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党员冬训学习计划(精选35篇)
二、始终不渝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决定命运,也指示着未来的方向。站在我国发展的新方位回望历史,我们所走过的是一条沧桑曲折而又充满活力的伟大道路。这条道路,是我们创造出举世瞩目发展成就的根本原因,也是我们满怀信心坚定走下去的动力源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也是贯穿系列重要讲话的鲜明主题,是我们理解和把握讲话精神的聚焦点、着力点和落脚点。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重大论断。这些重要论述进一步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源自哪里、特在何处,具有什么样的本质属性、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要求,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内涵、提供了基本遵循。深入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就是要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谛要义,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值得我们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首先就是因为它的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伟大创举,寄托着无数先辈先烈的夙愿和期待,凝结着全体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心血,汇聚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正是这样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给予我们以最深沉、最有底气的信心信念,去继续拓展和走好这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不断交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
我们说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从哪里来?正是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民、来源于真理。90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正是在这样的伟大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刻彰显了它的人民性、科学性和真理性。全面准确地把握了这一点,我们就深深懂得了为什么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强调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前进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坚持和发展这样的大业,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妄自尊大;既要看清我们的道路、理论、制度有着自己鲜明特色和显著优势,又要以发展的观点对待社会主义,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始终保持清醒执着的信念,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毫不动摇走这条道路、与时俱进拓展这条道路,我们就必定能够在民族复兴的史册上,写下我们这一代人的光荣与梦想。
三、用奋斗同心共筑中国梦
梦想承载希望、成就未来,是一个国家、民族奋然前行的精神火炬。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梦想是什么?这一梦想又是如何承载前贤先辈的夙愿,激励一代代人前赴后继,走过苦难、历经沧桑、奔向光明?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回顾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历程、展望中国未来发展前景,在党的确立“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鲜明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围绕实现中国梦,在许多重要会议、重要活动上,做出了内涵丰富、思想深邃的重要论述。这些论述,生动描绘了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深切表达了中华儿女的意愿和期盼,体现了的历史担当。深入学习领会讲话精神,就是要深刻理解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实现路径和实践要求,用奋斗同心共筑中国梦。
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正是因为中国人民的心中都始终怀揣着梦想,追逐着梦想,并为之不惜流血牺牲、开拓奋进,中华民族才从深重的苦难中走了出来,构筑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进步里程碑,迎来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成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最大共识,成为激励全体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旗帜和高昂旋律。
胸怀梦想、同心筑梦,首先要准确把握中国梦的内涵。中国梦,遵从的是“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的历史逻辑,目标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让全体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理解中国梦,既要有历史的回望、现实的观照,也要有未来的视角、国际的视野。由此才能深切体会到,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追求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也将造福各国人民。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通往理想的道路没有坦途。中国梦不是抽象的、空洞的,实现中国梦必须走好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必须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回首过去,正是靠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奋斗,我们党才干成了三件大事,我们国家才有了沧海桑田般的变化,我们民族才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梦想实现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把一个拥有13亿人口规模的发展中大国带入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这在人类发展史上还从来没有过。全党同志务必牢记,要把蓝图变为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惟有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才能把我们带入梦想的新天地。
实现中国梦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有亿万人民的共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认真学习领会重要讲话精神,13亿人民构成一个“命运共同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必定能汇聚实现梦想的磅礴力量,一步一个脚印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
四、在深化改革中激发前进力量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是在讲话中反复强调的一个重大问题。深入学习贯彻系列讲话精神,就是要深刻理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正确方向,不断激发全社会的发展动力和创造活力,把改革发展各项事业推向前进。
35年的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社会的巨大进步,又不断催生着中国人民思想的伟大觉醒,升华了我们党对改革开放的深刻认识,增强了我们党的改革自觉。正如指出的,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我们都要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当前,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我们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一点都不亚于30多年前。唯有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才能攻坚克难,奋力取得历史接力赛中我们这一棒的优异成绩。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明确目标。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揭示了改革的方向,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引领,也是我们必须把握好的第一位要求。实现这一总目标,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这样的历程,必然要求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的改革。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牵引和带动其他领域的改革,就能使各方面改革协同推进、形成合力。
越是深化改革,越要坚持正确方向。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偏离了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偏离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南辕北辙了。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全局和局部、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改革发展稳定等的关系,从而确保改革积极稳妥、健康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