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4篇)
一次偶然,我看到了一篇文章,说的是教师子女为什么会很平凡(10个中有9个都是平庸的,甚至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入)?通过不断引起了我的深思。难道我就一直处于这种局面?难受、纠结,特别是看着孩子那张纯真的脸,难道我的孩子不能逃脱这样的命运吗?一个肯定的声音在我心里大声的回答,不能。于是,我开始认真的学习有关资料,还出去听一些老教师上课进行补充学习,使我初步的认识到无论是“三性教育”“顶层设计”还是“生本教育”,它们的主旨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俗话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些教育理念给我的感受就是这样,把课堂的主动权放给学生,其实这也正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然而生本教育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所谓生本教育就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本学期,学校也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学习生本教育的理念、理论,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因我们是毕业班,时间紧迫,接近小升初考试,我们主要还是注重学生的知识点的掌握,剩下的新课也不多了,基本上都是系统的复习,但是我们也按生本教育的有关理念,给学生设计过课前前置练习题单,通过前置练习题单内容,自主的把握课文内容,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上课时,我再拿出一节课来进行小组交流、回报。因是初次尝试,学生在汇报时的语言流利性、逻辑性的层次性比较差,但是从汇报的情况来看,学生在课下确实是搜集、交流过了。生本课堂就要求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要符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因此我们教师在传授知识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正确、合理的运用小组合作交流,让每位学生在小组合作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长的幸福。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学习理论知识,结合自己的课堂,合适、适时的运用小组合作、交流、回报的形式来构建我的课堂,真正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育的讨论、学习中,真实感受生本教育的快乐和幸福。“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特别是人格力的培养。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生本理念指出,教育的终端是学生,学生学会任何东西,最终都要通过自己内化,人的获得最终是依靠学生。学生不仅是教育对象,更是教学资源。学生的全部既有经验、智慧、知识和学习内化的积极性是基础性资源,其他资源最终必须和学生资源相结合或化合,才能发挥效益。依托学生资源进行教育,容易获得事半功倍之效。“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
生本课堂主张“无为而为”的原则,主张教师不给学生过多的干预,而是给他们学习尽可能的自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意识,保证他们有独立的活动空间、人格空间和学习空间;同时创设情景,引发学生自我意识的产生,并不断强化。在生本课堂,不是“教”决定“学”,而是“教”引导“学”,为“学”服务。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少预设性多生成性。
“生本教育”的课堂,学生的学习在课前,课堂上是反馈、交流、讨论和互相质疑,课堂只是起到调度和调整学生学习方向和方式的作用,让学生一直保持激情,自主地学习下去。然而,我们的传统教学课堂往往是老师教,学生听得课堂,在课堂上学习新知识,却不知学生是否都接受了,是否都学会了,哪里还有不懂的、不明白的,都没有机会表达。相比较一下,的'确是差得太多。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其产生动力,老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和调控,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久而久之,教学活动形成良性循环,“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通过学习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思想,对我们的课堂改革确实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教育改革已成为时代教育的主题。及时的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投身到教育改革中来,我们的教育才有出路,才会彰显其独特的人文魅力。
我深信《教育走向生本》来自实践,积极为实践服务,有很强的生命力,因此我将在我以后的课堂大力的推行。因为和所有具有突破性的新事物一样,它一方面尽管有许多闪光点,但另一方面肯定不完善,迫切需要更多的人给予关注。一个开始蹒跚学步的孩子,迈的每一步不一定到位,但只要方向正确,人人都会认为他前途无限。只要路是对的,不管生命的长短,只要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你每天都会收获不一样的精彩,这正是一步一世界。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篇12
9月26日下午,我有幸在中心校参加了生本教育促进会,在短短一下午的时间里,学习了两位老师的“生本教育”教学理念,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课堂教学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通过这次学习,让我受益匪浅
下面我就结合实际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注重与学生沟通,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感
课前教师同学生交流,让学生的身心愉悦,以饱满的热情,亢奋的斗志投入新授学习这一点值得学习。每位教师上课前都与学生交流教材以外的话题,比如:你知道老师叫什么,你了解老师多少等话题,以示缓解学生的紧张感,为学生在课堂上正常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搭好桥、铺好路。
二、结合教材,创设平台,提出学习目标,并让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内容,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以教材为本,创设有效的情境,真正为教学服务
每一位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四、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放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究、发现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师在讲课时,多数把学生分成几组,以便于学生交流讨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坚定了自己的几个认识。
(1)合理使用教材,大胆选取学生身边的素材充实课堂,能更好的体现物理的生活化。
(2)积极采用问题提出的操作策略。
(3)物理成绩的提高要有一定量的训练,通过训练学生才能像背乘法口诀一样达到自动化的效果。本着低起点、密台阶、小坡度、大容量的原则编制系列练习卡,对学生的当堂训练很有帮助。
(4)探究与渗透的关系怎样更合理?物理课需要探究,但绝不是最原始的经历,这种探究需要教师适时的铺垫引导。如果坎过大,沟过深,教师就要帮学生找一梯子,放一小船,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从而达到成功的彼岸。
总之,这次促进会,令我大开眼界,两位的精彩报告及邓校长的点评,为我今后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在今后的课堂中,我将以这次所学的教学模式为前提,不断学习,积极尝试,潜心理出属于自己、符合我们学生的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以取得更好的成绩,打造更优异的学生。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篇13
生本教育成为时下一个鲜活的话题,吸引着我们的思想,去追寻人本的主旋律;吸引着我们的眼球,去追寻生本课堂的奇迹。
走近邯郸,走近钢苑中学,还未踏进学校校门,似乎已经嗅到生本教育的气息,钢苑中学,全国生本教育实验基地,这所中学把生本理念与学校实际相结合,走着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之路,生本教育开展两年来已经取得骄人的成绩。
走进钢苑中学,踏进生本教育的这片沃土,扑面而来的是一块石碑,上面布满了不同字体的立字,下面是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八个大字。这些不同的立字和周恩来的这一读书立志名言,透露出钢苑中学的师生们那种顽强的自立精神与执著的探索意志,不断地进行教育改革推进生本教育。