: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底×高=三角形的面积×2
=9×2
=18
提醒:分析学生列举的几种方法。
(1)注意有序思考。
(2)注意特殊形状:底2厘米,高9厘米;底1厘米,高18厘米(横着画)
2、说一说。(第16、17题)
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后小组交流方法。
交流内容
1、涂色三角形的底和高与所在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2、这个平行四边形与正方形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参与学生的讨论,适时点拨方法和解答疑惑。
让学生自己说说判断的方法。
补充:还可以把每个涂色三角形进行分割,也能证明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引导:1、求出底和高。2、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其实就相当于求谁的面积?
三、综合练习,拓展提高(预设10分钟)
练习单(练习时间8分钟)
第一关:选择题
(1)两个( )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A、面积相等B、完全一样C、等底等高
(2)一个三角形的底是3分米,高是2分米,与这个三角形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
A、6 B、3 C、12
第二关:生活中的数学
1、(1)一个三角形花圃,底25米,高22米。平均每平方米产鲜花50枝,这块花圃一共生产鲜花多少枝?(第13题)
(2)一个三角形花圃,底25米,高22米。如果每5平方米种一棵树,这块地共可种树多少棵?
总结:第1组中的两道题什么不变,什么变了?
解答时都是要先算什么?
接下去为什么用的方法不同,你是怎样理解的?
做这类题时要注意什么?
2、李大伯家有一块梯形菜地,分别种了黄瓜和辣椒,你能算出黄瓜和辣椒各种了多少平方米吗?(第14题)
你是怎样想的?在小组里交流。
第三关:智力冲浪
思考题。每一块板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第4课时梯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内容:
课本第1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填表、讨论等方法探索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迁移前面学法,自主探究梯形上下底、高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之间的关系,能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归纳能力,体会转化思想的价值。
3.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长新图形面积研究的策略意识,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自信心。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梯形推导公式过程中梯形上、下底与平行四边形的底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预设3分钟)
1、出示梯形图形,说出各部分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