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汇报材料(通用33篇)
以综合性学习活动为例,我们通过多次集体探讨与研究,总结出了上好综合学习活动课要求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早策划——磨刀不误砍柴功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综合性学习强调合作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可见语文综合性学习时,学生的探究的自主性、合作的充分性、全员参与性是关键因素,因此,我们需要提前安排,让学生能打一场有准备的仗,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需要系统的了解新课程所编排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特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的`广泛性和时空分配上的灵活性,我们应针对相应主题统筹规划,对学生具体的活动、内容、形式都做预先的策划,早一步策划可以使活动与口语交际、习作更好的联系在一起,把课内学习引向课外,促成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二)广收集——众里寻她千百度
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要把学生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语文课堂的框框,不要让教室的四堵墙壁使他们跟气象万千的世界隔绝开来,因为世界的奥秘中包含着思维和创造的取之不竭的源泉。”《语文新课程》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办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素养的形成需要实践活动,其中收集这一实践活动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收集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这些资料为我们系列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要确保资料的丰富性,我们给学习足够的时间去寻找、去积累、学生可能凭借报纸书籍、可以求助亲戚朋友,我们尝试学生走入社会、驰骋网络世界、调查访问、参观表演,在实践中亲身体验语文、学习语文。
(三)巧反馈——大珠小珠落玉盘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本质是“语文”的,我们让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在富有趣味的语文活动中得到提升,为此,我们精心设计出了形式活泼、文化含量高的反馈方案,让学生在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如围绕“古诗苑漫步“这一主题活动,我们开展一系列活动:
①编辑古诗,领略诗之风情。
②诵读古诗,品味诗之真情。
③品味古诗,展示我之才情。
④诗舞结合,体现诗之风韵。
(四)多控究——且把金针度与人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学习中,我们有意识地精心设计一些对理解活动主题有帮助、又有情趣的内容,指导学生自己去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参与解决问题、探索研究问题、努力使学生更多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学生的创作精神和实践能力定会得到不断的培养。
最后:做到“三落实”(落实检测题,落实“回头看”,落实纠错与改进)为了检验备课质量,教学效果,在备课时或教学后要精选随堂及课后检测题;经过课堂教学及学习检测,进行“回头看”(二次备课)对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通过回授和分析,进行纠错和“补救”,同时又为下一轮备课及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四、积极探讨,丰富集体备课内容
为顺利推进教学模式备课改革,学校为了强化研讨,我校大力开展讲课、说课、听课、评课活动,将说课、评课落实到集体备课之上,从而既充实了集体备课的内容,又推进了校本教研,又有力的推进了教学模式的改革。
(一)讲课评课
集体备课教学模式的改革唤醒了赤东人心中的教研热情,XX年春季我们就推进了三轮讲课活动,形成一股空前的教研热情:
1、为顺利推进集体备课模式改革,教研处在今春学期第二周开展了“尝试课研究”活动,为集体备课模式改革的全面开展做好准备,教研处、语文组特安排了李健等老师进行语文学学科尝试课展示,这轮尝试课展示尽管有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令人欣喜的是,语文教师都自发到教室听课、评课,认真探究成败得失,提出改进意见,这种现象在平时是非常罕见的。
2、示范课
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实验后,我们结合集体备课的研讨情况,又紧锣密鼓的安排了集体备课课堂教学模式“示范课研究”活动,教研处安排了几位优秀语文教师进行示范课展示,为“达标课”活动的全面开展做好准备,这一轮讲课在第一轮的基础上有了明显的改观。
3、达标课
在此基础上,全体语文教师全员上阵,人人争上研究课、过关课,连一些老教师也不甘落后,形成了一个讲课、评课的热情。
通过这三轮研讨,我校语文教师基本上掌握了新模式教学的要领。
(二)说课活动
为顺利推进语文集体备课教学模式,我们借鉴兄弟学校的备课经验,要求主备教师在集中备课会上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对自己所设计的教学进行解说。即“教材的分析与理解”,“目标的设置与达成”,“重点难点的分析”,“教学方法的设计”,“学生学法的指导”、“教学活动的程序”,“课堂训练的安排”,“教学效果的评价”等八个方面进行讨论,共同研讨,并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教学设计的教学研究过程。
(三)撰写论文
在校本研究活动中,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说课,全体语文教师对集体备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积淀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和理性思考,为此,我校教研处向全体语文教师征集了集体备课后的课堂教学模式及“两改六落实”,课题相关的论文、案例、教育叙事等教学成果,并进行评比,由理论到实践,再回归理念,已经是一次螺旋式的提升了。
五、督导检查,巩固改革成果
在教研处引导全体语文教师和加强集体备课研究的同时,教研处针对集体备课的教学模式特点,制定了新的常规工作检查制度,明确规定在集体备课文稿中增删修改的内容。教学反思是评判教师常规教学质量的最主要依据,也是教师成和的重要途径,教师只有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才能扬长避短。“教学反思”是教案改革后的重要环节,为此,我校教研处要求语文教师在每次完成教学任务后对教学全过程进行反思,每次字数不少于300字,这样确保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正常运行,巩固了改革成果。
总之,这学期以来,我校借助黄冈市初中语文备课改革“两改六落实”实验课题这个平台,经过全体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改革给我们带来了无限惊喜,教学生活中出现了不少显著的变化,语文教师终于从繁重无效的“抄课”现象中解脱出来,可以抽出更多的精力用于学习与思索,自然实现了“师生减负,课堂增效”。实现了教学改革与课题实验的双赢。
课题研究汇报材料 篇19
尊敬的领导、老师:
上午好!
“书香满园关不住,几缕墨香顺风来”,伴着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新教育实验与素质教育行动策略的研究》子课题的新一轮展开,我校承担了《师生共写随笔,同享成长快乐》的研究课题。本课题的研究是建设校园文化的需要;是实施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引领师生共同成长的需要;更是师生终生学习的奠基石。 对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做了以方面的准备:
一、明确课题研究的思想、内容和意义
对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更好的实现新教育所倡导的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无限相信教师和学生的潜能、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同时,教师不再成为教育的蜡烛,而是教育中精神财富的领路人,教育学生的同时,也无尽的充实自己,最终实现教师与学生同享一起成长的快乐。参加课题研究的老师将通过“读书、实践、反思、写作、再读书、再反思”的反复过程,研究日常教育叙事与教师专业发展成长的关系;研究如何对典型教育案例进行多角度的理解和解释,研究师生如何更好的一起成长、成功;研究教育的时代性特征,敢于大胆指出教育的误区,探求教育的本真。
通过对课题的研究,要走出一条新的教育途径: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重建教师职业生活方式,建立一种教育、教学、研究、学习一体化的新型职业生活方式,唤醒教育理想,激发教育热情,增强职业幸福体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对学生而言,改变学生生存状态,发展学生个性和潜能,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营造出一种浓郁的读书写作氛围,随时挖掘学生读书写作的热切欲望,让学生体会读书写作的`益处,积极投入到读书写字行列中去。让生命和谐、健康地成长,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和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