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党性的心得体会(精选11篇)
关于党性的心得体会 篇10
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观世界改造须臾不能被忽视。从已经公布的腐败案例来看,滥用职权、贪污腐化往往是从言行不检、失规失矩开始的。一些党员干部“由乱纪始,至犯罪终”,在执掌权力以后自我膨胀,自以为凭借手中的权力就可以视制度为虚设,有的甚至搞小圈子、山头主义试图凌驾于法治之上。
党的纪律和规矩、国家的制度与法律,终究需要在官员的思想意识中扎根才能发挥效力。一把手不直接分管人财物、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分管领域、重大决策集体讨论……我们的反腐败体制机制日臻完善,为防范权力“任性”扎紧了制度的篱笆。而在实践中,对于掌握“话语主导权”的党政领导干部来说,党性修养才是最为关键的变量。因为,崇高的理想信念如果没有镌刻进灵魂,怎能抵御变幻多端的诱惑?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从众多落马官员的悔过书中可以发现一个共同情节:巨贪巨腐往往是从小恩小惠开始的。一次不合规的吃请、一顿不合宜的饭局、一场庸俗的娱乐,可能就是理想信念逐步失守的开端。得了一场感冒不是什么大事,但“久病不治,遂成绝症”。党性修养有咫尺的松动,都可能为贪腐病毒提供繁衍的空间,加上外界诱惑的催化,就有可能心防失守、言行失当,最终发展为门洞大开、来者不拒甚至主动索取。
党员领导干部要在细微处常念“严与实”的心经,及时地自警、自省、自净,切实地慎独、慎初、慎微。有了小病小症要及时处理,不能讳疾忌医,应及时向组织坦白交代。担负纪律审查职责的纪检监察机关,更要在日常监督中抓早抓小、深度扫描,在日常接触中多扯袖子,必要时来个当头棒喝,目的是多加提醒、警钟长鸣。治病树、拔烂树,最终是为了保护整片森林茁壮成长。
走得太久,容易忘记为了什么而出发,需要时刻唤醒自我、回归本真。对于每一名党员干部来说,党章党规意识就是最纯粹的本真。锤炼党性修养,就是要唤醒党章党规意识,向我们党“严与实”的本真属性回归,向“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本色回归,向党章“原教旨”和光荣传统回归,向我们曾经许下的入党誓词回归。
关于党性的心得体会 篇11
周恩来同志曾说:“每个党员从加入共产党起,就应该有这么一个认识:准备改造思想,一直改造到老。”这一重要论述既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崇高的思想境界,也体现了对每一名党员的政治要求,警示我们要把党性作为一生的坚持、一生的修为、一生的追求,笃志力学、久久为功,人生才能行稳致远。
力戒“快捷键”、“速成法”。当今社会,“速度”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和追求的目标。这种“速度情结”表现在个别党员身上,体现在党性修养上,则为或虚、或浮、或空、或讨巧耍滑、或急于求成。有的存有“任务心态”、“闯关思想”,想一口吃个大胖子,靠“突击”、“恶补”、“速成”应付了事。有的仅限于泛读理论书籍,掌握一点“热词热事热论断”,不求甚解,纸上谈兵,学用脱节,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不担当、不尽责,“两张皮”现象突出。然而,党性的养成决非一日之功,也不能指望一劳永逸、一蹴而就,而要靠久久为功的定力。关键是要有工匠情怀,扎扎实实,本本分分,克服浮躁、祛除杂念,守住清苦、耐住寂寞,甘于坐冷板凳,更善于把冷板凳“坐热”。从原汁原味、精研细读、吃透精髓开始,切实和自己“较真”,多下些苦功夫、笨功夫、实功夫,在艰苦岗位上实战练兵、坚定信仰,在复杂任务中提高本领、强化担当,真正增强政治忠诚的可靠性、政治立场的原则性、政治鉴别的敏锐性,做一名让党放心的老实人。
力戒“休止符”、“保险箱”。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既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本领恐慌论”既是对学风的要求,也是对党性作风的警示,告诫我们作风建设无止境,党性修养永远在路上。然而,个别党员干部认为入党早、职务高、资历深,党性修养就可以放松了、弱化了、忽略了,自觉不自觉地“调档减速”,按下了“休止符”、把自己装进了“保险箱”。殊不知,“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党性修养不会随党龄增长、职务提升、阅历加深而自然增强,稍一放松、稍一懈怠,就会退化甚至丧失,沦为政治上蜕变、经济上贪婪、生活上腐化的“阶下囚”。“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对于党员来说,无论党龄大小、职位高低、资历深浅,党性修养是一门永不结业的课程、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松一松就坐失良机、缓一缓就拉开差距、歇一歇就前功尽弃。因此,要有“行百里者半九十”的自觉,立长志、打长谱、求长远,把“戒尺”紧握在手中,时刻鞭策自己保持滚石上山的韧劲、爬坡越坎的执着,永不懈怠、永不知足。无论什么时候,都把党的事业、人民的期盼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坚守好精神高地。
力戒“预演稿”、“彩排表”。“人生没有剧本,每天都是现场直播”。生活如此,党性考验亦然,既没有既定的模式和套路,也要戒除各种形式的“模拟”、“彩排”、“预演”。比如正在进行的抓党建联述联评,有的地方不仅制定了详细周密的方案,对党代表拟质询的问题也向述职人“事前通气”甚至“全盘剧透”一番,从而在述职评议时能心中有数,气氛融洽。这种做法看似“考虑周全”、“剧本扎实”,但却冲淡了党内生活的“战斗性”、“辛辣味”,也浪费了红脸出汗、查短补漏的机会。从另一方面来看,在新形势下,各种“四风”顽疾变种复萌,靠“模拟”怎能保持警觉?各种“围猎”、“算计”复杂多变,靠“彩排”怎能克敌制胜?各种“诱惑”、“捧杀”手段翻新、更加隐蔽,靠“预演”怎能保持清醒?因此,党性既不能“演”,更不能“秀”,而是要内化为一种本能、一种自觉,把对党、对人民、对事业的那份肝胆、血性、魂魄融入身体,铸成铁的信仰、铁的信念、铁的纪律、铁的担当,最终体现到日常、经常、平常,落脚到对小事小节小利的选择之中。把每件事、每一天、每个岗位、每个任务视为对党性最现实、最直接、最具体的考验,尽为民之责、行务实之举、守清廉之节,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态度抓好每一件、干好每一天、走好每一步,让人生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