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礼仪范文

礼仪范文

西餐桌礼仪(精选21篇)

2024-08-08 18:34:22礼仪范文打印
西餐桌礼仪(精选21篇) 餐桌礼仪包含着饮食文化、餐具、进餐方式、离席礼仪等一系列,反映了出不同民族的社会生活样式和文化取向。现代社会礼仪无处不在, 用餐不单就是满足基本生理需要, 也就是很重要的社交经验,在餐桌礼仪方面的要求也有许多差别,了解每个地....

  如:进餐前,中西方的入座要求就存在一定的差别。中方是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再请长者入座,客人则在旁边依次入座。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对西方而言,位次比中方更加讲究。在排定位次时,即使来宾中有地位、身份、年纪高于主宾的,仍要请紧靠主人就坐。男主人坐主位,右手是第一重要客人的夫人,左手是第二重要客人的夫人。女主人则坐在男主人的对面。她的两边是最重要的第一、第二位客人。中国清代受西餐传入的影响,参考了西方的座次并加以改进,使得餐桌礼仪更加科学合理。

  中西方的用餐器具不同决定了他们在进餐时应注意的事项不同。中国人饮食的一大特点就是使用筷子。筷子,古代叫箸,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使用筷子并不能随心所欲,它也像使用刀叉时一样要讲究一些礼仪和注意一些事项。筷子是进餐时的工具,因此千万不可玩弄——把它们当鼓槌是非常失礼的做法。更不可以用筷子向人指指点点或打手势示意。当然,吮吸筷子或把筷子插在米饭中也是绝对不可以的,这可是大忌。再有,不可用筷子在一碟菜里不停翻动,应该先用眼睛看准你想取的食物,然后直接夹取。而西餐的特点就是器具多。有各种大小的杯子、盘子、刀叉、银器具等,其中最大不同于中方的就是刀叉的使用。在使用刀叉时,应从外侧往内侧取用刀叉,并且要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切东西时左手拿叉按住食物,右手拿刀切成小块,然后用叉子往嘴里送。还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刀的时候,刀刃不可以朝外。而中方虽也有使用盘子以及各种大小的杯子,但是与西方不同的是,中方使用的主要工具是筷子,刀叉、筷子都是餐桌上的重要工具,二者的使用方法都很讲究,但是需注意的是,不要将二者的使用方法相混淆,免得闹出大笑话。

  中西方在餐桌上的注意事项都很繁多,其中也有一些相同。在用餐时,二者都禁忌打嗝以及狼吞虎咽的吃。若出现此现象应及时道歉,以表尊重。在喝汤时应尽量不要发出声音,应用汤匙一小口一小口的喝,不宜把碗端到嘴边喝。汤太热时可待其凉后在喝,不要一边吹一边喝。还有一点需注意的是,二者对在餐桌上使用牙签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中方对在餐桌上剔牙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也没有什么禁忌。剔牙时,用餐巾或手挡住自己的嘴即可。而西方对此的要求则较高,当有异物塞进牙缝中时,不要在餐桌上用牙签剔,可以喝口水试试看能否解决;如果不行,就去洗手间用牙签剔。

  西方喝茶的方式和中方是不大一样的。中国人喝茶一般都是把茶叶直接放在茶杯里,用开水冲开之后饮用,茶叶则留在杯中。而西方是用袋泡茶或用茶壶冲泡,然后把茶水倒出来喝,茶杯里不留茶叶。虽然这些动作都很细小,但是在餐桌上这不仅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文化,也体现了一个人的素养。

  在餐桌上不要光顾着吃,要适时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几句以调和气氛。但是不宜大声喧哗,在咀嚼是不要说话。女士还要注意,吃东西的时候,每次都要少放一些食物到嘴里。然后小口咀嚼,防止制造噪音和弄破唇膏。

  许多人都认为,进餐时的礼仪是最重要的,其实不然,进餐后的礼仪也是非常重要的。这足以体现一个人的素养。在中方,进餐后的要求还不是很高,客人享用完最后一道菜后,宴会便会正式结束,于是主人家的主角会站起来,表示宴会到此结束,并会站在门口向每位客人道别。主人家的成员则送客人上车,挥手道别并目送其离开。而对西方而言,用餐后,客人都会在离开前向女主人当面致谢。致谢时,简洁地将该说的都说完,然后离开。而主宾,就要先于其他客人向主人告辞。

  中西方的餐桌礼仪,可谓是源远流长。进餐前、进餐时、进餐后的礼仪足以体现两种文化的博大精深,东西方不同的餐桌礼仪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没有熟优熟劣的问题。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中西方饮食文化的交流和相互影响。从19世纪40年代起,西方人大批来华,西餐也随之传入,中西餐并行与世。随着中西饮食文化的交流,不仅带来了蛋糕、面包、鸡尾酒等西式菜点,也带来了西方一些先进的制作工艺和饮食方法。这些都为古老的中国饮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当然我国悠久而灿烂的饮食文化在海外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几乎在世界各地都出现了大量的中国餐馆,中国菜日益受到各国人民的欢迎与喜爱。比如北京烤鸭俨然已经成为外国人心中的地道美味。

