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校管理的工作汇报(精选3篇)
(四)、教育科研工作的促进者
教学管理者还要整体提高管教师的理论学习研究的能力。作为分管教学的领导不但要抓好常规教学,还有积极带领教师搞好校本研修活动,搞好教育科研。因此,教学管理者必须善于学习,与时俱进,整体提高教育科研能力。要做好教育科研,需要做好两点:
1、学习教育理论
教学管理者不仅要坚持学习,善于研究,不断获取新的知识,还要组织教师学习,不断给教师“充电”。学了要运用,要坚持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活学活用,要用所学知识来研究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要经常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报刊、杂志上介绍的先进经验以及新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师理论水平。要积极创设一种读书学习的氛围,给老师们提供教育名著和学术专著等。另外,还要给教师们搭建一个网络信息平台,建立一个校园网站,利用好远程教育资源,帮助教师获得网络信息。组织教师观看网络上优秀的案例,课堂实录,学习外地名师的教学方法。
2、开展各项活动
根据目前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首先要熟悉国家方针政策,组织各项教研活动,二是完成各级教研室的教学活动,包括优质课的评定申报,优秀论文的推荐,教师专业技能大赛的组织参加等,每一次活动,都需要教学管理者的亲自指导。三是组织好本校的校本研修工作,包括读书活动,读书笔记、案例分析、教育随笔、教学感悟与反思等等写作比赛,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大赛,课件制作比赛,教育理论学习考试等等。
(五)、学校管理网络的协调者
学校的教导处就是学校的中心枢纽,总务、后勤、办公室、团委、等部门的工作,其实质都是在围绕着教育教学工作来进行的。因此,教学管理者要善于提高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
1.把管理方法上升为管理艺术。管理就是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矛盾,营造和谐、顺畅、高效的教育教学工作机制和格局,需要有良好的个人修养。时时用“理解、宽容、倾听、调解、沟通”的方法去工作,学会妥协,还要坚持组织原则、工作纪律等。处理一个矛盾、解决一件事情、协调一个关系,更多的是要靠工作艺术、靠工作方法。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必须协调好上下左右的各种人际关系,处理好领导关系和教师关系,让人家理解你、支持你,从而使你的工作有效的顺利推进,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
2.把协调能力上升为执行能力。对教师来说,教学管理者在形成工作合力方面,起着纽带作用,是协调者。它要指导年级组、教研组开展教学研究工作,既要了解同一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学情况,针对各学科教学的不同水平和质量作分析研究,又要了解同一学科在不同年级的教学情况,针对同一学科教学中存在的差异作分析指导,还要通过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等等,将教导处的各项各项工作安排下去,协调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管理者的执行力。
(六)、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者。
毋庸置疑,现代教育理念已经给学校有一个新的定位,学校不再单单是学生进步成长的场所了,学校还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个组织,是教师体现人生价值的一个学习型场所。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因此,作为教学管理人员,应该为广大教师提供良好的成长平台,制定合理的成长目标。这个目标既要体现科学有效,更要凸显素质教育新理念的正确的评价观,还能让教师们可以实际操作,不能提所谓的“次次考试都是第一”这样的不切实际的目标,最好不要总跟教学成绩连在一起,任何一所学校,任何一个老师,都不能次次得第一的,这也是应试教育的一种提法。
总之,学校的工作千头万绪,但教学管理应作重头戏。在教学管理中虽无法事必躬亲,但应注重发挥决策的功能,把好以上的六大环节,我相信“只有教学管理的求实,才能达到教学质量求高的目的”。
关于学校管理的工作汇报 篇3
走进一所学校,校园里整洁雅致,书香弥漫,教师精神饱满,团结进取;学生天真烂漫,乐学向上……细加解读,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其高品质的学校文化。正像局工作要点指出“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学校的生命、是学校发展中稳定的核心驱动力量”。学校工作,理应以学校文化建设为抓手,放大“文化”的力量,打造优质教育品牌。
一、学校实态分析
