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管理制度(通用12篇)
为了保证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正常有序、扎实地开展,提高全校师生身体素质,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一、学校建立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健全工作网络,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健康教育工作。
二、制定全校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并对健康教育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和考核考查,确保计划落到实处。
三、学校实行健康教育责任制。各处室、年级组、班主任对所属的师生健康教育工作负责,要求认真做好健康教育,学校教科处、医务室和心理咨询室负责健康教育的具体业务指导。
四、坚持预防为主,防患未然的方针。总务处负责督促食堂加强饮食卫生宣传,监督餐饮卫生,杜绝饮食性疾病。医务室要加强季节性疾病、突发性疾病、常见性疾病的卫生宣传,普及防病知识,增强防范意识。
五、健康教育包括生理卫生教育、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卫生保健教育,要利用黑板报、广播站、宣传橱窗、《心之语》报刊宣传健康、卫生知识,努力提高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卫生习惯形成率。
六、各部门要积极探索健康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新经验,保证健康教育扎实有效地开展。
七、做好健康教育资料积累和整理工作。
健康教育管理制度 篇4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认真实施《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扎实做好学校教育健康工作,促进师生养成良好的文明健康行为,努力提高他们的体质健康水平,完善学校卫生防疫和食品安全制度为重点,构建以防为主、防控结合的学校卫生健康教育管理体系,使师生身心得以全面和谐发展。
二、学校健康教育工作
根据我校实际,健康教育采取校园广播、板报和在校园网络平台上发布传染病宣传知识等方式,提高师生的卫生保健意识。
三、卫生宣传工作
1、每学期对学生进行个人卫生、环境卫生、用眼卫生及口腔卫生等常规宣传教育。
2、根据不同季节做好预防传染病、多发病的宣传工作。
3、认真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
4、积极开展有以防近为中心的卫生宣传教育活动,重点抓好每学期第二周的“防近宣传周”工作。
5、每年的“爱耳日、爱眼日、爱牙日、艾滋病日”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强化疾病预防意识
1、做好各班卫生委员的培训:期初召开各班卫生委员会议,重点布置本学期学校卫生工作任务,要求卫生委员在环境卫生、班级饮水机消毒、教室开窗通风、学生因病缺课、疾病防治、季节性的传染病防治、学生营养等方面,与校医室密切配合,把工作做好,并做好眼保健操培训。
2、近视眼防治:第3周为“防近宣传周”,通过卫生专栏(印刷)、广播宣传等形式进行防近知识宣传,控制近视率上升。
3、牙病防治:根据市防疫站要求,结合“9.20爱牙日”,做好爱牙宣传及正确刷牙方法宣传。
4、传染病防治:通过卫生专栏及广播形式,对学生进行秋冬季传染病食物中毒以及流行性感冒等防治知识宣传,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5、健康教育:结合学生爱眼、爱牙、营养、传染病以及学生六病防治工作实际,每学期刊出卫生专栏与广播宣传(3次),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教育。
6、疾病防治:及时上报各类工作报表,做好学生及教职工常见病的防控监测工作。
7、教育学生注意用眼卫生,认真做好二操,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健康教育管理制度 篇5
一、健康教育组织
由高级责任护士以上的人员负责实施。
二、健康教育内容
1、住院病人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
(1)介绍医院规章制度:如查房时间、探视制度、陪床制度、膳食制度等。
(2)介绍病室环境:作息时间、卫生间使用、贵重物品的保管及安全注意事项、呼叫器的使用等。
(3)相关疾病知识宣教:相关检查、治疗、用药知识指导,手术前后知识宣教、自我护理知识和出院健康指导。
2、门诊病人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一般指导(休养环境、良好心态、适当锻炼、营养饮食、伤口观察及就诊、医生复查等)、专科指导、个体指导。
三、健康教育形式
1、个别指导:在护理查房时,由高级责任护士结合病情、家庭情况和生活条件进行具体指导。
2、集体讲解:确定主题。门诊利用病人候诊时间,病房则根据工作情况及病人作息制度选择时间进行集体讲解。讲解同时可配合幻灯、模型、图片等,以加深印象。
3、文字宣传:利用黑板报、宣传栏编写短文、图画或诗词等,标题要醒目,内容要通俗易懂。
4、座谈会:在病人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护理人员组织病人对主题进行讨论并回答病人提出的问题。
5、展览:如图片或实物展览,内容应定期更换。
6、视听教材:利用幻灯、投影、录像、广播等视听设备在候诊大厅及住院病人活动区域进行宣教。
四、健康教育流程
1、评估健康教育对象的学习需要及接受能力。
2、制订相适应的目标。
3、拟定适宜的健康教育内容。
4、根据教育对象选择健康教育的形式。
5、实施健康教育计划。
6、对健康教育结果进行评价。
7、有针对性派发宣传资料。
健康教育管理制度 篇6
一、领导机制:
我校实行三级管理领导机制:校级管理(校长直接分管)、学段管理(德育处、专兼职心理教师、中层介入)、班级管理(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直接管理及教学渗透)。
我校建立了由校领导牵头,德育教导、教学教导、大队辅导员、心理辅导员、各科大组长等人员组成的领导小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及领导机构健全,职责明确,运行有效。定期举办研讨,有记录。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管理机构:
(一)组织架构图
(二)架构图各部门职责说明
校长:
1、统筹规划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目标和方向;
2、统筹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3、确定专兼职心理辅导老师合适人选;
4、出席并指导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大会议。
德育处:
1、在校长室的统一安排下,协助及督导各年级、各班主任做好班级活动中的学生心理辅导工作;
2、参与心理辅导室制订学生心理辅导工作计划;
3、会同心理辅导室实施学生行为困扰等问题的调查与处理;
4、会同家委会举办家庭教育指导。
教导处:
1、在校长室的统一安排下,协助及督导各任课教师做好学科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辅导的工作;
2、配合心理辅导计划,调整课程安排,落实心理辅导课的课时、教材等工作;
3、配合心理辅导计划,做好学生心理及其他测验的课时安排。
4、安排全体教师及心理辅导专兼职老师培训进修,打造优秀的教师队伍。
总务处:
1、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必要的经费和设备支持;
2、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书籍;
3、协助心理危机干预的现场维护。
心理辅导室:
1、制定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2、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3、开展学生心理辅导工作;
家委会:
参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协助学校开办家长教育专题指导。
健康教育管理制度 篇7
1、新入园婴幼儿的健康检查。
1)幼儿在入园前必须到当地妇幼保健机构或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全身体格检查,经检查合格后才能入园。健康检查表上的项目应填写完整正确,体检一个月内有效。
2)幼儿入园时应将健康检查表和预防接种证交到幼儿园。
3)对有传染病接触史的婴幼儿,必须经过医学观察,观察期满且无症状再作检查,正常者可入园。
4)幼儿转园,应凭原在园的健康检查表无传染病接触史的转园证明。幼儿离园三个月以上,需要重新体检后方可再入园。
5)有严重先天性心脏病、裂腭、癫痫、中度以上智力低下(不适应集体生活不能接受教育)等疾患的儿童未矫治前不宜入园。
6)入园体检时发现疾病应及时治疗,患营养不良、贫血等可以入园后矫治、患传染病应隔离治疗,痊愈后凭医疗单位的证明方可入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