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管理制度(精选26篇)
四、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或密切接触人员,实施必要的卫生消毒处理和预防措施;
五、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立即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对可疑患者立即要求去指定的传染病医院进行明确诊断或排除;
六、建立传染病管理网络,落实责任到部门或个人,对违反有关规定造成相应危害追究其责任。
传染病管理制度 篇11
1、学校成立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确保组织落实。组长:刘宁,副组长:孟树清,成员:万红、王菊、黄春莲、唐凤和各班主任。学校分管领导、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和各班主任为日常管理工作人员。
2、传染病防治宣传培训。学校对教师开展传染病防治宣传培训,每学期至少两次,收集培训材料、作好培训记录。
3、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学校利用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全校集会、红领巾广播、黑板报、主题班(队)会等形式,结合季节性、流行性等时机,在师生中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爱清洁、讲卫生,不吃不洁食品、无“QS”标识的食品,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等,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自我保护意识。
4、学校建立学生晨检工作制度,持之以恒地开展学生晨检查工作。
5、加强卫生工作的组织管理。学校实行环境卫生、健康教育、食品卫生工作的分块负责制管理,实行环境卫生划区管理,明确职责,确保校园、教室等各责任区内清洁,无卫生死角。
6、加强健康教育,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按照国家对传染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针对学校人口密集的特点,容易在师生中发生常见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肠道传染病等,由分管领导牵头,教导处、少先队大队部、体卫教研组长要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等健康教育讲座,定期出“体卫”黑板报。
7、学校定期对校内通水沟、垃圾场、厕所、各室等进行消毒,并要求各室经常开窗通风,保证空气流通。
8、加强学校食堂管理,落实食堂管理的制度和要求,防止“病从口入”。
9、学校建立并落实传染病预防接种查验制度。
传染病管理制度 篇12
(1)服从医院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做好本职工作,做好交接班记录。
(2)维护医院内部正常的营业秩序,尤其是各窗口队列秩序,密切关注收银台周边情况,确保营业款绝对安全。
(3)禁止患者在医院内吸烟,发现吸烟者应当立即劝阻。
(4)谢绝明显的'精神病患者,乞讨者,醉酒者,拾破烂者进入医院。
(5)严格禁止宠物进医院。
(6)禁止未经医院相关部门许可的考察学习团队在我院拍照。
(7)严厉禁止医托及其他不法分子在我院活动。
(8)每天不少于八次对医院各区域进行全面的消防安全巡逻。
(9)负责对各区域水、电等设备设施定点定时监控使用规范的安全维护。
(10)负责对影响医院形象的行为进行制止。
传染病管理制度 篇13
为认真贯彻实施《传染病防治法》,保证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和传染病的科学管理,特制定传染病管理制度。
一、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为传染病责任报告人。
二、门诊医生诊治病人,必须登记门诊日志,要求登记项目准确、完整、字体清楚。
三、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以及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肺炎、肺炭疽、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时,2小时内填写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疫情网络直报,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发现乙类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和丙类传染病24小时内通过疫情网络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四、责任报告人发观麻疹、白喉、百日咳、脊灰、流脑、乙脑、伤寒及副伤寒、钩体、疟疾、出血热等我市重点管理的传染病及疑似病人,以最快方式报告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配合检诊。
五、责任报告人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片应准确、完整、字体清楚,在规定时间内及时交医院指定的疫情管理人员。
六、诊治传染病病人时,要按规定作好消毒、隔离措施。
七、疫情管理人员要按规定作好疫情的收集报告工作,每月一次传染病漏报自查,做好门诊日志、疫情旬报、传染病花名册、自查统计、奖惩情况等资料并存档。
八、责任报告人、疫情管理人、医院负责人不履行职责,违反以上规定,按《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传染病管理制度 篇14
(1)当班门卫要求仪容整洁,按规定着装,不得留胡须长发,不准嬉戏打闹,不准高声喧哗;不准边走边吃东西或者手上挥舞其他物品;不准袖手、插兜、搭肩、挽臂、懒腰。
(2)不得酒后上岗,当班期间不得饮酒,不得擅离岗位、串岗、干私人事情。
(3)当班时不准坐卧、吸烟、吃东西、看电视,听收音机、看书报、扎堆聊天等。
(4)尊重领导,服从管理。
(5)不得恐吓,殴打患者、危害同事,不在岗位上大声喧哗,严禁使用不文明语言。
(6)不得内外勾结,损害或企图损害集体利益,不得利用工作之便擅自携带医院物品,盗窃医院物品或患者钱物,损坏医院设施和执勤用品。
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
传染病管理制度 篇15
为了减少和控制传染病在小学的发生,确保师生身心健康,加强小学预防传染病工作,特制订如下措施:
一、加强管理
1、要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小学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针对小学实际和传染病流行的特点制定出相关的卫生管理制度与具体的防治措施,专人进行管理,明确职责,认真做好传染病预防工作。
2、对可能存在病原体的外环境加强管理和整抬(如“三管一灭”等工作),要对教学区、生活区、食堂、厕所等重点区域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扫。对容易滋生蚊、蝇、蟑螂、老鼠等有害生物的场所在清扫的同时,还应采取灭蝇、灭蟑螂、灭老鼠的措施,坚决杜绝卫生管理上的空白。小学教室、宿舍等人员集中的场所应进行空气消毒,并经常开窗保持场所内空气疏通;以保证室内“微小气候”符合卫生要求,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
3、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并落实《小学食堂卫生管理规定》,按照《主食品卫生法》的要求加强小学食堂卫生的管理;严防肠道传染病的发生。教育学生不要食用“三无”食品,防止食物中毒和传染病的发生,将饮用水卫生管理作为预防肠道传染病的.重要环节予以高度重视;为学生提供的饮用水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二、宣传教育
建立健全宣传教育体系,以流行病学、社会医学和行为科学为基础,提高卫生宣传健康教育的科学水平;针对主要疾病的危害及其有关行为,有的'放矢地宣传卫生知识;灵活实施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1.对卫生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尤其是食堂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的专题讲座。增强他们的卫生防病意识和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观念。
2、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课、班会、讲座、板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预防传染病教育,向学生传授针对性较强的传染病预防知识,切实增强学生的卫生防病意识;教育学生主动维护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采用报刊、讲演、报告、座淡、建议等方式进行健康咨询活动。
三、具体措施
1.组织传染病防治的工作。人员定期(每月1次)深入到小学教室、宿舍、食堂、检查食堂卫生、环境卫生、宿舍卫生。定期对校内饮食、饮水、服务行业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病原携带者,保护易感人群。
2.对室内空气、餐饮具、毛巾等接触的物品定期进行消毒。指导安排合理的生活制度,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对传染病患者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
3、学生中若发观有发热、畏寒、头痛、全身酸痛、腹疼,腹泻等症状应立即送医院进行诊治,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小学要随时掌握校区疫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及时处理疫源地,指导病人消毒,进行跟踪观察,有效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
5、保护易感人群。在校区内开展有针对性地预防措施,提高他们的免疫力,加强对重点人群的保护。
传染病管理制度 篇16
一、总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