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管理制度(精选26篇)
7.疫情管理人员应每周、月、季、年定期开展传染病漏报、迟报检查。
8、院领导小组根据各科的.漏报和传染病报告卡,以及网络直报中存在的问题,按传染病疫情管理奖惩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进行处置。
传染病管理制度 篇20
为加强学校传染病疫情管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 在学校内的发生与流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务院《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为严防传染病疫情在学校内传播流行,学校各部门设置学校传染病疫情情报人。
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
2、指定卫生室为我校传染病报告人;
3、各班班主任(老师)发现有传染病及疑似传染病要及时上报学校;
4、建立疫情管理工作档案,配备传染病登记本,疫情电话记录本,详细记录传染病发生、处理情况和疫情报告情况;
二、学校疫情报告人要依法履行职责,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要按照以下要求向县市预防控制机构及教育局等有关部门报告。
1、学生处负责收集、整理、分析各班因病缺课学生情况;
2、在学校中发现《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1例及以上,应立即通知校医确认后,2小时 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上级报告。
3、疫情报告人在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立即通知校医确认后,于6小时内报告,应按卫生部规定时限和要求及时报县级疾控中心;
4、及时做好病人周边同学的预防保健及消毒隔离工作。
三、学校疫情报告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传染病疑似病人时,不得隐瞒、谎报或缓报。如因疫情报告人玩忽职守造成学校内传染病传播流行,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传染病管理制度 篇21
1、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凡诊治患者的中、西医务人员和检验、检疫人员均为法定报告人。
2、法定报告人必须熟悉国家规定的`法定传染病种类和报告办法。
3、发现法定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时,要立即按规定的程序报告,不迟报、不漏报、不错报,并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4、填写疫情报告卡时,要提高填卡质量,要做到字迹清楚,项目齐全。
5、院长要经常深入科室督促检查疫情报告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
6、在填写门诊日志时,凡发现确诊为传染病时要在传染病登记本上登记患者的详细家庭地址和病名。
7、对不执行本制度或因违反规定造成危害的,要按《传染病防治法》严肃处理。
传染病管理制度 篇22
为了加强传染病疫情管理,杜绝漏报、迟报现象发生,制订本制度。
1、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的督查由“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负责,防保站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的.日常督导检查工作。
2、门诊医生要认真填写门诊日志,住院部要填写出入院登记,当发现传染病时,在抢救处置患者的同时应及时、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3、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时,要立即电话报告防保站。
4、疫情管理人员每日2次到门诊部及住院部等相关科室收取传染病报告卡,并在登记本上签字。
5、疫情管理人员须将传染病报告卡和网络直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登记,汇总定期报院领导小组。并负责检查传染病报告落实情况,对发现漏报者必须上报院部,根据规定给予处罚。
6、疫情管理人员应每周、月、季、年定期开展传染病漏报、迟报检查。
7、院领导小组每季组织有关人员对院内和辖区内卫生室进行传染病漏报情况检查,配合县疾控中心进行漏报抽查。并将检查结果进行通报。
8、院领导小组根据各科的漏报和传染病报告卡,以及网络直报中存在的问题,按传染病疫情管理奖惩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进行处置。
传染病管理制度 篇23
1、认真执行卫生部颁发有关《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当同一班级的学生一天内有3个或连续3天内有5个以上学生有相似的发热等症状,学校需要在24小时内向卫生行政部门上报。
2、根据不同的季节与传染病流行情况,利用班会及板报等形式,及时做好传染病预防宣传工作。
3、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加强晨检考勤。做好防护知识宣教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定期进行校园办公室和教室消毒。
4、若发现传染病人,立即隔离并送医院治疗。并对所在的处、室加强消毒。同时上报中心校。
5、在发生传染病的班级里,对有密切接触者根据情况宣传通过防疫部门进行预防注射。
6. 严格掌握隔离期,凡传染病人一定要在隔离期满后方能入校学习。不得以任何借口提前复学。
7. 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学校不举行大型集体活动。
传染病管理制度 篇24
1.学校应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成立学校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制定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计划和方案,落实校长负责制及各部门相应职责,规范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确保传染病防治措施在校内实施。
2.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
①规定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程序,保证传染病发病信息获取渠道通畅、及时。
②学校卫生老师承担疫情责任报告人,主要负责学校传染病疫情收集、核实、登记、报告和分析工作。
③学校发生的各类传染病应及时上报连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④建立学校传染病登记专册,做好传染病病例的登记工作。⑤学校发生师生集聚性发热或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按照《公共卫生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要求落实相应的措施。
⑥禁止瞒报、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
3.加强学生健康情况检查工作
①开展每日学生晨检工作,掌握学生传染病发病信息,及时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建立晨检工作登记专册,做好每日晨检记录并执行相关工作制度。
②每周一次由卫生老师对全校师生健康、传染病发病及出勤情况进行巡查,并做好定期巡查记录。
4.落实消毒隔离措施
①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应采取及时、有效的.隔离措施,并严格掌握患病返校学生传染病的隔离期限,同时对密切接触者加强医学观察和必要的干预措施,严格控制传染病在校内传播。
②按照“消毒隔离制度”要求,健全和执行学校消毒管理制度,实施预防性消毒和传染病终末消毒工作。
5.利用学校教育网络对师生开展健康教育,普及传染病预防知识。
传染病管理制度 篇25
一.疫情报告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二.具体措施:
1.传染病法人代表为主管校长:付桂君 传染病疫情主要报告人:赵丽君,疫情报告员要依法履行职责,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要按照以下要求向发病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医疗单位报告。
疫情报告员在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在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主管单位:教委及卫生监控单位:加区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上报。
疫情报告人在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在24小时内报告。
疫情报告人在发现丙类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报告。
2.校内发生传染病,每一位教师均为义务报告员,应立即报告学校领导,第一时间告之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员,由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员与加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医疗单位联系立即采取有效隔离措施,严防传染病出现须发和多发病例。
3.班主任严密观察学生健康状况,发现异常立即安排专人到医疗部门就诊治疗,防止传染病发生。
4.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学生时,立即采取隔离措施,请示校领导,进一步到医疗单位诊治。
5.加强传染病防治意识,对未上课同学要立即与家长联系,询问未上课原因,做好传染病的`疫情报告。
6.加强学生的晨检制度,发现可疑传染病时,要立即报告领导,逐级进行核实诊断。
7.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疫情报告员应当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加区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发现传染病疑似病或诊断病人时,要立即采取应急措施进行投药和预防工作,防止传染病进一步扩大或续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