  “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仪,是整个社会文明的基础,是社会文明最直接最全面的表现方式。创建和谐社会,必须先从礼仪开始。中国今天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无论是物质,精神,文化各个方面,都急迫的需要一套完整而合理的价值观进行统一。而礼仪文化无疑是这种统一的“先行军”,只有认清中西礼仪文化的差异,将二者合理有效的融合,方能建立适合中国当代社会的礼仪文化体系,达到和谐社会的理想。

  我们青少年朋友在学习西方的礼仪时,决不能崇洋寐外,而应有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深刻觉悟,建立起对自己和对祖国文化的自信和优越感,这样才能实现民族的复兴,让我们的礼仪真正行于世界。礼仪就是规则,就是规范。我们生活中也有规则,也有规范,那就是法律,我们同样要像遵守礼仪一样遵守法律,做一个合格的公民。我们学习礼仪不仅要把它当成一种知识,一种工具,还应该通过学习来提高自控自制的能力。这样我们就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才能将祖国的文化发扬光大。

西餐桌礼仪 篇10

  引言:

  在精神文明如此发达的今天,对外交流也愈来愈密切。不管是在商业洽谈,或是朋友的聚会中,我们都意识到,了解中西方餐桌文化的差异,对我们日常交流有着至关重要。其中,中西方的餐桌礼仪则是一个门槛,它是我们交流与合作的前提和试金石。

  从餐具摆放使用上看中西文化差异筷子刀叉是中西餐桌礼仪最基本差异。刀叉和筷子,不仅带来了进食习惯的差异,还影响了东西方人生活观念。如中餐进餐时不可玩弄筷子,更不可以用筷子向人指指点点或打手势示意。当然,绝对不可吸吮筷子或把筷子插在米饭中,这是大忌。通常就餐之前,在中国筷子的摆放应该放在饭碗的右侧,并且一定要两端对齐的整齐地摆放。如果是就餐期间使用筷子夹完菜之后,但是并没有连续进食,筷子则应整齐地竖向饭碗的正中间。在餐具摆放中,各个西方国家摆放西餐餐具遵循的共同规则是:“垫盘居中,左叉右刀,刀尖向上,刀口向内”。[1]具体的规则有:“盘前横匙,主食靠左,餐具靠右”,其余用具酌情摆放;酒杯的数量与酒的种类相等,摆法是从左到右,依次摆烈性酒杯,葡萄酒杯,香槟酒杯,啤酒杯。发言或交谈时,应将刀叉放在盘上才合乎礼仪,餐具掉落不要弯腰拾捡。

  从座次安排上看中西文化差异中西都讲究正式的宴请活动的座次安排。中国人请客传统上用八仙桌。对门为上,两边为偏座。请客时,年长者、主宾或地位高的人坐上座,男女主人或陪客者坐下座,其余客人按顺序坐偏座。因为在中国,上菜时多以顺时针为上菜方向,居右者因此比居左者优先受到照顾。“中座为尊,面门为上,观景为佳。”[3]在西方, 通常,桌次地位的高低以距主桌位置的远近而定。以主人的桌为基准,右高、左低,近高,远低。西方人请客用长桌,男女主人分坐两端,然后按男女主宾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即男女穿插安排,以女主人的座位为准,主宾坐在女主人的右上方,主宾夫人坐在男主人的右上方,在中国,左为尊,右为次;上为尊,下为次;中为尊,偏为次。而在西方,右为尊,左为次。

  从中西方上菜顺序方面差异看中西方餐桌文化的就餐程序不同。中餐的出菜顺序:首先是开胃菜,通常是四种冷盘组成的大拼盘。主菜紧接在开胃菜之后,又称为大件、大菜,“主菜的道数通常是四、六、八等的偶数,因为,中国人认为偶数是吉数。”[4]点心指主菜结束后所供应的甜点,如馅饼、蛋糕、包子、杏仁豆腐等。最后则是水果。“西餐菜单上有四或五大分类,其分别是开胃菜、汤、沙拉、海鲜、肉类、点心等。”[5]正式的全套餐点上菜顺序是:头盘,西餐的第一道菜是头盘,也称为开胃品,因为是要开胃,所以开胃菜一般都有特色风味,味道以咸和酸为主,而且数量少,质量较高。汤,和中餐不同的是,西餐的第二道菜就是汤。西餐的汤大致可分为清汤、奶油汤、蔬菜汤和冷汤等4类。副菜,鱼类菜肴一般作为西餐的第三道菜,也称为副菜。品种包括各种淡、海水鱼类、贝类及软体动物类。主菜,肉、禽类菜肴是西餐的第四道菜,也称为主菜。甜品,西餐的甜品是主菜后食用的,可以算做是第六道菜,如布丁、煎饼、冰淇淋、奶酪、水果等。 咖啡、茶,西餐的最后一道是上饮料,咖啡或茶。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