咏曼中学(原承德县头沟镇初级中学),是香港慈善家杨咏曼女士捐建的承德县首所中学。国家统战部副部长田鹤年为学校题写了校名。
学校始建于1973年,现有教职工115人,教学班24个,学生1200人。
学校占地面积60亩,总建筑面积11000多平方米。可容纳24个教学班、120名教师办公的教学楼及可容纳1200人住宿的男生公寓和女生公寓。学校建有300米标准跑道的运动场。拥有两套高标准理化生实验室以及微机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多功能厅、音、体、美专用教室等各功能教室;体育设施完备,活动器材齐全;图书室藏书30000余册,学校订阅各种报刊杂志100余种,为适应职业教育需要,建有400平方米暧棚做为职业教育基地。
几年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升,90%以上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深造,20xx年获县中考“晋位杯”;学校被市县有关部门授予多种荣誊称号:承德市“绿色创建先进单位”、“严细化管理先进学校”、“普九复检先进单位”、 “花园式学校”等。
校内建有大红鹰图书室、补拙书屋、育人广场、国文园、英语角等。
二、学校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内容
我们所建设的学校文化,是建立在对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学校发展愿景以及教育价值观的理解之上的。具体而言,是把咏曼中学建设成为一个“探索求知的学园,生动活泼的乐园,充满亲情的家园,整洁美丽的花园,并努力成为规模初中的'典范”。让师生在校园里感受幸福,养育精神,成长生命。这一目标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即强调教育教学中的人文、和谐、多元和高效。同时,强调师生个性:教师能“追求卓越、活力创新、无限关怀”,形成“热爱学生,业务精湛,为人师表”的教风;学生能“健康愉快、多元学习、合作发展”。形成“学问、学习、学识、学养”的学风。我们认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在于形成一种具有本校特色的精神文化,并能在原有学校文化积淀的基础上,得以保持和弘扬,并为社会所认可。
三、学校文化建设的支点和动力
首先,合并前的几所中学在其几十年的办学历史中所形成的文化积淀,为我们建设咏中学校文化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同时,通过撤并头沟高中,使学校占地面积达到六十亩,经过精心规划,暑期后的学校环境幽雅,生活舒适,使学习始终处于一种愉快的境界。
其次,几校合并后,对学校管理层进行了优化、强化,学校拥有一个敬业、爱岗、有才华的学校管理团队,保证了学校的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落实的有效性。积极开展校本教研,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将教师的“日常性”工作转化为“研究性”工作,使教师充分地体验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这些为建设学校文化提供了组织支撑。
第三,学校近几年重视校园环境建设,加大了学校的整体改建和基础设施配套工作,校园环境日益改善,校园文化也得到了一定积累,近几年开展的艺术节、阅读月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在社会上取得了良好的反响。这些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学生们业余生活,又净化了孩子的心灵,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四,几校合并之后,学校领导审时度势,非常重视教学科研,并着眼学校发展的长远目标,为落实县教育局《关于加强校本教研工作的指导意见》和近几年教育局工作要点,学校制定了《咏曼初中校本教研管理制度》,将我校的愿景和价值体系渗透到具体的教学行为和管理中去,特别是几年来我校一直坚持“三项研讨”活动,使我校任课教师在提升教育理念、准确把握教材、和改进课堂教学三个方面都有很大提高,也使我们学校的校本教研逐步走向正规化、科学化和制度化。学校的教育科研使得我们在建设学校文化品牌时,能从理论上审视学校的各项工作,从而为学校文化建设提供理念上的导引。
第五,体制改革。尝试年级校长承包制和扁平式体制管理,使管理重心下移并实行责任追究制和责任追溯制。
四、学校文化建设的具体目标
我校在合并之前,几所学校都有着深厚的学校文化基础,但是,合并之后,必然导致某些方面的文化不协调,尤其是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我们认为有必要对学校文化进行提炼和重建。因此我们制定了《创造完整而幸福的人生——咏曼中学学校文化建设发展规划》,更新广大师生的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合作与学习。以《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学校发展愿景为思想核心,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